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205 2
2006-05-19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农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把农村工作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行动纲领。

我的看法:1.自从97年软着陆起来,通货紧缩,国内消费不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潜在的不利因素.近几年,我国与他国贸易摩镲频频出现.突出表现在:欧美等国对我纺织品,家电产品,小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频频进行反倾销调查.究其原因:国内市场委靡.不得不去国外寻找市场.试想一下,如果中国8亿农民每人买一件衬衫,我们用的着去浪费时间跟山姆大叔解释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便宜,为什么对你们没有构成倾销等等.他们得了便宜,反而说是我们的错!太不厚道了!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身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内容。有一个德国驻华大使回国后谈到对中国的印象时曾说“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如果城乡生活差距不能缩小,就难有和谐的社会

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5-20 13:31:00

偶是学地理的,在这里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建设?愚以为,应该是走城市化道路!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欧洲的英法等国,北美的加拿大、美国,哪一个不是通过城市化发展起来的?有通过建设农村发展起来的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另一种说法而已。因为中国的二元结构经济太明显了,城乡差距太大,持续下去对社会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所以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次来缩小城乡差距。

“新农村”能够缩小城乡差距,但到底能缩小多少呢?看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这段话,“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他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二百五十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二百五十万人的力量增加了一百倍。”

这“一百倍”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集聚,来自规模效益。而农村没有,就算是“新农村”,它再新,也是农村。农村的发展能比得上城市吗?如果是的话,那农民工进城干嘛?在家炕头上抽袋烟多爽?所以,新农村不应该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真正的目的应该是把农村变成城市。先建设新农村,使农村具备充足的发展要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等,然后还是要进行发展,建设成小城镇,条件好的甚至可以发展成为大城市。深圳、香港、张家港都是这么起来的。

大家看这样一段话:根据世界银行统计,1995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0%,低收入国家为28%,而中国城市化率还不到30%。至200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40个百分点。看到我们的差距了吗?

美国学者诺瑟姆在研究了大量城市的基础上,就城市化的发展,提出了一个“S”型曲线理论。认为,在城市化发展初期,即城市化率为30%以前,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而进入30%的门槛后,城市化会加速发展。而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时期。

可以说,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说是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这两者是相符相承的。所以,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走城市化道路!

纯属个人愚见,请大家批评指正!欢迎在城市方面有研究的同学老师来发表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8 11:15:00
缩小城乡二元差距关键在于建设,毫无疑问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国的农村建设必须需要政府引导和发动。但是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此,我认为三农建设重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农民与市民差距的制度对接,16项制度的对接成本,政府必须承担大部分;第二,农民的权利必须得到保证,农民自古以来受欺压的命必须改变。我对这两点的后一点实在没有信心。谁能否告诉我,权利保证的出路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