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8-3-22 15:38:00

二、2007年2月

    A公司是种粮食的,2月份开工,就生产了6200公斤的粮食。每公斤粮食1元钱,本月A公司共生产了62000元的粮食。每个工人发500元的工资,A公司10个工人,加上资本家甲,共11个人,共发了5500元的工资。甲公司的11个员工每人用100元钱买了自已公司生产的粮食吃,所以本月A公司的员工消费了1100元,储蓄了4400元。

    B公司是生产房子的,2月份开工,当月就生产了28.745套房子,每套房子1000元,共生产了28745元的房子。每个工人的工资也是500元,本月公司B公司共发放工资25500元,他们中的每个人都用100元买粮食吃,共用消费了5100元,储蓄了20400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2 15:51:00

如果按照上面的交易,房子与粮食都能卖出吗?

分析如下:

粮食生产了6200公斤,共6200元,A公司的员工买了1100元,B公司的员工买了5100元,共6200元。所以粮食是都卖出去。

那房子能都卖出去吗?

先看A公司挣了多少。粮食出售6200元,而发工资的成本才5500元,利润是700元。

再看B公司挣了多少。房子如果都出售,共获得收入28745元,发工资25500元,利润是3245元。

如果A公司与B公司都将利润分给股东,并且股东甲乙都将钱用来买房子,并且每个工人都将买粮食后剩下的钱用来买房子,则房子也都能卖出去了。

计算式是:10*400+(400+700)+50*400+(400+3245)=28745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2 16:06:00

如果都卖出去了,那么2月份的收入核算是怎么的呢?

1、按照最终产品核算。生产粮食6200元,生产房子28745元,最终产品的价值是34945元。

2、从收入方面核算。A公司的10个工人,获得工资500元,10人共计5000元。A公司的老板甲,获得工资500元,获得公司分得的红利700元,本月收入1200元。B 公司的工人,每人工资500元,50人共计25000元,B公司的老板乙自己获得工资500元,获得利润3245,一共3745,所以从收入方面看各项收入总计是:5000+1200+25000+3745=34945元。

3、从支出方面核算。消费支出是:社会上共60个工人,2个资本家,共62人,每人粮食的消费支出都是100元,62人共计6200元。

                   投资支出是:每个工人都将粮食消费后剩下的400元用来买房子,所以60个工人的投资支出是24000元,两个资本家的投资支出(400+700+400+3245)=4745元,合计是28745元。

                    总支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34945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管采用哪种计算方法,GDP都是34945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2 16:12:00

对上面例子进行其他的可能性分析:

其一是:当A、B公司的利润都不进行分红,怎么核算呢。

要去做事情发,改期再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3 11:40:00
楼主的案例写得好,我会跟帖写出我的意见和观点。我认为通过案例分析更能够表达思想观点,避免不必要的泛泛而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5 02:03:00
以下是引用hlpb92在2008-3-22 14:50:00的发言:

那我就给你举个更具体点的例子吧:

一、2007年1月

2007年1月1日,甲有1万元的银行储蓄,想挣大钱,于是办了家企业,名称叫A公司,他将一万储蓄存款做为注册资本投入公司A。公司A顾了10个工人。

乙有3万元的银行储蓄,也想挣大钱,于是也办了家企业,名称叫B公司,他也将3万元的储蓄存款做为注册资本投入公司B,公司B顾了50个工人。

到了1月31日,A与B公司都没有营业,由于没有开工,工人都没有工资。

按照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这时甲与乙,公司A与B有投资吗?

按照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他们都没有投资。所以1月份,整个社会,收入为零,投资为零,消费为零。

楼主,夜已深,今只能粗粗回答你的题了。请指正。

对于2007年1月的例子,我同意你的分析。A公司和B公司创造的新收入为零。投资和消费为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5 02:27:00
以下是引用hlpb92在2008-3-22 16:06:00的发言:

如果都卖出去了,那么2月份的收入核算是怎么的呢?

1、按照最终产品核算。生产粮食6200元,生产房子28745元,最终产品的价值是34945元。

2、从收入方面核算。A公司的10个工人,获得工资500元,10人共计5000元。A公司的老板甲,获得工资500元,获得公司分得的红利700元,本月收入1200元。B 公司的工人,每人工资500元,50人共计25000元,B公司的老板乙自己获得工资500元,获得利润3245,一共3745,所以从收入方面看各项收入总计是:5000+1200+25000+3745=34945元。

3、从支出方面核算。消费支出是:社会上共60个工人,2个资本家,共62人,每人粮食的消费支出都是100元,62人共计6200元。

                   投资支出是:每个工人都将粮食消费后剩下的400元用来买房子,所以60个工人的投资支出是24000元,两个资本家的投资支出(400+700+400+3245)=4745元,合计是28745元。

