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dmin
普林斯顿大学的清泷信宏和LSE的约翰.莫尔
理由: 从2006年开始,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似乎呈现一种规律,宏观和微观领域交替着得奖。06年是菲尔普斯得奖,而07年则是三人由于在机制设计理论的贡献获奖。08年是克鲁格曼因为80年代的灵光一闪获奖。而刚刚过去的09年获奖的威廉姆森和奥斯特罗姆是因为治理机制获奖。按照该种不成形的规律推算,今年得奖的似乎应该是宏观领域了。
而自从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这几年得奖的理论似乎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获奖理论似乎更倾向于纯粹的理论分析,而这两年似乎与现实的金融危机隐约地存在着一种相关性。也许今年的获奖理论似乎还可能延续这种套路。
结合以上的两点看法,似乎今年普林斯顿大学的清泷信宏和LSE的约翰.莫尔有可能因为由于他们所共同建立的“清泷信宏—穆尔”模型获奖。该模型通过对于信用水平的分析最后得出次贷危机发生的过程。这与《货币是罪恶的根源》一文中的分析有类似之处。他们两人的名字一般只在高级宏观经济学的教材当中才会出现。他们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而且是借助于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古典经济学的思路把问题表述清楚,这似乎也是目前经济学分析发展的一种流行途径。他们对于“信任”这一概念的把握程度是很深的。
宏观政治经济学今年获奖的概率似乎也不小。众所周知,克拉克奖的得奖者日后很多都成为了诺贝尔奖得主。在新政治经济学界比较知名的两个组合“LLSV”以及“AJR”中的领军人物Shleifer以及Acemoglu分别是1999年和2005年克拉克奖得主。Shleifer的研究领域可以说涉及范围很广,不仅牵扯到以“有限套利”为代表的行为金融学,而且还包括法金融学、公司治理以及转轨经济学等等。中国很多学生知道Shleifer应该是由于他的那本《并非有效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其实比较译丛中的和Vishny合作的《掠夺之手》也值得一读。虽然Shleifer曾经出现过丑闻,不过他的学术天才还是不容怀疑的,对于他的殖民地相关的理论以及转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我的印象是相当深刻。当然谈到新政治经济学,就不得不提到高产精品作家Acemoglu,他每年基本上都有数篇作品在国际经济学七大顶级期刊发表,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劳动、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他似乎起初是从宏观经济问题尤其是失业问题等开始,然后逐渐地把制度分析框架融入到宏观经济分析当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分析范式。不过严格说起来,似乎只有把制度分析框架融入到经济增长理论当中才是完整的。Acemoglu的论文当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篇有关大西洋贸易的,当然他的殖民地理论也是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当然他的两本巨著《民主与独裁的经济根源》以及《经济增长理论》可以让人对宏观政治经济学有个全面的了解。
其实,宏观政治经济学界还有两个人物也不容忽视,在2008年我就认为这两个人能够得奖,就是赫尔普曼和格罗斯曼,不过当初我认为他们两人会因为在新贸易理论上的贡献获奖,不过当年得奖的却是克鲁格曼。我觉得他们今年可能会因为在特殊利益集团方面的贡献获奖,他们似乎写过一本《特殊利益经济学》,在他们合著的《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一书中也涉及到了这些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