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点,凯恩斯从微观角度(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来考察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我参考的这篇文章则是从社会分工水平的角度来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有效需求不足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王恩东,《福建论坛》2000(2)
作者的逻辑结构:制度—分工不足—需求不足。理论根据:杨小凯概括的“杨格定理”:1、有保证的收益递增依赖于渐进的劳动分工;2、不仅劳动分工依赖于市场范围,而目市场范围也依赖于劳动分工;3、需求和供给是劳动分工的两个侧面。
分工不足的原因:人们选择专业化分工与否取决于分工所带来的利益与分工的费用的比较。
解决需求不足的方法:通过制度变迁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社会分工水平,增加有效需求。
分工增加有效需求的理论根据:1、社会分工产生市场供求关系,扩大市场范围;2、社会分工水平的发展与提高,既增加市场供给总量,又因“迂回生产”而增加市场产品供给种类;3、社会分工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使得绝大多数人在为他人和市场增加供给时,也使得自身需要之满足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市场,同时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市场购买力;4、由社会分工产生的分工经济与交易费用的比较决定了社会分工水平、市场种类数及市场供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