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6月19日中国宣布人民币的灵活汇率机制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仅升值1%,大大低于美国的期待。8月份中美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加剧了美方的不满。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9月16日在国会作证,明确地指出人民币升值速度过于缓慢,许诺要敦促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迅速、有意义和持续地升值。可惜这并不能平息众怒。纽约的民主党参议员舒默(Charles Schumer)毫不客气地对盖特纳说:“在这间屋子里,你是唯一一个人还认为中国没有操纵自己的货币。”国会目前正磨刀霍霍,要对中国“控制汇率”进行贸易制裁。 中美货币战打了数年 中美这场货币战争,打了已经有数年之久。也许还要再打十年二十年。这样打下去,前景可能是双输。对此,双方恐怕都有意识。但是,谁也难以解开目前的僵局。内中之要因,恐怕还在于双方采取了相似的货币战略。这种战略,又根植于各自的经济模式,要改也难。 不错,中国确实有操纵汇率机制、以低币值刺激出口之嫌。美国又如何呢?我们不妨看看几个数据。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时,一欧元兑换1.174美元,随后迅速下跌,在2000到2002年10月这一年半多的时间内,基本处于一美元以下,最低曾跌到0.84美元以下,随后就进入了近六年之久的欧元飙升阶段,2008年夏一欧元的价值接近1.59美元。即使因为最近的欧洲债务危机,欧元信誉大损,经过了两年持续下跌,到如今一欧元也维持在略低于1.3美元的水平。也就是说,即使在如今的低点上,欧元对美元的价值比起1999年来也上升了10%左右。日元对美国的汇率则上升得更快,如今正处于15年内的最高点。1999年一美元相当于110-120日元上下,2002年曾涨到132日元以上。日后美元基本上呈下跌之势,如今一美元仅兑换八十几个日元,比起1999年来贬值了30%上下。可以说,除了本世纪头两年外,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基本上维持着贬值的势头。 中美都追求低币值的目标,和双方的经济模式相近有关。美国是所谓“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Anglo-Saxon Capitalism)的代表,调节经济以市场为最后的准绳,企业要在自由竞争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味压低成本,在此基础上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展开价格战。中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无疑也追寻着这一“盎格鲁-萨克逊”的模式。德国和日本,则属于“莱茵兰资本主义”(Rheinland Capitalism)。这种模式虽然也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但市场不是唯一的尺度。企业不仅要为股东负责,也要为职工负责。因此,企业不得随意为了成本竞争而压低工资。企业内由职工代表组成的“工作委员会”,也有巨大的权力决定工资,资方不能单独决断。在“莱茵兰资本主义”市场的许多领域,价格竞争的空间非常小。比如欧洲许多国家的保险业,全是统一定价,甚至同行业的工资标准也统一规范。在这些地方谁也别想占便宜。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进而转向了质量和服务。 两种资本主义模式 这两种资本主义模式,培育了两种企业文化。在美国,从手机、有线电视网,到汽车保险、家用燃油等等,你都可以一年换一个公司。大家公开竞争。张家以100美元的价格提供服务,李家马上砍价到80美元……消费者由此获益,使美国的生活费用明显低于欧日。但是,企业为了在价格战中站稳脚跟,在经营中只有不断降低成本这一条路可走。美国男性工人的中等工资,在去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之后,比三十年前还低。不仅是劳动力成本要压低,在产品本身也经常要偷工减料。我去年买的房子,门窗本来全是Pella这一“豪华”牌子。这些门窗经历四十年的风霜雨雪几乎巍然不动,质量之好实在惊人。但是,我们最后发现厨房的拉门出现裂缝,需要更换。同样的公司,同样的牌子,四十年后经过各种技术改善,产品质量却差了一大截,刚安装好就出问题。最后修理人员告知,公司经营以削减成本为首要目标,许多昂贵的材料早被替换掉了,不管你买什么产品,很难指望四十年前的质量。豪华牌子都是如此,一般的品牌就更不用说了。 在欧洲和日本,价格竞争有诸多限制,企业有着比较稳定的客户,进而可以集中精力提高质量和服务。这其中的代价是消费者缺乏讨价还价的余地,导致生活费用偏高。但是,在这种制度中,工人的工资水平高,产品质量也高。德国的人均GDP比美国低一万美元左右。但德国工人的平均工资加福利,在2007年每小时超过50美元,比美国高出20美元!同时,因为不片面追求压低成本,产品偷工减料比较少,质量有保障。在美国的市场上,一台德国加湿器,动辄300美元以上。同类美国牌子,则经常在百元以下,活像第三世界的产品。你经常是先买了美国货,受不了其低劣的质量,最后只好高价去买德国货。 这样不同的企业文化,自然影响了国家的货币政策。货币价值的核心问题是本国产品的价格优势。这是“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竞争的焦点。本国币值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刺激海外需求,出口跟着扩张。同时,进口货相对昂贵,抑制国内对外国货的需求。两者相加,最终创造外贸盈余。中国和美国同在这一“盎格鲁-萨克逊”的道路上赛跑,当然免不了要在货币问题上死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