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325 16
2010-09-16
2010年09月16日 15:5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体:↑大 ↓小】
 “我们已经到了必须重视GNP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李义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强调,当中国的GDP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我们不能只陶醉于此,而是应该更加重视GNP。

  李义平特别指出,GDP强调的是行政边界,只要在本国的土地上,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生产的商品和劳务都计入本国的GDP。GNP强调的是本国人,不管是在本国的土地上,还是外国的土地上,只要是本国人生产的商品和劳务都计入GNP。
  “相对于GNP而言,GDP的缺陷之一是不能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据李义平介绍。“就我国而言,如果注重GDP,就会出现诸如四川人在深圳打工,把GDP留在了深圳,把打工挣的钱带回了四川。在深圳设厂的企业,亦把GDP留在了深圳,把利润带回了本国或本地区。如果强调GNP,则意味着本国公民在国内或者在国外都实实在在给自己,给自己的国家赚了钱。”李义平指出。
  “GDP的缺陷之二,是其影响到核心技术和民族品牌的创立。”李义平说,在一般情况下,资本是谁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就是谁的,特别是当资本处于支配地位的时候,于是我们看到,用我国自己的资本发展企业的地区,涌现了不少民族品牌,例如台州的吉利、苏泊尔,泉州的七匹狼等。而在通过招商引资(指外国或中国大陆以外的资本)发展经济的地方则绝少民族品牌。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是很难成功的。
  “GDP的缺陷之三,则是超过一定量的招商引资(这里指外国资本),等于用自己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环境负担给外国人打工,把外国人的工厂办在了自己的土地上。”李义平指出,招商引资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当我们缺少资本的时候,我们可以以各种优越的条件招商引资,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特别当我们已经有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资本充裕,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我们虽然不能停止招商引资,但对招商引资应当有更高的要求。
  “重视GNP就应当对于国内资本,包括国内民间资本行业进入、区域流动的政策更为宽松。”李义平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在一些领域给予外资的政策和给予民间资本的政策应当进行必要的反省。内生经济增长模式既然来自于本国、本地区的企业家,那么在经济政策设计方面应当有利于本国企业家的脱颖而出和茁壮成长。
  “总之,我们应当提升内生的经济增长力量,弄清一国竞争力的源泉所在,再也不能满足于用我们的国土和资源给别人办企业了。”李义平不无忧虑地说。(记者 傅春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16 18:47:09
实际上GNP与GDP相差并不大,如我国2008年的GNP是316228.8亿元,GDP是314045.4亿元,两者相差不到1%。应重视城乡居民实际收入,而不是GNP或GDP之类的产值指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6 20:22:11
呵呵,应该重视平均GDP和民生投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6 20:26:12
tuoney 发表于 2010-9-16 18:47
实际上GNP与GDP相差并不大,如我国2008年的GNP是316228.8亿元,GDP是314045.4亿元,两者相差不到1%。应重视城乡居民实际收入,而不是GNP或GDP之类的产值指标。
你在开玩笑吧。

给个链接

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323833-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6 20:39:00
中国GDP年内或超日本 国民生产总值更能反映真正实力
        中国金融网综合  作者:农业银行战略发展部 付兵涛  
      

不知不觉中,中国就要坐上世界经济总量的第二把交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中国将很快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08年,中国和日本GDP分别为4.4万亿美元和4.9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日两国之间以GDP衡量的经济总量相差5000亿美元。

按照IMF的预测,2009年中日GDP实际增速分别为6.5%和-6.2%,如果按照这个速度,2009年中日两国的GDP将分别为46877亿美元和46185亿美元。不过,上述GDP增速都是以两国本币衡量的实际增速,考虑到汇率及价格因素,IMF认为2009年中国GDP仍将略低于日本,分别为4.83万亿美元和4.99万亿美元。要到2010年,中国才能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届时,GDP将分别为5.3万亿美元和4.7万亿美元,而且从此之后,日本将基本再无反超的可能。

