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二、中国农民为什么穷..........................2
三、现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5
四、我们犯过哪些错误.........................13
五、中国的农业体制是“有计划的小农经济”.....15
六、廊下模式——中国特色的农业工业化模式.....19
七、《廊下农业模式》的意义...................23
八、高端路线是农业发展的捷径.................25
九、新农村往何处去...........................28
十、结论.....................................30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研究“创新领导力”。那什么是“创新”?怎么“创新”?怎么在农村“创新”?怎么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创新”?各位都是来自农村最基层的领导,一定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所以,下面我算凑个热闹,谈点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创新
要创新,首先要学会发现问题。我们不妨先从“农业”的定义开始。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农业”?
我们把农业称之为“第一产业”,目的就是为了区别于“第二产业”的工业。问题是这个“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区别究竟在那里呢?
是因为生产的“产品”不同吗?显然不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已经在工厂里制造,比如豆芽菜、菌菇。而这些产品过去是在田里“种”出来的,现在变成是在工厂里“造”出来了,而且这些产品进超市还需要ISO9000的工业产品质量认证,足以说明很多传统农产品已经被叫成是工业品了;
肯定也不是因为生产所使用的工具不同。因为现在太多的工业设备已经应用在农业,比如温控系统和喷洒系统;
所以现在中国,农业与工业的区别仅仅是“生产方式”的不同:中国农业还停留在小作坊式的个体生产方式,工业早就实现了“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的“大生产”模式。这里,我强调了“中国”二字,就是很多国家,比如美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工业的已经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农业和工业已经难以区分。
遗憾地是,我们已经好几十年没有认真思考过“生产方式”这样的问题了,建国六十多年来,我们的农业发展,先是围着“规模化”转(比如人民公社、土地流转),后又围着“机械化”、“科技化”转,就是没有用“生产方式”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理论去指导。
显然,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换个角度去思考“什么是农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过去对“农业”的定义出了问题。现在,让我们再换个角度去看看“三农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我们可能还会惊讶地发现,其实从宏观的角度去看,根本就不存在三个问题而只有二个问题:“城市问题”和“农村问题”。因为“农业”和“农民”问题根本就是包含在“农村”这个大问题内的,就像城市问题涵盖了工业问题,工人问题……,等等,等等。所以,现在看来,“三农问题”起码从提法上看就是不准确的,她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列起来了,甚至把农业问题摆在了首位,起码说明提出问题的人以为“农业问题”比“农村问题”还重要,甚至大多数人还以为通过发展农业能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而事实上,直到今天,中国还没有靠农业使群体农民富裕的案例。无论“南山村”还是“华西村”还是“南街村”,他们都是靠发展工业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
这就是当我们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时会看到的结果。所以,要想具备创新领导力,起码先要学会用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如果我们学着经常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很可能就会发现许多别人不能发现的问题。下面再举一例:导致中国农民相对贫困的原因到底有哪些?相信这也是各位最关心的问题(当然,我这里谈的是宏观原因,不是微观的具体原因)。
(未完待续)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