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61 1
2006-05-30
<P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从《东方早报》的一篇文章说起<o:p></o:p></P>
<P >水生<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6</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6</FONT>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9</FONT>日,《东方早报》发表童大焕的文章,题目是“加速市场化方能破解收入分配难题”。此文称,“上世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0</FONT>年代以来,我国的贫富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其中有几个重要原因”:一是“一些资源性行业和事关老百姓‘命脉消费’(如教育、医疗、住房)等行业的垄断和‘权力市场化’加剧,一些国有垄断行业不断拉大与其他行业的差距。”二是“权力滥用现象没有根本性的力量制约,导致大量政府收入沉淀在地方甚至单位内部,没有进入公共财政体系。”三是“公共财政体制没有建立,公民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缺乏基本保障。”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要从根本上破解国民收入分配难题,惟一的方向就是坚持真正的市场化道路,‘要彻底取消政府管制和行政垄断’,把资源配置的权力还给市场。只有当政府的权力范围缩减到只限于维护公共秩序、提供公共产品等公共领域时,政府权力才可能透明,其有限的权力才有可能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我们才有希望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的社会。”<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笔者认为,此文作者完全回避了“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也回避了“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以“行政垄断”、“行业差距”和“政府行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转移人们对“劳资分配不公”的关注,是在有意掩盖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真实原因,同时也是在竭力回避“权力市场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更在有意歪曲中央关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原意,是在力图将这一改革再次引导到“泛市场化改革”的邪路上去。<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任何一个经历过“上世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0</FONT>年代以来”改革的人都看得十分清楚,造成从这一时期以来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真实原因不是别的,正是一些主流经济学家伙同一些权贵们所推行的以私有化为取向的“以资为本”的“泛市场化改革”。正是这样的“泛市场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荒唐的“冰棍论”、“靓女先嫁论”和“腐败有理论”等谬论,说什么“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让官员和企业领导者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对“权力”采取“赎买”政策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的改革方案,竭力为“权力资本化”鸣锣开道,并提供所谓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种所谓的“泛市场化改革”理论的鼓吹、纵容和推动下,造就了一批依靠掠夺和盗窃全民所有的国有资产的非法暴富者,造就了一批依靠坑蒙拐骗、弄虚作假、残酷压迫和剥削劳动者而致富的“先富起来”的所谓“成功人士”,也造就了一大批依靠“权力资本化”进行官商勾结和权钱交易而致富的贪官污吏,从而让占全国人口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的人占有了全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的财富。这是在所谓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按照该文作者的逻辑,无论当时的社会总的经济水平如何,当时行政垄断更加严重,政府权力更加不受制约,当时的贫富分化理应比现在更加严重。但历史偏偏却是在“上世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0</FONT>年代以来”出现了作者所说的情况。难道童大焕先生连这点时间逻辑概念都不懂?<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任何一个经历过“上世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0</FONT>年代以来”改革的人也都亲身经历过,也正是这种“泛市场化改革”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所谓的“蛋糕理论”的幌子下,长期以来“以资为本”,让“全民所有”的“国有资本”混同于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从而蜕变为少数权贵掌握的“权贵资本”。由此,一切从“资本”的利益最大化出发,让所谓的“市场”完全自由地“配置”资源,由“资本”完全掌握了企业的所有权,让“资本”来主导和制定企业的全部“游戏规则”,从而让“资本”独自拥有了企业“按资分配”的分配权,通过实现“资本”雇用“劳动”的所谓“改制”,完全剥夺了劳动者对企业的所有权,从而也完全剥夺了劳动者对企业经营状况和分配状况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实现了从“按劳分配”向“按资分配”的“改革”。正是这种“改革”完全改变了企业中的生产关系,让劳资分配中的“公平”荡然无存,从而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最广大的劳动者迅速被“边缘化”并再次沦为“弱势群体”。也正是这样的“改革”,将原来向劳动者提供的医疗保障,免费教育和免费住房完全取消,让所谓的医改、教改和房改成了压在劳动者头上的“新三座大山”,让普通劳动者再次陷入了贫困境地。实际上,现在中国社会上所出现的“贫富差距”及其各种负面后果,正是没有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结果,也是在“以资为本”的条件下,完全罔顾“按劳分配为主体”而实行“按资分配为主体”的结果。请童大焕先生能否解释一下,在全国如此之众的农民工、下岗工人、煤矿工人和童工女工们,他们在极其严劣的劳动条件下加班加点而没有劳动保障,不能按时足额地拿到微薄的工资,有的还要流血流汗甚至失去生命,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所以,笔者以为,中央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更加关注公平”是非常必要和十分及时的。这是中央推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它不仅仅反映了社会上广大百姓的强烈诉求,也反映了前一阶段对改革进行反思的重要成果。我们千万不要再上一些力图将中国的改革引导到“以资为本”的“泛市场化改革”邪路上去的“主流精英”们的当。<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笔者认为,为了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中顺利推进,而不致于让少数别有用心的“主流精英”们误导,我们必须首先在理论上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究竟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按<o:p></o:p></P>
<P >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究竟有什么区别?<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工资制”是否就是“按劳分配”?“工资制”和“按劳分配”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3</FONT>,在“以资为本”和“资本”雇用“劳动”的条件下,是否还有“按劳分配”的存在?实行“按劳分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条件?<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4</FONT>,“按劳分配”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公有制”为主体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5</FONT>,对包括“资本”和“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究竟应当如何进行评估?“资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劳动”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形式究竟有何不同?<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在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中,如何实现“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种分配在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中究竟应该如何体现?<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7</FONT>,国家用什么来保障“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关注公平究竟应以“一次分配”为主,还是“二次分配”为主?<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8</FONT>,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外国资本究竟有什么区别?国有资本的“国家所有”和“全民所有”有什么区别?国有资本的收益究竟应当如何进行分配?<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9</FONT>,“以资为本”的股份制究竟是“投资者所有制”还是“新公有制”?究竟什么样的股份制才能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10</FONT>,一个“以资为本”的经济体制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吗?<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可以提出的问题还有很多。但依笔者所见,要坚持“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的正确方向,搞清楚以上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每一个关心中国改革前途的朋友都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因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也是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辛勤劳动为荣”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笔者也希望一些所谓的“主流精英”们能对此作出一些具有说服力的回应。如果再以“不争论”为由而拒绝讨论,甚至利用自已所掌握的话语权来误导公众,主流精英们就应当对由此而造成的负面后果承担责任,切莫再以什么“改革不彻底”之类的话来忽悠和搪塞别人。笔者也将陆续对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撰写成文,与网友们讨论,并供网友们批评。<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2006</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日<o:p></o: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5-30 15:49:00

