梁实秋曾经说过:“灵魂永远是醒着的。进入时间的深层,生命便会呈现它的全部生动。在精神的连接中,生存和死亡的转换,时间与空间的过渡,变得自然而从容。”
在《沉思录》里,我们不必寻求一套完整的哲学。他不是在作哲学的探讨,他是在反省,他是在表现一种道德的热诚。
《沉思录》是奥勒留的一部札记,分为12卷,共487则。这是作者和他自己心灵的谈话的记录,也是作者“每日三省吾身”的记录,所以其内容深刻而诚恳。
据他看,人生最高理想即是按照预售自然之道去生活。所谓自然,不是任性放肆之谓,而是“宇宙自然”。所谓美德,主要有四:一是智能,所以辨善恶;二是公道,以便应付人事悉合际;三是勇敢,藉以终止苦痛;四是节制,不为物欲所役。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同样,时间也不可停止,变化才是永恒。
《沉思录》所启示的:一个人的高贵绝不如一般的看法那样是来自于财富和地位,也并非来源于人的知识。一个人的真正的伟大来源于对一种以诚实为目的的生活方式的认知,它建立在对自己和对一切都公正的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在经常的自我反省、坚定的遵守他认为是正确的原则而不让自己陷入烦恼的基础上。
【正文摘录】
卷三.
4. 不要浪费你的残生去空想别人的事,除非你能把那些空想联系到共同的目标上去,因为那实在是耽误了你做别的事情。如果你竟空想某某人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说的是什么、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打算的是什么,以及其他类似的事情,凡此皆足矣把你接走,使你不能专心守护你自己的主宰的理性。
一个人应该习惯于只思索一件事。
5. 凡有所为不要出于违心、自私、轻率、强勉,不要用太好看的装饰打扮你的思想;不要太多话亦不要多管闲事;让你内心的神明作你的生活的主宰。
10. 抛弃一切其他的东西,只把握住这些个吧,虽然只有这几个;要记取,人的生命只是目前这么一段时间,其余的不是业已过去,便是可能永不会来。
12. 如果你做事能遵从正确的理性、诚恳的、勇敢的、从容的、专心一意的,保持内心的纯洁神圣.
卷四.
3. 一般人隐居在乡间、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这乃是最为庸俗的事, 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你自己心里去,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净,尤其是如果自有丘壑,只消凝神一顾,立刻便可获得宁静,所为宁静亦即是有条不紊之谓。
人的心灵一旦收敛起来,并且发现其力量之所在,便与实际生活中的顺利与坎坷全无关系。
18. 一个人不管别人的言行思想是否正确,只管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那么这个人的生涯将是何等丰富!老实讲,一个好人是不要窥察别人内心的黑暗,而是“目不斜视地直赴目标”。
22. 不要随波逐流。每一举措,须要合乎公道;每一印象,须要求其正确。
31. 珍视你所学习的技艺,无论其为如何的低微,并且要安心乐业于其中。
48. 按照自然之道去排遣这短暂的时间吧,漂漂亮亮地走向这旅途的尽头,像一颗橄榄烂熟落地一般,赞美那在底下承托着的大地,感激那令他滋长的万物。
51. 要走最短的道路;最短的道路便是自然之道,这条道引人到最安稳的言行。能下这样的决心,便可免除烦恼与竞争,远离机巧与虚矫。
卷五.
不断地用思想去熏陶心灵
1. 在天亮的时候,如果你懒得起床,要随时作如是想:“我要起来,去做一个人的工作。”我生下就是为了做那工作的,我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做那工作的,那么现在就去做那工作又有什么可怨的呢?我既是为了这工作而生,那么我应该蜷卧在被窝里取暖吗?“被窝里较为舒适呀。”那么你是生来为了享乐的吗?简言之,我且问汝,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要有所作为?“但是一些休息也是必要的呀。”这我不否认。但是根据自然之道,这也要有个限制。
5. 表现一下完全在你能控制之下的那些品质,如诚恳、尊严、耐苦、避免纵乐;不要怨命,要安贫知足、要慈爱、独立、节俭、严肃、谦逊。你看出没有?多少美德你现在大可以表现,无法诿诸先天缺陷或性格不合,而你却不肯尽力而为?难道你是被迫而不能不怨天尤人、贪婪无厌、甘心奉承、糟蹋身体、胁肩媚笑、大言不惭、心神不宁,只因你是天赋如此?天啊,不是的!你早已就能摆脱掉这一切了,如果有错,错在认识不清、认识太慢。不可忽略你的迟钝或自甘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