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债主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美国的债权关系就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当媒体上突然宣布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一债主时,顿时在国内激起了热烈的响应。民众们把这一头衔看作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同时,伴随着G2等一系列口号的提出。民族自豪感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可时间没有过多久,这样的声音伴随着人民币汇率、贸易大战等问题的出现而消失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原来这个债主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中国是一个出口导向的国家,在庞大的出口量下,产生了大量的外汇。美元是国际货币,因此在中国企业出口后得到的外汇中基本上全是美元。加之国内的种种外汇政策,这些出口创汇最终还是流到政府手中。此时,政府便是以一个国家的角色来控制着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手上有那么多的美元那一定是要花的,不花掉,它就贬值,再加之经融危机后的复苏政策,美元的贬值速度可谓是“神速”,以此看来,美元多在手上一天,贬值带来的损失就会越来越大。此时,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外汇用掉。政府债劵历来都被视为零风险的投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稳定的利息收入,在经济复苏阶段,债劵的利息是高于银行利息的。以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实力,综合能力来看,美国依然是第一,所以美国的国债也就最安全利息也最高。购买美国国债自然成为了中国政府外汇投资的第一出路。因此,形成了出口得美元,美元只买美债的情形。
截止2010年06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作为美国主要债权国的中国、日本和英国4月份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其中,中国当月持有美国国债突破9000亿美元关口。稳守美国第一债主的“宝座”。那么多的美债攥在手里,这时我们又发现,美债又一次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作为美国第一债主的我们处境十分尴尬。从经融危机开始,中国便实行与美元硬挂钩的方式来维持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保住了出口。现在危机刚过,美国便带头出来要求改变人民币汇率政策,逼人民币升值。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顿时纷纷响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与我们而言,人民币升值一会大大的打击中国的出口,二会迫使中国持有的美债大幅缩水。美国一招便让中国两面受敌,进退两难。此时,大幅度抛售美债这一报复性的杀手锏成为了很多人提倡的手段。抛售美债,在没有其他国家接盘的情况下会造成美债的大幅跳水,最伤的肯定是美国自身,因为美债的国内持有量是远大于中国的。美债跳水,对中国这么一个最大债主肯定也是不利的,这等于说是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变成了废纸。而再回过头来看美国。在中国大幅度抛售美债时,美国可以通过大量印刷美元来进一步稀释美债,减少损失。中国此时如一样与美元硬挂钩,印同样多的人民币来对抗美元美债的贬值,只能暂时保住对美的出口,而不能阻止对其他国家的疯狂贬值与国内资本的疯狂泡沫化。到最后,抛售美债便是一个双败的结局且中国败的更惨。如若是不买也不卖美债,我们又不能保证日本、英国和其他美债持有国不卖,如果其它国家或经济体先于我们开始抛售美债,那中国一样也要面临美债大幅缩水的困境。如若继续买美国国债,那短期可以阻止美债下跌,但是长期来看是让雪球越滚越大,风险越来越大。最终还是要面对上面的情景。这便是又一个中国的窘境,买不行、卖不行、不买不卖也不行。
针对这些问题与困境,如何才能化解美债危机成了一个难题。在我看来,化解危机的办法,根本上就是要为巨大的外汇储备找条出路,改变“出口赚美元,美元买美债”的情况。我们现在知道了买美债的原因,可我却不明白买美债结果。这样来说,我们买美债是为了给巨大、烫手的美元外汇一条安全稳定出路,可是买了美债,每期的利息还是美元,到最后卖出美债得到的还是烫手的美元。这样看来我们的目地达到了吗?其实只是在周而复始的做无用功吧了。针对巨额外汇,现在许多专家提出了很多创新有趣的方法。有专家认为,将中国打造成一个世界性的大商场,通过关税、本地制造等优惠来降低商品价格,吸引全球的顾客。前提是以人民币来结算,让人民币实现区域性的流通,减少美元对中国的控制地位。这是一个宏伟的蓝图,可是过程却是充满问题的,如何可以做到人民币的兑换自由,如何让世界承认人民币的地位,这都是难以实现的。还有专家提出债转股的方法,在美国股票与资本市场超跌的情况下,用巨大的美元外汇去购买外国资产与股票,从而摆脱对美债的依赖。可是设想一下,没有哪个国家央行会用外汇储备去购买别国地产、资产等。这样做存在风险,而政府是不会冒险的,换句话说,在政府的外汇投资框架中是不可能做有风险的投资性支出的。这在政策上是难以实现的。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顺着美元换资产的思路走下去。不同的是不要以政府为主体,要让政府真正的藏汇于民,将更多的美元攥在老百姓的手里,让老百姓成为外汇投资的主体。这样一来,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就可以做千千万万种外汇投资,可以去美国买股票,买房子,买其他任何外国资产。这时,外汇便不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了。同时也不需要政府冒着风险去做外汇投资,也不会让政府陷入被美债所拴的窘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