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宏观经济-刘易斯拐点与通货膨胀裂口 2010年9月
安信证券
PDF
30页
内容提要
未来几年中国CPI波动的中轴水平将出现系统性抬升,从过去十年2%的均值水平上升到3-4%。由于同期PPI的波动中轴大体稳定,CPI与PPI之间将形成明显的通货膨胀裂口。
产生这一裂口的关键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经济走过刘易斯拐点、以及未来青壮年劳动力数量的下降,低端劳动力工资水平持续快速上升,从而系统性地推高农产品价格;由于工业部门技术进步较快,以及国际竞争的存在,价格压力并不明显。实际上,在许多服务领域,由于技术进步方面的限制,也会呈现持续的价格上升压力。
我们仔细研究了日本经过刘易斯拐点时期的通货膨胀表现,清楚地看到CPI波动中轴抬升,以及CPI和PPI之间出现长期裂口的事实。韩国和台湾的数据也清楚地显示在刘易斯拐点附近食品价格相对工业品快速上升、以及通货膨胀裂口出现和扩大的事实。
我们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断面数据,认为存在比较充分的证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走过刘易斯拐点,低端劳动力工资水平正在呈现相当快速的上升,其对农产品和服务业的价格压力逐步显现,这一变化对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值得重视。
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刘易斯拐点的理论及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然后,研究了日本、韩国和台湾在走过刘易斯拐点时的案例;接下来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断面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对当前低端劳动力的工资上升趋势及其影响进行了具体推断,最后总结了全文。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