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992 2
2010-09-12
(本文以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知识,以全新的视角揭示关于2012的系列迷局……)
2012年6月21日,世界将目光锁定在了这一天。世界末日、地磁转换、玛雅神历、天主圣经、藏僧预言、卦图推演……所有这一切,不约而同地昭示2012年6月21日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难道地球上的生命真的到了轮回的前夜了吗?太阳落下难道真的就不会再出来了吗?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作为现代科学的探索者,作为气功修炼20多年的实践者,关于2012的系列问题经常使我陷入冥想之中。我不想出什么名,不想图什么利,不想标新立异,不想哗众取宠,不想给社会带来恐慌,更不想给自己找什么麻烦,只想,端坐高山之巅,仰躺茫茫草原,探听星星的对话,倾听宇宙的声音,天地之间,一片茫然,茫然之中,灵光闪现,于是,我悟出了一些关于2012的答案……
一、     破解地球之迷的钥匙在哪里?
我们不妨抛开常人的思维模式,将灵感放飞到茫茫宇宙,俯视地
球。我们惊奇地发现,地球就是一个太极阴阳鱼,一个立体的阴阳鱼,一个会旋转、会奔跑、会变换的阴阳鱼。北半球以陆地为主构成阳鱼,北冰洋就是阳鱼的阴眼;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构成阴鱼,南极洲就是这条阴鱼的阳眼。阳鱼凭借美洲大陆将尾巴伸向了阴鱼,阴鱼靠海洋将尾巴伸入了阳鱼。阴阳互融,阴阳相向,阳中含阴,阴中包阳,阴阳相生,阴阳相克,阴阳互制,阴阳互化,阴阳量变,阴阳质变……演绎无穷。真佩服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竟然悟出了地球的奥妙,破译了地球的密码,给了我们一把神奇的开启地球之门的钥匙!
我们若将思维再放远些,茫茫宇宙又何尝不是一个个阴阳鱼?大鱼包小鱼,小鱼融大鱼,层层相融,环环相扣……最终的整个宇宙也不过一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玄妙的阴阳鱼,一个小小的阴阳鱼涵盖了整个宇宙运动、变化的所有规律,这也是开启宇宙之门的神奇钥匙啊!
这把神奇无比的钥匙难道真是我们这个文明时期的祖先发明的吗?非也。“河出图,洛出书”,这是上个地球文明传给我们的智慧结晶。上个地球文明即将毁灭时,人们自知难以躲过灾难,无奈之下将河图刻在了龙马背上,将洛书刻在了神龟背上,历经地球剧变,这两种神奇动物躲过了浩劫,将上古智慧传给了我们这轮文明的祖先,使这一文明才被发现、继承、研究、应用。尽管历经几千年的研究,人类只不过才懂得了其中的一些皮毛而已。时不我待,我们华夏子孙要抓紧研究呀!
二、     地球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
太极八卦阴阳鱼提示我们,“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
者,变易,不易也”。也就是说,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一个阴阳集合体,都在阴阳互动,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所有变化都要遵循太极图的规律:阴的变化必然由阳引起,阳的变化也必须有阴在起作用,没有无阴的阳,也不存在无阳的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循环,阴阳互化,千古不变。
让我们将思维回向地球,用思维的目光观察地球,看她公转、自
转,那样悠闲,那样从容,仿佛一个不知疲倦的舞者。她的能量来自哪里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阳性地球的运动,这运动一定有一些阴性的力在起作用,这些阴性的力量在什么地方呢?我们顺着她转动的轨迹去搜索,我们惊奇地发现,主要有两股力量在牵扯着她:一股来自遥远的北极星,拉着地球的北极点,使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斗;另一股来自邻近的太阳,仿佛给地球系了一条腰带(赤道),拉着地球始终绕着自己旋转。这是地球运动的基础力量。
三、     两股能量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北极星和太阳的力量构成了地球运动的基础动力,我们可以将以
这两股力量为代表的外力称之为阳力,阳力的作用引起了地球内外的运动变化,这种运动变化也形成了一些错综复杂的力,我们称之为地球自身的阴力。地球在阴阳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地球的外形特点和运动变化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12 16:24:26
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赤道被拉扯得越来越粗;在北极星的牵引下,北极也鼓出了一个大包;在二者合力作用下,在力的结合点(北纬30度左右线上)频频发生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频频有飞碟、麦圈等神秘现象出现。正因为有了这两股力量的拿捏,地球的形状才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且北极比南极多鼓出了40多公里(我推断:南极点一定会相应凹进去,存在一个天然大凹坑,可以通过南极考察、测量来验证。)
地球外部如此,那内部情况会如何呢?按一般的常识,地球内部结构很象一枚煮得半熟的鸡蛋:蛋皮就是地球最外层坚硬的地壳,中间蛋白是厚厚的地幔;最里面半熟的蛋黄就是滚热的地核。实际情况不尽如此:最里面的地核其实很像一个顶部(靠近北极的一端)尖尖的桃子,“桃子”尾部坐在地球的南极,也就是地球太极图阴鱼的阳眼上,“桃尖”伸向地球的北极,也就是地球太极图阳鱼的阴眼上。阴阳异性相吸,且目前阳鱼的力量大于阴鱼,阳鱼眼的力量就大于阴鱼眼,阴鱼的物质、能量必然沿阴阳鱼眼连线向阳鱼转移。实际是不是真的如此呢?
