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灶 计划经济研究的是需要量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西方经济学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计划经济,所以也就不可能去解释计划经济。马克思的经济学既解释市场经济,也解释计划经济。它解释市场经济是为了批判市场经济,它解释计划经济是为了实现计划经济。
“需要量”是什么东西?人的欲望是无限,不要代价(或者说钱)的东西谁都想要?还要说一点是不是每个消费者想到了这种“生产组合”(产品或者说商品),它才会出现?如果是这样古代人就想不到空调,想到的只是扇子,那么空调是不是永远也不该出现呢?
我需要你给出这个“需求量”的含义,
实际上是“供给决定需求”,这个“需求”的准确含义是“个人支付代价下的选择次序”,而“个人选择在支付或者可承受代价下的次序“只是决定具体“生产组合(知识)”的产量或者说规模。
个人支付的代价对于个人来说是“负满足”,要想使个人满足最大化这里需要的是按生产力分配劳动力。
效用理论作用价值理论,它是错的,但作为最优配置资源的理论是对的,它与苏联经济学界的计划科学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在这里只不过“边际效用论”中的“相对价格”根本就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变量。
如:现实资本主义需要多少土地、机器、劳动力,生产产量最优,单位物质产出消耗劳动力最少,这种核算工程师的事情。在一定的机器上逐一的添加劳动力,会表面出一种U型的成本曲线。但在实际资本主义的企业成核算这种成本计划根本找不到,机器、土地是资本市场上的价格,而成本只是雇员(包括工程师)的工资,它们是按预先约定的天、周、月(即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进行核算。如果按这种实物产出的曲线关系,资本家根本做不出具体的财务预算,并且资本家多也不是工程师。
并且资本的赚钱周期或者灵活性(投机)远超所谓“僵化”的机器,你可以1秒钟之内把上千亿的资金转帐到几千公里以外,确不可能在几个月之内生产出相应的机器,更不可能1秒钟之内把机器运输到几千公里以外。资本的周期可等于机器(生产涵数)或者研发人员的周期,资本更不是机器。由于资本面临着积累式的竞争,只要它扩张不够快,随时面临着被收购或者吞并的危机,可以说资本根本不可能等量产量、技术进步。它们选择的只是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利润较低的资产,购买利润较高的资产,积累式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可以说资本主义的竞争根本不是西方经济学所说的技术为主的竞争,而是马克思、斯密认为的追求更多利润率的积累式竞争。
在这里“灵活”从最优配置资源上实际上是市场经济最大的缺点,而“僵化”才是计划经济真正的最大的优点。
至于实物成本的核算关系,我们正好可以在物质产品平衡表里找到。即最优的价格取决于部门之间最大的个别消耗,这在物质产品平衡表关系中就反应出来,当然这个所谓的价格根本不是货币价格,代表的是最大的个别劳动力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