                    总支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34945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管采用哪种计算方法,GDP都是34945元。

     由于商品买卖是通过货币进行的。所以2月的货币收入等于总支出34945元。由于国民收入为34945元,所以货币收入=国民收入。并且,2月期未没有用于再支出的货币收入=储蓄,所以,以货币收入表示的储蓄额为34945元。

   2月的货币储蓄大于投资支出。

   至于所谓投资恒等储蓄的关系,这只是外生定义,不应包括在本模型中。或者只是无意义的假设,因为它的出现不会改变模型中收入、支出、投资、消费、货币储蓄的关系。

   楼主你可否想到,从最简单分析原则出发。若2月份发生的投资和消费支出在3至12月重复进行,国民收入、投资、消费和储蓄的数量关糸将会什么改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7 16:36:00

若3月份与2月份的投资和消费支出完全一致,复制如下:

"粮食生产了6200公斤,共6200元,A公司的员工买了1100元,B公司的员工买了5100元,共6200元。所以粮食是都卖出去。

那房子能都卖出去吗?

先看A公司挣了多少。粮食出售6200元,而发工资的成本才5500元,利润是700元。

再看B公司挣了多少。房子如果都出售,共获得收入28745元,发工资25500元,利润是3245元。

如果A公司与B公司都将利润分给股东,并且股东甲乙都将钱用来买房子,并且每个工人都将买粮食后剩下的钱用来买房子,则房子也都能卖出去了。

计算式是:10*400+(400+700)+50*400+(400+3245)=28745元。"

3月份的收入核算复制如下:

"1、按照最终产品核算。生产粮食6200元,生产房子28745元,最终产品的价值是34945元。

2、从收入方面核算。A公司的10个工人,获得工资500元,10人共计5000元。A公司的老板甲,获得工资500元,获得公司分得的红利700元,本月收入1200元。B 公司的工人,每人工资500元,50人共计25000元,B公司的老板乙自己获得工资500元,获得利润3245,一共3745,所以从收入方面看各项收入总计是:5000+1200+25000+3745=34945元。

3、从支出方面核算。消费支出是:社会上共60个工人,2个资本家,共62人,每人粮食的消费支出都是100元,62人共计6200元。

                   投资支出是:每个工人都将粮食消费后剩下的400元用来买房子,所以60个工人的投资支出是24000元,两个资本家的投资支出(400+700+400+3245)=4745元,合计是28745元。

                    总支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34945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管采用哪种计算方法,GDP都是34945元。"

那么1至3月国民收入应该怎样核算呢。计算如下:

  应该是2月至3月收入的合计。国民收入=34945×2=69890圆;投资支出=28745×2=57490圆;消费支出=6200×2=12400圆;与货币收入与支出相对应产品价值为:粮食6200×2=12400公斤,房子28.745×2=57.49套。货币核算与产品核算是统一的。否则核算无法进行。

  货币储蓄是多少呢?货币储蓄仍然只有34945元,实际上是货币收入在3月周转了1次,2月和3月共周转了两次。至3月31日止,货币收入仍为34945元。只有总收入的1/2,并且小于投资支出。

  若再定义一个变量为储蓄,既若定义收入用于消费的余额为储蓄,则储蓄额=国民收入-消费支出=69890-12400=57490圆。储蓄=投资支出。然而,正如前面讨论所指出的这种变量关系,不是模型内的变量。只是外生变量,所以,不应在收入核算中做为模型具有的内在逻辑关系而去刻意令其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8 11:1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3-3 9:44:00的发言:

正解。(收入=产出)

通常所说的储蓄存款,是存量;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是流量。

通常所说的储蓄存款,是货币范畴;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是产品范畴。

sungmoo:

  谢谢你与我深入地讨论了投资与储蓄的关系,从这些争论之中我受益非浅。纯经济理论问题很少有人愿意与他认为不正确或有理解错误的人的观点做长久而深入的争论。对此我深表谢意!

 

  当然,我会坚持我的观点,并在以后的研究中努力去完善这些理论。因为,我认为凯恩斯关于投资等于储蓄的关系的定义,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1是,不易区分总储蓄和总投资的与增量储蓄和增量投资之间的关系。目前只能证明货币收入表示的增量储蓄与增量投资有严格的逻辑关系。而产品范畴的总储蓄与总投资的恒等关系只能从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外定义。

 

  2是,正是因为总投资与总储蓄的关系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以外的关系,若再把产品范畴的总投资等于总储蓄关系当做收入核算内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均衡的前提条件,这个均衡条件本身就不是唯一的了。因为它不是核算体系内在必然特性。

 

  3是,更重要的,从经济理论的实用性来看,将储蓄定义为收入用于消费后的余额,再把这个是义用于收入=支出的关系式中,就会导致投资成为创造收入的外生变量,其逻辑结果是仅有收入的消费再支出而无投资再支出过程,新增的国民收入与投资再支出无关。这就脱离人们能够感知的实际情况了。

 

  仅有批评是不够的,批评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我们学习的理论,创建更符合实际的新理论,希望这论坛对有创新观点的言论多给关照,中国经济学太需要理论创新了,而且,理论创新也太困难了。再次谢谢你的支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8 11:12: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9 01:40:00

投资储蓄恒等式中的储蓄就是指存款吗?