地球在形成初期就是一个由星体相互吸引碰撞形成的一个大火球,随着外部的冷却形成了地壳和地幔,里面始终保持滚烫的、炽热的、流动的岩浆,这些岩浆在地球自身外部压力和宇宙(主要是太阳和北极星)能量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异常活跃的状态。岩浆在北极星和太阳引力作用下不断顺时针螺旋状向上升腾,质量越轻升腾得越快,质量越重升腾得越慢,质量最重的到达赤道附近时在太阳引力和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积聚到赤道附近喷发而出,形成了热带大陆,所以,热带国家往往盛产黄金、钻石等质量很重的贵金属;质量次重的到达太阳和北极星的合力带喷涌而出,形成了北半球的大陆架;质量很轻的尘埃和水汽从北极点喷发出来,形成了现在的北冰洋(阴眼)。
四、     地球的南北两磁极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地球内部不断有炽热的岩浆由南向北移动,(也就是沿地球
太极图的阳眼向阴眼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地球自转的影响,运动的轨迹变为顺时针螺旋形,这就等于大量带点粒子沿顺时针螺旋轨迹由南向北移动,也就是大量电流沿螺旋轨迹通向北极,按照判断电磁转换的定律,地球内部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通电线圈,线圈两端形成了磁极,北端就成了N极,南端就成了S极。
五、     地球的南北两极真能够转换吗?
能。按照太极图的阴阳变化规律,万物开始往往是阳盛阴衰,逐
渐阴渐盛而阳渐衰,当阴盛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到达阳上阴下,上下同为极盛的时点,此时上边极阳再没有上升的空间,下面极阴也不存在沉降的余地,阴阳不再变化,死气沉沉,这就是八卦中的上乾下坤的否卦。当变化处于这个临界点时,马上会上下颠倒变为上坤下乾的泰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否极泰来”。泰卦坤上乾下,上部极阴开始沉降,下面极阳开始上升,阴阳交泰,生机勃勃,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变化。如此反复,循环不已,这就是太极图揭示的变化规律。
地球内部的物质不断由南极移向北极,尽管在中途遇到温度偏低的地幔时部分岩浆化为液体回流到南极附近,形成一个内循环圈,但由于中途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使大量物质滞留在北半球;在地球表面,由于北极星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不太稳固的大陆板块逐渐向北漂移。在这两种运动的共同作用下,北半球质量越来越大,南半球质量越来越小,这种状况不断发展,最终总会使地球南半球越来越空虚而变得阴渐盛而阳益衰,北半球因不断积累物质而变得阳渐盛而阴益衰,当南北半球阴阳变化到与北极星与太阳引力相平衡时,就逐渐形成否卦格局,地球自身就变得头重脚轻,就会失去平衡,就会突然挣脱两股力量的扶持而跌个跟头,北极跑到南极位置,南极跑到北极的位置,这就是地球南北两极的互换,也就是地球的“否极泰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2 16:25:03
五、两极互换应该在什么时间?
