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6612 21
2006-05-16

在研究资产价格运动(尤其是股市)程,似乎正兴起着另外一股力量.他们的模型包含着随机因素,包含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包含着非线性动力,比如混沌,分形等等,那么他们到底是传统金融学的发展还是其对立面呢?

另外,对于众多模型.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到底是模型基于市场还是模型造就了市场(这里讨论的市场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市场),模型的自我实现功能到底能有多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5-17 02:10:00
理论总是在冲突中发展的,比如基础假设的再考、或者是对于价格现象的新的数学或统计描述;

至于模型的自我实现功能,我认为在这方面,理论研究与市场应用之间存在的时滞相当重要,当一个新的模型被市场应用,人们将会调整他们的预期,股票价格的变化就会出现新的特点,而此时,更新的实证分析就会注意到这个现象,于是又会有新的模型被提出。因此这两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循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7 20:47:0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7 15:10:00

我试着对第二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浅见吧:

我对于模型究竟是“基于”市场还是“造就”市场的看法,我觉得和我对技术分析的理解类似。当市场里采用技术分析的人还只是占少数时,技术分析(如果有效的话)揭示了股价的运动规律;当采用技术分析的人主导了市场时,技术分析会反过来影响股价的走势,并且趋于无效。

马尔基尔在他的影响深远的《漫步华尔街》里有这么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任何分析技术都会随着使用它的人的增多而贬值,不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7 15:20:00

我认为技术分析在这点上和传统模型以及上面讲的分形或者其他现代模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差别的关键就在于后者都引入了随机过程,对于未来的预测不可能是没有随机的预测,而未来信息的不确定性同样证实这点.另外,即使所有人都用现代的模型进行分析市场也未必会象所有人都用技术分析那样出现混乱,原因也在于这个随机过程,个人的模拟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不会完全相同,而这种随机性就有可能中和使得最后结果趋于理论上的所谓股票的内在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7 20:39:00
我向第二个问题比较适合我。关于是市场造就模型还是模型造就市场,这个问题乍一看很明了,可是仔细一想,却也很难回答。金融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不是一门精确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分别的一个总要标准就是能不能将研究的客体与本体相分离。社会科学中我们无法将它们分离,所以当我们对某一社会现象作预测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在影响它们;接着,它们的反应又翻过了影响了我们的模型。这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一旦开始就很难有停下的一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2 13:04:00
模型和有效市场是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模型揭示了更多市场的信息(信息只被少数人知道),促进了市场的有效性, 从另一方面反映我们目前拥有的模型只是近似有效。Merton(1987) 是此方面很好地论述。 既然投资者是有限知,那所有有利于信息的收集,传递和揭示的工具必然也适用经济学中成本和收益均衡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