要说明,宏观经济学在分析问题时,首先是从产品价值范畴角度分析,即分析的是实物世界的经济运行,进一步简化,可以认为是物物交换的经济运行。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货币(纸币等)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初学者,这里遇到理解上的麻烦是很正常的,毋庸着急,学完后面部分即可以回头理解。

整个社会中消费者获得全部收入后(以产品形式价值化表现),一部分用于消费,另一部分没有消费完的产品,一般节约储蓄下来,借给人格化的企业部门。故恒等式中的储蓄实质是指剩下的产品(用价值表现)。它显然不是日常的股票、货币钱等。

日常现实生活中,货币或钞票作为一种交换的媒介,用国家信用形式来代替等价的物。由于居民(消费者)提供基本生产要素后得到的报酬如工资等本身应该是发产品,只不过在经济发达后,分工造成了纸币以国家的信用形式替代了物(产品),发给的报酬是钞票(他代表了一定的物。)把用不完的钞票存入银行,我们称之为储蓄。这里同宏观经济学中储蓄的区别是恒等式里的储蓄是指物(产品)。企业把这些物借走来维持或扩大再生产。现实中,则是从银行贷款(储户的钱借走),来买要素维持或扩大再生产。

如果这些储蓄不能转化为投资,直接影响实体经济中交换的大小,必然会导致产品市场产量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4 01:12:00
以下是引用wustzhf在2008-3-29 1:40:00的发言:

如果这些储蓄不能转化为投资,直接影响实体经济中交换的大小,必然会导致产品市场产量变化。

   这位网友,我能够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我只是认为这种分析方法是一种人为的定义的关系,它不是逻辑结论;也没有经过实证检验;而且,还是核算体系的外生变量。不具有普适性。

    你可否自已设计案例,我们再做共同讨论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6 10:04:00
和日常理解的储蓄不一样。经济学中的储蓄就是GDP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它和投资指的是同一个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4 22:42:00
作者:邱小村 2008-3-4 15:57:00)

根据国民收入的定义,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储蓄)等于未归于消费者之手的产品(投资)。

说的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8 17:00:00

  现实经济是货币经济,而你们从教科书中学习的理论,却是在用非货币的方法讨论货币经济。

  无论古典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理论或者凯恩斯理论本身,在讨论投资与储蓄关系时,都在说产品均衡,而货币只是所谓的产品“面纱”。

  其实主流经济学不是不重视货币在储蓄与投资关系中的作用,只不过是主流经济理论自身存在逻辑不一致的缺陷,才不得不如此这般片面地强调产品均衡,而忽视货币的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8 17:04:1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8 18:27:00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均衡表现为投资=储蓄。投资表示产品需求,储蓄表示产品供给。投资品与储蓄品相等,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在古典经济理论中根本没有货币作用的概念。

   瑞典经济学家魏克赛尔首先提出了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的理论,随后,关于货币的理论才逐渐融入经济理论体系之中。凯恩斯在国民收入理论中,进一步地提升了货币供求影响宏观经济的理论。把储蓄作为决定国民收入的外生的变量,认为储蓄在总量上会自动(或事后)等于投资。在此基础上凯恩斯提出了自已的存量货币理论(流动性偏好的利率理论)。

  但是凯恩斯的投资与储蓄理论存在着一个逻辑矛盾,即存量的货币与流量的产品不能对等的问题。在总量上投资和消费都是流量,而货币却是存量,所以凯恩斯理论的后来的继承者在叙述投资与储蓄关系时又不得不回避货币问题,仅谈投资与储蓄在产品层面上的均衡。而不能在产品与货币之间建立逻辑一至的关系。这与其说是对古典观点的继承,不如说是方法论上的一种无奈的倒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8 18:33: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23 22:29:00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6 18:08:00

我很喜欢这样的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5 22:44:00

讨论的很激烈,值得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7 09:53:00

几个月过去了,看来同学们对这次讨论有兴趣。

经济学理论创新一是要继承,二是跳出原理论的框架。对原理论进行修补,在理论创新方面难以获得突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3 19:00:00

投资I为什么等于储蓄S?

请问投资I为什么等于储蓄S?

我想知道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和储蓄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定义不同,那区别在哪。

如果定义相同,为什么起两个名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3 19:07:00

马列光
我看您发言最积极,您能告诉我一下投资和储蓄的定义吗?

