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会在自己的家里乱丢垃圾,但却会在大街上乱丢垃圾。人们不及时关闭公家的漏水的龙头,但却会及时关闭自己家里的漏水的龙头。人们花公家的钱满不在乎,但花自己的钱却比较在乎。一个学生有水吃(自己打水自己吃),两个学生没水吃(都不肯为别人打水)。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这就是公用地的悲哀,人们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行为,考虑的是个人的成本收益,由于负的外部效应的存在,所以有了这些行为。要改变就要把社会的成本收益个人化
呵呵,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和边际效用挂钩,我们可以把再街上丢垃圾和在家里丢垃圾看作不同的两件商品A和B,
我们再购买着两种商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个人的偏好(如果要花钱当然的先考虑它们的价格),买了A商品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有心理上的慰藉,而购买B商品却可以省却很多麻烦(可以不用打扫家里的呀)这样一来,B的边际效用就比A的边际效用高多了,所以我们就会多买B而少买A了._
那么那些不在大街上丢垃圾的人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不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