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解决巴以冲突的唯一可行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操纵联合国,让犹太人在其历史发祥地巴勒斯坦地区聚居。1958年,英国结束对从巴勒斯坦地区的殖民统治,英美以联合国的名义,让该地区的阿拉伯人、犹太人分别建立阿拉伯国、犹太国。
但是,他们故意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6块,阿拉伯人、犹太人各三块,谁的领地也不集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阿拉伯人还是犹太人,要想从我的任意一块到我的其它两块,必须经过你的地块。这就铸就了两者之间永远也扯不开的联系与矛盾,埋下了永久性的战争与仇恨的种子。
看世界地图,大部分国家之间的分界线都是曲折的,奇怪的是,非洲的国界线基本上是直线。其来历很简单,在19世纪晚期,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列强之间为了避免战争,便在地图上用直线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还有美国与加拿大的国界线也是直线,都是一个道理。
巴勒斯坦地区所处的中东,是三洲五海交汇处(欧、亚、非,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有极其便利的苏伊士运河;是国际能源基地,战略位置相当重要。英国殖民者撤出之后,只有让这里永远动荡不安,英美两国才能经常插手干预,才能牢牢地控制局面,才能从乱中渔利。
在犹太国弱小的时候,就大力扶持它,以免它被阿拉伯人吃掉。当以色列强大的时候,就遏制它,以免它把阿拉伯人吃掉。无论谁吃掉谁,该地区都将安定下来,英美就难以插手了,就没有戏唱了。因此,英美坚定不移的战略,就是分而治之、扶弱抑强,让它们永远打下去,让这里永远乱下去。每当这里稳定下来,或出现和平迹象时,英美就戳计它们,让它们的和谈永远也谈不成。所以,谴责英美一味偏袒以色列是错误的。
同样的道理,1991年1月17日,以美英为主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起进攻,2月28日,美国突然半途停止对伊打击,把其盟友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吓了一大跳,美国国内也议论纷纷,国际社会更是大惑不解。尤其是科威特,非常害怕伊拉克进行报复,不得不与美国签定了10年驻军协定;2001年2月,该协定即将到期,两国又续签了新的10年驻军协定。
美国特意保留萨达姆本人及其足够的实力,纵其继续“危害”海湾地区,造就了永久驻军海湾的借口,也就牢牢地控制了国际能源基地。美国自己用油时,就使海湾局势平稳,限制别国用油时,就使局势紧张。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制裁,就是对贸易竞争对手日本、欧盟的经济打击。这就是美国出现“新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主要原因。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也是如此。1944年,美国战略家斯皮克曼指出:美国战后在东亚的主要课题就是阻挠中国的统一。这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一贯原则。所以,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怕中共独占东北进而统一全中国,便帮蒋介石空运部队到东北;看到蒋介石的力量压倒优势,又派马歇尔将军来调停国共战争,企图阻止蒋介石消灭共产党。没承想,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又轮到苏联来极力主张毛泽东与国民党划江而治。无论美国、苏联,都希望国共两党长期打下去,都害怕中国的统一。
因此,要想彻底解决巴以冲突,就必须打破英美两国分而治之、扶弱抑强的战略阴谋: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犹太人,各让出一片面积、资源都大体相当的土地给对方,而将本民族的土地全部连接起来、人口全部聚合起来;从此,该地区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彻底划清界限,互不往来,让时间的流逝来冲刷过去的恩怨。这是唯一公正、唯一可行的方案。
除此之外,其它方案都不可行,其它企图都不能实现。
譬如“以土地换和平”,就是阿拉伯人要求以色列归还全部被占领土,作为实现和平的前提条件。胜者、强者,对败者、弱者全面让步,这简直是笑话!真是痴人说梦!有本事你自己来夺回去!
但是,以色列要想彻底消灭或吞掉该地区的阿拉伯人,来实现真正的和平,也是天方夜谈,绝对办不到!
为什么要“和谈”?和谈,就是敌对双方,拼上全部力气,使出浑身解数,斗争了若干次、若干年,结果是谁也吃不了谁,双方都受够了罪,都草鸡了,才来和谈。如果其中一方能够吃掉对方,或者还有再进一步的希望,则岂肯善罢甘休!
这几年,以色列已经彻底摧毁了阿拉伯人的军事力量和其自治政权,但是招来了无尽的“人肉炸弹”,恐怖活动严重地扰乱了犹太人的生活与生产。犹太农民下田耕种还要带着机枪。人心惶惶,如履薄冰,怎能安居乐业?这也不是沙龙总理想要得到的。
打破英美两国分而治之、扶弱抑强的战略阴谋,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巴以冲突的出发点,也是实现中国两岸统一的出发点。奉劝台湾当局赶紧迷途知返。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孙悟彻
如果连这个最理性的、唯一的、可行的方案都不能被接受,那么,谁还有更好的办法呢?
看来,只有最后一条了:所有国家全部退出,外部势力决不干涉,大家都放开手,让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一决雌雄!结果非常明确——犹太人将全部杀光阿拉伯人,这个地区从此就永远平静了。但是,也就没有美国唱戏的机会了。
附:
《以色列概况 》
(转自外交部网站)
【国 名】 以色列国(The State of Israel)
【面 积】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但由于1948-1973年间爆发了四次阿以战争,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1994年5月和1995年2月以分别从加沙和所占约旦领土撤军。从1995年10月起至年底,以军先后撤出位于约旦河西岸的杰宁、图勒凯尔姆、纳布卢斯、凯勒基利亚、伯利恒、拉姆安拉等六城市。1997年1 月,以撤出希伯伦市80%地区。1998年10月,以巴签署怀伊协议,规定以从约旦河西岸13.1%的地区撤军。1999年9月以巴签署执行怀伊协议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但该备忘录迄未得到全面执行。现在以实际控制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
【人 口】 659.2万(2002年底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同比增长1.9%,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犹太居民),其中犹太人占77.2%,阿拉伯人、德鲁兹人及其他人占22.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4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居民中大部分信奉犹太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
【首 都】 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Jerusalem)。1980年7月30日,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有争议,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它所占领的一切阿拉伯领土,包括阿拉伯的耶路撒冷(指东耶路撒冷)"。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仍把使馆设在特拉维夫。耶路撒冷市人口约67万(2001年统计)。平均气温16 ℃。
【国家元首】 总统摩西·卡察夫(Moshe KATSAV),2000年8月1日就任。
【重要节日】 安息日(每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犹太新年( 约公历9月)、赎罪日(约公历10月)、住棚节(约公历10月)、逾越节(约公历3、4月)、大屠杀纪念日(约公历5月)、独立日(约公历5月)。
【简 况】 位于亚洲西部。东接约旦,东北部与叙利亚为邻,南连亚喀巴湾,西南部与埃及为邻,西濒地中海,北与黎巴嫩接壤,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海岸线长度为198 公里。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39℃;冬季温和湿润,最低气温4 ℃左右。
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来人。起源于约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后因躲避自然灾害迁徙至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巴勒斯坦。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922年7月24日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建立"犹太民族之家"。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 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
【政 治】 1999年5月17日,工党领导人埃胡德·巴拉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