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出身的王建新对数字尤为敏感。直到今天,他还清楚地记得十多年前北京市粮食工业公司陷入困境时账面上一度出现过1446万元的亏损。同时,对于古船食品公司重组第一年后就实现扭亏的数字他也记忆犹新。    自从2002年重组改制以来,古船食品公司从单一面粉加工企业成长为既有原粮收储、又有成品储备,既有面粉加工、又有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制品加工企业。8年来,古船食品的成副产品累计销量达249万吨,平均每年增长26%;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1%;利税总额累计9249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6%。
    重生的古船不仅是北京市民最信赖的面粉品牌,即使在在山西、东北等外省地区,也早已成为当地面粉行业公认的第一品牌。
    古船之所以能在摆脱困境的几年后就成为业内翘楚,除了古船自始至终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还源自他们众多大胆地尝试:例如,他们改变了传统的面粉售卖方式,率先在国内推行小包装面粉,引领了消费潮流。同时,他们还在业内率先推行环保纸包装袋,体现了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拥有众多知名品牌的京粮集团中,“古船”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旗舰性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古船食品公司不仅自己发展壮大,还孕育了古船米业和古船面包这样的新公司。
    闲暇时,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新喜欢逛超市。每到一家超市,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走向粮食产品的货架。他经常会看竞争对手又上了哪些新产品,古船自己摆放在货架上的产品存在哪些问题。一旦有新的发现,他就会立刻拨通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手机,让他们尽快改进。
    尽管古船已经初步在业内确立了领先地位,但王建新的危机感却从未减退。“今天还能留在‘擂台’上的,都是重量级的选手了。”王建新说,“现在,我们的压力更大了。”
    就在记者走访古船公司后的几天,7月1日,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的ADM宣布了两件事:一是在北京开设办事处,二是向中国农业银行战略投资1亿美元。此前,全球四大粮食公司早已通过各种方式渗透至中国的粮食行业。而这一次,战火已经清楚地烧到了北京。
    王建新说,他们对此早有准备。通过与北京农业部门的合作,他们将从北京郊区的农民手中获得优质小麦。“今后我们会考虑大规模推广,为未来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日,古船食品公司又在大兴投资了2亿元,准备开办一个新的面粉加工厂,这也使古船食品在北京市的面粉加工厂数量增加到6个。在做好优质面粉加工的基础上,古船还将继续向食品方向延伸,孕育出更多的新产品。
    轻装起航
    已经在北京市粮食系统工作30余年的王建新回忆,计划经济时期,北京市的粮食加工业曾经非常红火。由于国家一直对粮食行业实行“统购统销”,粮食行业企业只负责生产加工这个中间环节,因此无论从基层员工还是上层领导,市场都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行,猛然被推入市场的国有粮食企业,很快就败下阵来。当年曾在北京市粮食工业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主管财务工作的王建新就目睹了20多个下属公司由盛及衰的全过程。
    “开始只有一部分公司亏损,最后每家公司都陷入了亏损。”王建新说,到90年代中期,北京粮食工业公司、古船面粉集团所属的加工企业多数都陷入停产、半停产、转产状态。北京市面粉厂的数量从鼎盛时期的12家骤降到3家,经营状况也由年盈利5000万元降至亏损1446万元。
    1999年,北京粮食集团成立后,对原北京粮食局下属的众多企业进行重组。北京粮食工业公司、古船面粉集团等都属重组之列。
    由于此前众多面粉厂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一个面粉品牌,最后京粮集团决定,以知名度最好,且最具文化内涵的“古船”品牌这一无形资产为依托,组建古船食品公司。
    通过公开竞聘,王建新成为古船食品公司的总经理。“古船已经在北京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人们的品牌意识也在逐渐提升,这就为古船的重新起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建新说,当时公司中有一批三四十岁的业务骨干,他们对于粮食行业的熟悉也让自己对古船的重建充满信心。
    改制之初,王建新首先对人员进行了精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北京市面粉厂的职工总数曾一度高达7000多人。而此次,王建新从他们中招聘了390多人,又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了一批新人。同时,通过重新定岗、定编、定员,古船公司建立了一套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打造新团队的同时,他又对公司业务进行整理,在原辅料采购、包装物印制和运输等环节实施公开招标,这一举措也对降低成本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同时,王建新又改革了管理方式,将原为独立法人的几个面粉厂调整为若干个制造部,变横向管理为垂直管理,原先各厂的厂长则通过竞聘成为各个制造部的负责人。实现了“统一品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核算、统一价格、统一质量标准”的运营模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
    质量保障
    古船之所以能在改制后很快赢得北京以及外地消费者的认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船建立了严谨规范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2001年底古船食品公司组建之初,王建新就认定,“获得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古船实施企业战略的前提。”
    食品质量要有保证,首先就要从源头抓起。由于古船食品公司在河北、河南、山东建有原粮基地,因此获得优质小麦就更有保障。
    在硬件方面,古船食品公司从英国、瑞士、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引进了现代化制粉生产线。从小麦入仓到成品出厂的全程均由电脑控制,物料全封闭运行,人流与物流的分开,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古船成为业内率先获得“中国名牌”的企业。同时,他们还率先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并率先获得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QS)。
    为民承重
