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7863 20
2010-10-08
看了篇系里奥地利学派的学生写的论文,全大白话,没有模型,没有统计或数学推导。有人说George Mason大学很多人都这样写文章的。
我和奥地利学派一样相信自由市场,不相信中央银行。但相信归相信,信仰归信仰,信仰可以成为你的理论,但是如果你要说服别人,就要有证据,有论据(英文好像都是一个词)。如果你写论文像高中时一样引用“名人名言”或某年某月的某一件事 做论据,那永远只是高中论文,文采好点可以在报纸上发发。也就是说报纸上的论文就是高中水平,因为它们面向的是广大民众,只要认识大部分字基本就可以看懂。然后你看懂后再基于你的自身知识,举出 “名人名言”或某年某月的某一件事 做论据来反驳。

很多“专家”甚至经济学家都在报纸杂志写专栏或文章,其中很多都属于论文形式,比如作者对某个经济现象做解释或对未来发展做判断,然后举出“证据”证明他们的观点。这些文章通常都是上面说的高中论文,他们可以说服一部分人,但也很容易让另外一部分人举出 “名人名言”或某年某月的某一件事 做论据来反驳。

所以当我看到奥地利学派的学生写的大白话论文后,我只有告诉自己说这不是学术论文。经济学学术论文可不能用“名人名言”做论据,因为那是人说的话,不是事实,人经常说谎,说对自己有利的话,但是人做过的事情,人的行为才是实实在在的。某年某月发生的某一件事虽然是事实,但是可能只是小概率事件,可能可以另外一件事来反驳。

科学是建立在数理逻辑 统计分析上的,如果我们不用科学的做出来的论文很难让人信服。其实即使我们使用的是最正确的科学的方法,但是由于我们”出发点“上的假设条件或数据缺陷也使论文备受质疑。但是起码比没有用“科学方法”的通俗论文经得住考验。

如果你要问媒体舆论的论战,西方世界中经常出现的政策辩论 对这个社会有没有推进作用?我觉得没有,他们都是用高中论文的方式来做文章,只能娱乐下观众而已。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或理论,我完全没有用任何证据去证明这个理论。

奥地利学派可以是一种观点或信仰,但是还是需要用主流的经济学方法去证明,否则永远会被认为非主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8 11:24:08
字太小了,看不清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9 14:22:38
阁下写的观点我已经拜读,看到阁下个人资料就知道,级别高的没法子了,一定是一个经济领域里经常关注问题的高手。但是您说的“科学是建立在数理逻辑统计分析上的”以及相关的观点我不敢苟同。目前经济学的发展确实在经历着一个痛苦和尴尬的局面——即数学工具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地位。究竟是应该像您说的那样采用“科学方法”分析经济领域的问题还是应该像您所说的用某些学派的理论分析为主、数学分析为辅的规范分析式,所有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最初讨论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方法在经济领域中的较量。
很不幸的是,目前国内外流行这样一种态势,即用数学工具指导经济理论发展。众所周知,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门类,如果大量的、无时无刻的都在使用数字模型进行分析的话,恐怕它也会慢慢失去其应有的社会科学的特色和价值;虽然很多人认为数字能客观的反映某些经济问题,而且理论的分析是要有一定假设进行铺垫的;殊不知假设也是由人主观的制定的,尤其是西方经济学,其中很多假设在现实中都是无法还原的,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分析也就是靠不住的,或者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所以数学工具即使能将经济理论美化到极致,也只是在沙子上盖房子而已。建议您浏览一下《经济学动态》中近几期中关于相关问题的文章。
其次,数据的分析虽然能客观真实的反应某些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相关性,但是与现实差距明显。毕竟人们所生活的社会不是模型,人都是有思维和思想的高级生物,很多数据的相关性在现实中是无法解释和显示的。比如国内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恐怕关于此问题某因果关系的分析数据您是无法获得的,再比如富士康员工的跳楼事件,造成员工跳楼的原因中的很多数据您也是无法找到的,其实也就是社会问题光靠数学工具的分析是站不住脚的,也就是社会问题不能演化为数学的问题。
不幸的是,您说的当前数学已经似乎成为经济学理论发展和问题分析的主流。任何传统的规范的分析似乎都是不入流的,这恰恰就是我认为的经济学面临的尴尬和痛苦的过程。非常的悲观,因为目前很多人都盲目的卷入到这样一个过程中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9 15:10:55
3# xingjiyuan2003
赞同楼上的观点。经济学是用理论了解释现实,如果仅仅用数学方法对现实进行解释,结果可想而知:逻辑上行得通的道理,未必一定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9 15:17:01
不要太看重数理  仅会数理 不懂思想  你永远都学不到经济学的精髓 不过话说回来 现在经济学的发展是越来越偏向数理化  很多文章重计量工具 但思想很空洞 明显走入歧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9 19:25:32
经济学的发展无法离得开数学工具,计量方法在经济现实中逐渐式微的现状只能说明经济研究需要调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