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453 12
2010-09-20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现了两级分化,产生了阶级和剥削,我们以为其实改革开放前已出现了阶级和剥削。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阶级对立和剥削,不过是苏式社会主义阶级对立和剥削的继续、延伸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理应是一个消灭了剥削,实现了最大民主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主,不存在人对人的剥削--不存在一些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强制性的剥夺无偿占有另一部分人的权利、劳动成果和财富。但在苏联建国初,由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加之后来干部终生制、取消反对派和一党制,逐渐形成了封建特权和特权阶级,而变异了社会主义。中国一开始就一面倒,实现全面苏化,加之本身的封建主义土壤,不可避免地也形成了特权和特权阶级,存在着事实上的阶级对立、严重的阶级压迫和剥削。这种阶级对立和剥削,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自然灾害中就已明显化,毛泽东主席试图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铲除走资派,但在苏式社会主义政治框图下,注定了文革必定失败,随着他老人家逝世,老干部全部重新出来工作后,特权阶级又跟随卷土重来。虽然以后强调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沿袭苏联体制,并在其保护下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将苏式社会主义的剥削更制度化明朗化,中国第二代特权阶级已发育成熟为官僚资产阶级并掌握了各级权力,封建的官僚资本主义终于在中国逐步取代了苏式社会主义。


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苏式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剥削是如何产生的,特权产生的阶级是如何将苏式社会主义一步步演变为官僚资本主义的。   


一、低工资高福利。按照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低工资高福利,把工人工资中应包含的医疗费、买房子的钱、旅游费、培训费、退休金等等福利费用扣除,劳动者能拿到手的工资只需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少量积蓄。这些费用当工人需要时再作为福利调节给职工享受,不用时给国家用于扩大再生产。如果完全照马克思的设计,倒也不产生不平等不公平的剥削。但是苏式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没有自己利益的政党代表保护,苏式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的特权阶级对职工(包括农民、知识分子)这块挖出去的大肥肉,利用手中的权利就可方便地肆意享受吞食。


用公费装修住房、安装电话、用公车做私事、公费吃喝、旅游,把公共财产--电视机、录相机、大哥大。。。长期借用变为已有,索要接受贿赂。他们多住房子,甚至于一家几套;他们公款吃喝,享受免费大餐;他们一次又一次出差,公费游山玩水,挤占了职工旅游的机会;他们享受公费高级烟酒,分发照顾的粮油鱼肉果品和内控的紧张物资,乃至生活用品;他们及子女可住高干病房、为所欲为地调用高级轿车专车专机;他们及子女可看到内部电影片和文化享受;通过政审等手段安排子女上学工作。他们享受着他们工资中扣除的福利外的大量福利,这些额外的福利则是平民百姓应该享受而无法全部得到的福利。他们在把少量福利恩赐给一部分职工的过程中,如分房子、分福利、批补助时,他们又从争抢残羹剩肴的职工手中勒索到一笔可观的外块油水。劳苦大众和广大百姓(农民则是通过剪刀差)应该享受的福利大部分被少数特权阶级剥夺集中享受了。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竟然把医疗费、购房费、子女上学费等福利负担,又摊压到百姓工资中剩余的维持生活的微薄收入中去,而已经扣除的部分则永远也得不到了。而且过去福利中被国家用于再生产的部分,随着企业改制落入官僚特权资本家的口袋里,也永远补不回头了。这是赤裸裸、明火执仗的强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特权阶级无偿地侵占噬吞人民的财富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二、计划经济和集中使用。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对物资财富实行集中起来计划使用,并冠之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国家通过高税收高收费把企业、生产队和商店的产出资金挤干拿走,不管是否盈利首先要保证国家下订的这一块指标如数上缴,挤得企业、生产队和商店所剩无几,甚至于亏损。如果企业技术设备改造和扩建厂房,农场购买农用设备,一切物资能源资金使用都要申请造计划跑“部”报批。农村生产队全靠自己慢慢积累,一直到文革中期,一般生产队基本买不起拖拉机收割机,后来靠队办企业资助才添置了一些机电设备。得不到计划内项目的企业和农村,乃至单位和地区,也就被所谓的社会主义集中资金的优越性给剥削了。如非特权阶级或者关系户掌握的地区,经办的企业、农场和企店,则很难得到下达的计划内项目和资金,于是这些地区和企业、农村和商店就会越来越不景气,越来越贫困落后。


上报项目能否批到手,关系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荣败生死。于是求者低声下气地求,批者颐指气使地批。批复者大权在握,需求者不得不曲意逢迎,批复者从中得益也就是顺理成章,批钢材、批水泥、批烟酒、批粮食等都得孝敬,有钱能使官推磨。实权者日久深明手中朱笔的厉害,醒悟出其中的诀窍,居高凌下也渐生傲慢之心。有权不用过期作费,当权日也就用好手中的权吧:对无门路者冷言冷语打发,对关系户加进贡者,看关系深浅进贡多少衡量着批。特权实权派甚至于把国家扶贫、重点工程、救灾、文化资金也就敢挪为他用了。马克思设想的公平计划使用资金的模式也就走了样,甚至于连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安排财政的功能,在苏式社会主义国家都失掉了原来的内涵了。


