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马列光在2008-3-18 0:11:00的发言: 我非常赞同你的这个观点。但你并没有正面回复我提到的你观点中的哪个矛盾。我再重复一次。
对于I=S,必有△I=△S成立;可以证明△S是没有用于消费支出的货币收入。若你认为S为产品而不是货币收入,那么S与△S是什么关系?同性质的变量具有两个单位,即是货币(△S)的单位又是产品(S)的单位,这就构成一种概念混乱的关系了。
I与S是表示实物量,它用货币表示的,正因为是表示实物量,所以用于比较不同期的数据时要剔除物价上涨的因素。
你只要想想为什么要划分为I与S,就会对宏观经济学理解更深点。以下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我今年付出劳动,获得了10吨的大米,共值10万元人民币,但我吃不完,消费不了那么多,假设只吃了1吨吧,那剩下的9吨怎么办呢,卖掉吧。从个人的角度个,我今年消费1吨大米,储蓄了9吨大米。这样,我今年的意愿储蓄是9吨大米。
另一个企业主A,想办一家工厂,他顾了一些工人,从银行贷了一些款,这些工人在这企业主的组织下工作了,也生产出了1座厂房,两台设备共值30万元人民币,并将这些产品全部出售给企业主B,获得了30元的收入,支付工人工资7万元后,企业主A获得了利润23万元。工人用这7万元工资买了我吃不了的7吨大米,剩下的2吨被企业主用2万元买了吃。一年下来国民收入怎么核算呢。
一年共生产了40万元的产品(GDP=40万元),其中大米生产了10万元,厂房与机器设备共生产了30万元。
从收入方面看,我生产大米,获得了10万元的收入,工人获得了7万元的收入,这个企业主获得了23万元的利润收入,一共是40万元。
从支出方面看,我、工人与企业主的消费支出是10吨的大米,共10万元(其中我是1万元,工人是7万元,企业主是2万元),而投资支出是多少呢。从个人看投资支出是这么算的。我消费支出1万元,没有投资支出,只有储蓄9万元。从工人方面看,他们只有消费支出7万元,没有投资支出,也没有储蓄。从企业主A方面看,他只有消费支出2万元,没有投资支出,获得的利润有23万元,买大米用了2万元,所以其储蓄是21万元。从企业主B方面看,他投资支出是30万元(买厂房与设备共花去了30万元)。所以从支出方面看消费支出是10万元,投资支出是30万元,一共支出是40万元。
从投资必等于储蓄看。投资是企业主B投资30万元。从储蓄方面来看,我储蓄了9万元,企业主A储蓄了21万元,总共是30万元。
从财富分配来看,到年未,工人最苦,一年下来没有一点储蓄,没有财富占有。而我呢,虽然生产的大米10吨都被消费了,但我储蓄了9万元,企业主A最爽,利润收入23万元,吃了2万元,还有储蓄21万元呢。而储蓄所对应的具体物在什么地方呢,存在于机器与厂房中呢。所以企业B所占有的厂房与设备价值30万元,在产权方面直接看,这30万元的产权是企业的,但具体到居民个人,有我的9万元,剩下的21万元是企业主A的。从企业主B方面看,其投资30万元,储蓄是0万元。
为什么要区分投资支出与消费支出呢?一般说,投资可以扩大再生产啊,想想一年来,投资了30万元,第二年就会形成生产力呢,这30万元的厂房与设备第二年可以生产多少产品啊!
要上班了,就说这些吧,欢迎大家攻击,希望对大家理解宏观经济学有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8 21:37:0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