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
国际能源署发布数据称,中国已超过美国跃居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数据一经公布,世界哗然,于是西方媒体开始敲锣打鼓:“中国脱去了美国保持一个多世纪的头把交椅”“世界能源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全球能源中国时刻”等等。此时此刻,作为中国人应该怎么想呢?“中国跃居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又说明了什么呢?
“热情”后面苞藏祸心
西方媒体多表现出的非同寻常的“热情”,引起世界关注,更耐人寻味。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必然会带动工业能源和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纵观西方国家发达的历史,其实就是能源消费大幅增长、环境污染加剧的历史。但所不同的是,中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为前提,积极探索保持经济增长和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新路径。由此可见,中国严格履行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推动全球低碳发展的努力有目共睹。
另外,中国统计局统计数据清楚表明,中国去年能耗总量相当于21.32亿吨油当量,低于国际能源署公布的22.52亿吨油当量的数据。就连美国媒体也承认,美国日均消费石油1900万桶,中国日均石油消费920万桶,还不及美国消费量的一半。
还有一点往往被某些国家有意回避的是,“人均能源消耗量”。若照此排名,结果又当如何呢?西方媒体的“鼓吹”和“热情”,很明显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地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的责任推到中国的头上,并以此为借口指责中国没有节能降耗和新能源发展的采取措施,包藏的祸心可见一斑。
能源消费不是能源浪费
换个角度思考,不管是不是西方媒体包藏祸心,但有个事实: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中国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不是能源浪费,但在西方国家眼里中国能源消费就是能源浪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采用的是粗放型经济,虽然现在已经逐渐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但在西方国家眼里我们一直在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变西方发达国家这种观念,并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推广先进润滑技术是最直接有效方式之一。换句话说,“
润滑经济”就是保持经济增长和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新路径。
润滑经济,润滑经济是知识经济一种,也称智力经济。此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来的,在中国,被汉非润滑研究所所长王常青所推崇,表示投资回报率高达1:100,大力倡导润滑经济概念,润滑经济的特征是“低消耗、高产出”。
我们得到的启示 西方媒体鼓吹“中国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其实是西方发达国家间接想把经济问题转变成政治问题,来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了堵住西方发达国家的嘴,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而“润滑经济”,恰恰是保持经济增长和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