而上级审核多是走马观花,那么多的项目怎么看得真,除了万能的神。纸上来纸上去发现不了问题,即使匆匆下去走一圈谁也无法调查得实。三杯老酒下了肚一份厚礼进了腰包,监督也就告终。从中一步步梳来,我们发现了苏式社会主义政治将社会主义计划如何促成了剥削:原来是没有人民群众的有力监督,缺少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环节。于是关系户剥夺到多多的资金物资,于是非关系户失去了自己劳动的积累。


另外,特权阶级还通过压价、降低收入、剪刀差等计划手段,对工农、知识分子进行压迫和剥削。最近在中国入世前,国家计委宣布废除审批经济,意味着苏式计划经济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当然,任何政府都需要集中一部分资金办全局性的事情,但不能象苏式社会主义那么集中。我们认为应减少税收增大企业自留资金,二是税收收费由人大常委会收缴,项目资金的计划安排由人大常委会下达,而不由政府直接收税用钱。


三、寄生虫。现在的特权阶级早已将建国老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丢失,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强大而工作的理想荡然无存。苏式社会主义不仅干部终生制,而且还世袭。太子党们从小就娇生惯养盛气凌人横行霸道,掌权时则成了好吃懒惰无能的败家子。他们不想也不愿好好工作,分配的单位与工种要安逸舒服的,还要工资奖金福利好的。他们的口头禅就是烦死了、累死了、苦死了,上班不想做事,看报聊天无所事事,对工作能推就推能糊则糊,甚至上班逛商店跳舞吃下午洗澡泡小妞。他们拿了工资奖金并未付出相应的劳动,哪里太子党多,那里工作开展不起来,那里工作作风松懈懒散,工作计划完成不了。这些人谁也管不得、谁也管不了。政府中特权阶级多了,老百姓期望政府发挥的职能也就多落空;事业单位中特权阶级多了,社会事业成了空架子;工厂企业特权阶级多了,企业就要亏损倒闭。


苏式社会主义社会分配又存在严重的大锅饭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贡献多者没有得到应有报酬,对社会贡献大的人而言,劳动成果被别人无偿占有剥夺了。还莫名其妙的是,升官升级接班掌权涨工资,先摊不能做事的特权阶级,下岗待岗则很少落到他们头上,劣胜优汰,越汰越糟糕。对寄生虫的优待,就是对勤奋者的打击;对寄生虫的表彰,必是对懒惰的提倡。特权阶级是苏式社会主义社会中特有的剥削寄生虫,也是打击人民劳动积极性的罪魁祸首,造成劳动效率低落的祸害,最终导致社会无法再正常运转的绊脚石。居高位拿高薪不做工混吃曹粮,如此不公不平,无疑是导致社会混乱崩析的病原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21 11:35:1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2 07:11:00
此类落后基础上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势必采取国家手段来搞工业化建设,而这种策略也势必是一种经济上杀鸡取卵、政治上集权高压的国家主义模式。经济上杀鸡取卵模式势必导致高强度的压迫与剥削的出现,尤其是对农民,而它的杀鸡取卵实质也势必是无法持续下去而最终崩溃的(因为当鸡都杀完了就没有蛋可取了)。而政治上的集权又很快与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模式一拍即合并同流合污,最终导致了“封建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出现,其一个典型的表现现象就是官本位特权的出现并越来越强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2 07:22:18
毛在50年代的“一边倒”策略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性质严重的。因为这个策略导致了与美国的关系没有一点回旋余地,但令人不解的是:向苏“一边倒”却又在不久几年后与苏闹翻,从而使自己既与苏敌对,又与美敌对。这种使自己陷入两个强敌敌对的策略,不是极端愚蠢又是什么东西?
最终,中国还是依靠与美国修复关系(想通过与美国的关系来对抗苏联)而走出困境,而与苏的关系一直到其将近崩溃,才有所好转。因此,这个“一边倒”策略是非常错误愚蠢不甚的。如果49年时,能够明智地与苏联保持距离,从而给与美的关系留下回旋余地,则后来的历史将对中国非常有利得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2 07:31:27
陷于两个强敌的敌对状态,从而迫使中国拚命备战,将贫穷社会的仅有的一点社会资源用于备战,人民那有不贫穷至极的道理!?如果是一个明智的家,他会努力减少敌对成份,减少备战程度,以让人民休养生息,才能使国家强大起来。而计划经济与其说是出于理论上的考虑而设立,不如说是为了让国家垄断社会资源以用于备战的杀鸡取卵式的低劣策略。
我们再来看看邓公的策略:他的改革策略就是建立在“中国几十年内不会打大战”的基础上,从而使他可以抛弃毛的这种备战心态,这样就可以将资源用于发展经济而不是用于准备打仗。这样才有中国的今天。而毛通过制造敌人而使自己陷于困境(愚蠢可笑之至!)使人民陷于极度贫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3 08:30: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