这个帖子讨论了几个月,我从第一页看到第十一页,天南海北,扯了很远,扯到物理学,扯到方法论,扯到实物还是货币,但没有正面回答问题。最近学习宏观经济学,我也有这样的困惑,投资怎么会等于储蓄呢?

另外请问:

我今年收入了10000元,吃饭穿衣租房交通等消费掉7000元,剩下的1000元存入银行,1000元买了股票,1000元放在家中的柜子里。

请问我今年的消费、投资、储蓄各是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5 00:34:00
7000元消费,3000元储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1 16:38:15
这个储蓄不是指存款呀,这个是指实际生产出来的物资;这些物资在封闭经济中只能用来消费和投资,在开放经济中还可以用来出口,所以就有等式 S-I=经常项目顺差;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9 11:55:24
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就是个人储蓄,在三部门经济中,储蓄包括S个人储蓄和(T-G)**储蓄,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包括S个人储蓄、T-G**储蓄和M-X+K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9 12:49:27
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储蓄的英文单词是“Savings”,也就是个人获得的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当期消费的部分。这一部分收入不管你是存入银行,还是用来炒股,还是购买基金,还是放到墙夹缝里,都是Savings,当然,你放到金融机构的一部分会转化为投资,但是你藏到床底下的[b]现金就不能转化为投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08:12:13
dxsheng 发表于 2011-3-19 12:49 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储蓄的英文单词是“Savings”,也就是个人获得的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当期消费的部分。这一部分收入不管你是存入银行,还是用来炒股,还是购买基金,还是放到墙夹缝里,都是Savings,当然,你放到金融机构的一部分会转化为投资,但是你藏到床底下的现金就不能转化为投资了。
当储蓄与消费、投资一并提出时,储蓄一般只是产品范畴,而非货币范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0:11:03
116# sungmoo 错,大错特错。在国民收入Y=C+S+T+M当中,等式右边的四个变量实际上是要素收入的四个去向,这四个去向都是货币概念而不是产品概念。而AD=C+I+G+X中的四个变量是产品概念的。Y=AD表示国民经济的均衡状态,实际上就是要求所有这些收入能将国内生产出来的产品购买完了,如果不能购买完 ,就会出现产品过剩,经济萧条,如果AD<Y,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这就是国民经济均衡的简单的概念。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金融市场的存在,正是金融市场的存在才会引入利率这个概念的,才会将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联系在一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0:58:08
dxsheng 发表于 2011-3-20 10:11 116# sungmoo 错,大错特错。在国民收入Y=C+S+T+M当中,等式右边的四个变量实际上是要素收入的四个去向,这四个去向都是货币概念而不是产品概念而AD=C+I+G+X中的四个变量是产品概念的。Y=AD表示国民经济的均衡状态,实际上就是要求所有这些收入能将国内生产出来的产品购买完了,如果不能购买完 ,就会出现产品过剩,经济萧条
货币概念与产品概念之间要画等号?

需要告诉你的是:即使没有“货币”这种东西,“储蓄”、“收入”与“税收”等,仍有自己的意义。

支出法,无非表现的是产品的使用,而收入法,无非表现的是产品的分配

理解一国的(实物)产出,有三种等价的角度:生产、使用、分配,它们分别对应了三种(等价的)核算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1:03:29
dxsheng 发表于 2011-3-20 10:11 116# sungmoo 错,大错特错。在国民收入Y=C+S+T+M当中,等式右边的四个变量实际上是要素收入的四个去向,这四个去向都是货币概念而不是产品概念。而AD=C+I+G+X中的四个变量是产品概念的。Y=AD表示国民经济的均衡状态,实际上就是要求所有这些收入能将国内生产出来的产品购买完了,如果不能购买完 ,就会出现产品过剩,经济萧条,如果AD<Y,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这就是国民经济均衡的简单的概念。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金融市场的存在,正是金融市场的存在才会引入利率这个概念的,才会将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联系在一起
你这里的“金融市场”又是指什么?

全社会只有一个人,只有一种产品(而没有所谓“货币”这种东西),“储蓄转化为投资”仍有自己的(产品上的)意义。

当然,你如果就是说这种情形下仍“存在金融市场”,这也是只是一个字眼的问题——不过,这种情形下的“金融市场”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市场”了。

(完全没有“货币”这样的概念)今年你共打了100斤粮食,吃掉了90斤,种了10斤,你(今年)的储蓄与投资都是10斤——这里同样对应着“储蓄转化为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1:05:45
本版类似的讨论已经太多了。

现实经济中,“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当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相互联系的各个概念也并不是可以随意混淆的。

“没有金融市场”的情况下,产品市场仍然有着自己独立的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