两极互换的时间应该在否卦形成的瞬间,也就是地球内部能量物质停止由南极向北极输送的那一瞬间,也就是喜马拉雅山停止升高的一月以内,中国农历夏至以后的3天以内。
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以前是一片汪洋,经过亿万年的不断抬升成了世界最高峰,至今为止仍在抬升。这是上帝留给人类的一个地球内部变化的测量计。喜马拉雅山下面的山根直接与地核相通,山上冰冷的雪水不断渗过地幔冷却地核岩浆,使岩浆在其底部凝结成为突起,在岩浆浮力和冲击力作用下不断被抬升,喜马拉雅山就不断被抬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岩浆的冲击力不断减小,喜马拉雅山抬升的速度就随着减慢,当岩浆不再输送的瞬间,喜马拉雅山的升高就突然中止了,地球内部的平衡将被打破,磁极将要转换了。
地球磁极要转换必须依赖一种力量将头重脚轻的地球拉一下。夏至就是这种力量的最佳时机。夏至这天,太阳正好到达北回归线并开始南移,一南移的瞬间,太阳引力将地球北半球使劲拉一下,使地球瞬间受到不小的拉力。假如这时,地球达到了头重脚轻的最高值,就会一下子被扳倒了,所以,夏至是这种变化的最可能时段。
根据玛雅历推断,2012年地球将随太阳系行进到银河系的平面上,银河系的力量将与太阳一起作用于地球,2010年6月21日正是中国农历的夏至,这天地球将承受比平时大许多倍的吸引力,头重脚轻的地球此时被翻个个的概率极高,地球发生剧变的可能性很大。
六、两极互换对地球会有哪些影响?
太极图的“否极泰来”是所有卦象转换中变化最大的,卦中下面
的大地飞升一跃成天,上卦朗朗天空瞬间塌陷转化为地,变化之剧烈让人难以想象!地球南北两极的互换也是如此。
两极互换以后,北半球突然变成了南半球,南半球突然跑到了北半球。南极突然之间变得质量很重,北极变得很轻,而太阳、北极星和银河系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地球内外的受力将瞬间扭曲,地球将经历一次翻江倒海式的巨变:大地剧烈摇晃,地壳如龟壳般裂开,洪水从地下涌出,火山到处喷发,大地开始塌陷,大片大片的陆地很快被海洋吞没;海洋全面海啸,海水铺天盖地涌向陆地,很多高山、城市被瞬间淹没;天空一片阴霾,滚滚浓烟遮蔽了太阳,黑色的天空不断有火光、激光、地光闪耀。成万上亿的生物瞬间失去生命,人类也很难幸免。
     地球内部的变化更是剧烈:转到南半球的陆地开始不断塌入地核化为滚烫的岩浆涌向新的北极,滚滚岩浆不断冲破原南半球海洋地壳的束缚喷涌而出,海底火山全面喷发,一块块新的陆地开始形成。经过水与火的洗礼,原来北半球的陆地转一圈以后又重新在新的北半球隆起,但其上的生物已无影无踪。
大约经过一月的剧变,大地逐渐恢复平静,太阳渐渐露出笑脸,生物慢慢开始复苏,由北半球转到南半球的陆地慢慢沉没,变为一片汪洋;由南半球转到北半球的海洋不断有陆地升出海面,地球又开始进入新的沧海桑田的周期。
七、人类如何才能幸免于难?
此时人类的力量在自然面前显得格外苍白无力,一切抗争仿佛都成了枉然,除了听天由命只有逃避这一条路了。逃向哪里?哪里才是人类的诺亚方舟?答案只有两处:一处是靠近赤道的高山,另一处是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
赤道处在地球南北极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在阴阳鱼的临界线上,南北极磁场转换对这个地方影响最小,地质变化相对平和,所以,假如躲在赤道附近的高山之巅(一定要避开火山),就可能侥幸存活。
西藏是由沧海变成的高原,且是世界最高点。从喜马拉雅山上还比较完整地存有海洋地质特征来看,它不是由火山喷发等剧烈的地质运动形成,而是由地应力慢慢抬升而形成的。这就是说,这里的地质结构比较稳固,在地球南北极转化时,它也只能慢慢沉入海底还原成以前的大海,或者成为一座孤岛突起在将来的南半球,这就给人类争取到了宝贵的转移时间,给人类提供了难得的逃生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