    作为一家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古船一方面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但同时也一直恪守“粮比天大,信比物重”的价值理念。“‘为民承重,兴粮富国’是古船秉承的企业使命。”王建新说。
    在北京市粮食工业一度陷入低谷时,曾经有人建议,北京是否可以考虑干脆放弃这个行业,依靠财政优势直接从外地采购面粉就行了。但是所幸,京粮集团的成立、古船食品公司的组建没有让这个建言成为现实。
    事实上,就在古船食品公司成立不久,一场巨大的考验就证明了国有粮食企业存在的重要性。
    2003年4月23日,非典的阴影笼罩着京城。是夜,时针已指过了11点。王建新却还在会议室焦急地等待。终于,集团领导回来了。他们刚刚听取了吴仪副总理的工作部署。根据指示,在非典这一特殊时期,国有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最大限度地保证北京市场的粮食供应。
    从闷热的会议室走出时,已是凌晨两点多钟,王建新却不敢放慢脚步。此时,北京古船食品公司的所有中层管理人员都在会议室等待他来部署新任务。
    按照上级要求,从4月22日起,古船食品公司采取了24小时全天候供应的紧急措施。但由于人手有限,又不能从社会上临时招人,工人们只能“四班三运转”。同时,他们还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一丝一毫不能降,产品的价格一分一厘不能涨”。
    随着面粉加工量的骤然加大,古船的小麦库存开始告急。王建新忽然想起来,他们的库存中还有一批从加拿大进口的小麦,不过那些是用来生产面包粉和饼干粉的优质小麦。无奈之下,他决定将那些进口的加拿大小麦从库存中调出来,加工成面粉补充市场之需,但价格依然未涨一分。
    从4月23日到5月5日,古船食品公司不仅每天向市场供应面粉1000吨,同时还保证了市政府1000吨储备、200吨供应部队的任务。
    由于古船面粉的及时供应,北京市的粮食物价很快就得到了平抑。非典过后,古船食品公司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首都抗击非典先进集体”称号,并被称赞“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
    新品迭出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王建新在古船食品公司内部建立了产品研发部,围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的创新思路,先后研发出三大类七十余种产品。
    例如,考虑到百姓健康意识的提升,古船团队针对现代人营养不良和失衡这一问题,率先研发出“7+1”系列营养强化面粉。在不影响面粉使用的基础上,添加了钙、铁、锌、维生素B1 、维生素B2、叶酸、尼克酸与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消费者不用改变任何饮食习惯,就能基本补足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
    “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给我们颁发的批号是第0001号。”王建新说,“7+1”系列产品的成功面市,标志着古船面粉已经从安全放心的层面提升到营养健康的层面上。
    除此之外,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特点,古船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例如,针对糖尿病人的情况,他们研发了“降糖粉”,这种产品相对于普通小麦面粉,含糖量要低得多。
    为了支援军队,古船曾为驻守在高原地区的部队研制过一种面粉,它能在高海拔、缺氧条件下保存较长时间。这种特殊面粉不但满足了驻地官兵的生活需要,后来也得到高海拔地区消费者的青睐。
    2008年,古船研发团队研制出一种新产品:“微波蛋糕粉”,这种经过调配的蛋糕粉只要在微波炉里加热一分钟,就能烘焙出一个营养又美味的蛋糕。这个产品一经推出,就赢得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
    现在,古船仅面粉产品就分为通用面粉、专用面粉、营养强化面粉三大类,其中包括麦心粉、标准粉、富强粉、馒头粉、饺子粉、切面粉、自发粉、蛋糕粉、匹萨粉等众多细分产品。
    船行四方
    大量新产品的推出,为古船开拓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北京市场上,古船一方面通过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传统渠道直接满足普通市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在大力拓展集采客户。
    首先,他们在北京高等院校后勤服务工作粮油产品招标会上参与竞标,并取得良好效果。之后,他们又逐渐成为众多大型国有企业、厂矿单位的面粉供应商,并与义利面包、全聚德、稻香村等食品公司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成为他们的面粉固定供应商。此外,古船还承担着“两会”的面粉供应任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古船又成为面粉产品的特供商。
    在开拓北京市场的同时,王建新也尝试着将“古船”开到京外。他制定了“借船下海,借道经销”的策略,利用食用油已经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将古船的面粉推向全国市场。
    这一营销模式缩短了产品入市的周期,节约了渠道建设费用,积累了营销经验,既为古船开启了通向市场的大门,也为员工树立起做市场的信心。在短短的三年内,古船面粉就成功打开“三北”市场,行销至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由于古船的产品品质优秀,且是首都的品牌,因此每进入一个地区,往往很快就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例如,古船面粉在进入太原市不久,就成为当地市场的第一品牌。需求量最大时,北京古船每个月都要将1500吨面粉运送到太原。
    为了稳固在异地的市场地位,古船先后在河北、山西、青岛建立了合资或独资公司。“进入外地市场,我们绝不是盲目的。”王建新说,秉着“先有市场,再建工厂”的原则,古船只有在赢得一个地区的市场之后,才会考虑相应的投资建厂问题。
    2004年5月13日,山西古船食品公司成立。这也是北京古船食品公司在外地建立的第一个独资企业,它既盘活了北京古船的闲置资产,也为公司巩固当地市场起到了堡垒作用。
    2006年2月27日,青岛古船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北京古船控股75%。当时,“古船”刚被评为中国名牌两年,暂时还不具备将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的实力。但是经过协商,合资方同意一旦公司实现盈利,可先由北京古船食品公司从可分配利润中抽取10%作为品牌使用费。
    “这是古船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化的第一步。”王建新说,2008年,古船的品牌价值评估已达到31.3亿元。“今后再建立合资公司,我们就会考虑将无形资产作价的问题了。”
    对于古船未来的发展,王建新表示,今后古船将立足北京,同时继续向三北地区辐射。对于长江以南的地区,他们将主要推广专用面粉和小包装等高附加值产品。“虽然现在古船食品是一家粮食公司,但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向食品的方向继续延伸。”
作者:冯嘉雪 来源:《中国新时代》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