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4511 13
2006-05-14
A和B两个人,A通过B向领导行贿,以求得升迁,活动经费10万元,由于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所以升迁的几率不会是100%,这就给B的交易后机会主义行为埋下了伏笔,A预期到这种行为有可能发生,所以理性的要求事后支付,如果B同意的话,经不得不替A垫资,但B预期A成功升迁存在一定风险,另外,A也可能有事后机会主义行为,所以B不会垫资,结果相互之间没有长期信用机制的成员之间很难发生腐败行为。这也就解释了腐败的集聚特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5-15 09:55:00
请问什么叫做腐败的集聚特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5 10:47:00

值得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5 12:39:00
腐败的集聚性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一般一个地区发生一件腐败的案件,周围的人存在腐败的概率很高;反过来也就是说,一个地区不可能只有一件腐败的案件。比如:黑龙江的集体腐败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5 14:52:00

我还是不太明白这个例子跟腐败的集聚性之间的关系,请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5 15:35:00
哈哈,腐败问题信息能对称吗,如果对称,谁还敢腐败,真是没有价值的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