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29 0
2010-10-03
逢年过节,聚会娱乐,对于学生一族而言能have fun的地方不多,其中“卡拉OK”地位之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嗓音如何,进了包厢谁都喜欢拉上一嗓子。至于歌声如何,外部正效用和外部负效用都不是自己承担的,何必在意乎?^^

不过这个fun为什么取上这么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名字呢?就连它的起源国——日本民众见到也有九成半摸不到头脑。

呵呵,话说“卡拉OK”的日文真名叫“空orchestra”——这就很容易从字面理解了——就是“空无一人的乐队”啊。而“空”在日文里面的发音是から,用中文音译保留八成就是“卡拉”,而orchestra 的发音太拗口,何不用开头俩音标的近似OK来代替?于是乎,“卡拉OK”这个名号琅琅上口,也就在中国流传开来了。

卡拉OK的创始人井上大佑先生,年轻时担任过乐队鼓手。不过比较让我吃惊的是他竟然从一开始就不打算为他这个伟大而profitableidea申请专利,即使到现在也没有丝毫后悔,否则他也许已经能和Gates, Buffet等共享晚宴了呢。至于理由,我听说他觉得如果申请专利,这个发明的流行率肯定会缩水很多,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它成为人人皆可娱乐模仿的公共物品呢,当然间接地也让无数人“富了起来”~~ 也许在他看来,让尽可能多的人从这个idea中获得音乐的乐趣远比物质财富更重要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