不过,笔者预计,中国GDP很可能在2009年就超过日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往往超出外界预期,IMF对中国2009年6.5%的增长预期在各大机构中也是相对较低的。实际上,在中国第一季度宏观数据公布之后,很多知名研究机构都上调了中国2009年GDP增长预期。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中国2008年的GDP数据应该还会被调高,因为目前我们使用的2008年中国GDP数据只是初步核算数,此后还要经过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两次调整。初步核算数一般在次年1月份公布,初步核实数在次年9月份左右发布,最终核实数则在第二年5月份左右发布。

根据近10年来的经验,中国的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GDP一般都比初步核算数高。例如,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经最终核实的2007年GDP现价总量为257306亿元,比初步核实数增加了7776亿元,实际增速为13.0%,比初步核实数提高了1.1个百分点。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GDP在2007年就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而之前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07年德国GDP仍然高于中国。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了很多七国集团(G7)国家。G7是发达工业国家的代表,也长期占据世界GDP总量前七名的位置。1995年,中国首次彻底超过G7之一的加拿大,排名全球第七名。五年之后的2000年,中国超过G7之一的意大利,排名全球第六位。在五年之后的2005年,中国超过G7之一的法国,排名全球第五位。之后则一年上一个台阶,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现在已经稳居世界第三的位置。

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即将成为世界第二,但是要想超越龙头老大美国,估计还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要知道,2008年,美国GDP为14.3万亿美元,是中国的3倍还多。
按照IMF的预测,即使再过五年到2014年,中国的GDP也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左右。当然,情况的发展经常会出乎人们的预料,特别是数年之后的事情,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在大概五年前,有人曾作出预测,认为“中国有望在2015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到205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现在看来,两次超越都大大提前了。

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在2001年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很少人以该计算为比较依据。因此,我们通常不以购买力平价作为衡量的标准,而更多地把它当作一个理论参考值。

无论如何,国家之间GDP总量的对比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本身确实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实力,否则俄罗斯最近制定的《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也就不会定下GDP在中期进入全球前五名的目标。但是,正如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的那样,GDP总量只是反映经济活动的一个指标,它本身存在很多的局限性,用其他衡量指标也许更有比较价值。

首先,人均GDP更重要。根据IMF的数据,2008年中国、日本、美国的人均GDP分别为3300美元、3.9万美元和4.7万美元,中国分别只有日本的9%和7%。人均GDP指标也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而新近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其次,绿色GDP更重要。在GDP能耗方面,2004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分别为美国的3.7倍和日本的6.8倍。另外,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但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出口在带来GDP增长的同时,却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相应的福利增长,因为很多在中国投资的外国公司都是“将GDP留给中国,将利润带走”。2002年到2008年,中国名义GDP增长了150%,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了105%。市场一度认为,中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之后,将出现像发达国家经历过的消费升级,但是事实上消费升级来得却很缓慢,原因就是中国居民的收入并没有获得像GDP那样的增速。

最后,国民生产总值(GNP)也许更全面。GDP全称为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土为计算范围,不论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只要其经济活动在该国领土范围内,他的经济活动就计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进行国别之间的比较时,这个缺陷就更加明显。GNP也就更具参考意义。因为只要是本国公民,不论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经济活动都要计入本国的GNP中。

在世界经济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这个指标应该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真正经济实力。例如,2007年中国GNP和GDP分别25万亿元和30万亿元,GNP比GDP少5万亿元;而美国2007年GNP和GDP分别为14.4万亿美元和13.8万亿美元,GNP比GDP多0.6万亿。日本没有专门的GNP统计数据,但是日本海外资产多年以来都是全球第一,而这些显然都是没有包含在其GDP统计中的。

=========

         付兵涛 的算法实际上是保守的,有更多的专家计算中国的实际GNP(GNI)只是GDP的6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6 20:42:53
高增长、小GNP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10/28/141523.html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GNP约占全球GNP的2%(更多的说法是5%,本文暂用我国官方的宣传数字),但到了30年后的2007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仅上升到占全球GDP的5%。而从GNP角度看,我国GNP所占世界规模的比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大约仍然只有2%。这就是说,目前我国GDP的一半是外国投资者的,并不属于本国企业的产出。而我国目前的GNP大约只有GDP的一半。也就是说,以今年24万亿的GDP举例来说,GNP大约只有12万亿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