转贴: 从白宫的工资单说开去
刘植荣

根据2004年7月13日《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包括总统在内的白宫工作人员共有431名,他们的平均工资为67750美元/年,比美国公民的平均工资高出0.8倍,美国公民的平均工资约为36764美元/年。美国总统布什的工资为40万美元/年;副总统切尼的工资为18.14万美元/年;紧跟其后的17位高官的工资为15.7万美元/年;布什的私人秘书埃什利埃斯杰斯的工资为7.3万美元/年;白宫内从事“辅助性”工作的几十名工作人员的工资为3万~4.5万美元/年,最低的要数白宫内部的话务员和邮政人员,他们的工资只有23621美元/年。

以上是美国首脑机关的平均工资,如果计算全国公务员平均工资的话,美国公务员的平均工资肯定要低于白宫的平均工资,全国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也许相当于全国公民的平均工资或低于全国人民的平均工资。但值得肯定的是,美国全国公务员的平均工资绝对不会超出美国公民平均工资的0.8倍!

在一个法治的国家,公务员的权和利都要受到严格的制约,如果公务员自己给自己涨工资,这让他们听来是天大的笑话,人民是公务员的衣食父母,公务员的待遇当然是由人民制订,也就是公务员的工资标准要经过国会的批准。即使美国公务提出涨工资的法案得到批准,为了避免自己给自己涨工资之嫌,美国法律规定“利益回避”制度,即“谁提出涨工资,不给谁涨工资。”而是让下任官员收益,这就避免了公务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可能,也避免了公务员不干正事,天天琢磨给自己涨工资的现象。因为琢磨了半天,自己一分钱也得不到,只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研究美国宪政的人会知道,美国国会议员要涨工资,等了203年才在法律上有了个说法。这就是关于国会议员薪金变动的《第27条宪法修正案》,该修正案就有一句话:“新一届众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No
law, varying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services of the Senators and
Representatives, shall take effect, until an election of
Representatives shall have
intervened.)这个法案是1789年9月25日提出的,直到1992年5月7日才生效。作为当官的要想涨工资,首先要经过代表人民的参众两院三分之二多数的批准,然后还要由全国超过四分之三的州议会批准。
美国第1任总统华盛顿在1789年任职时的工资为25,000美元员/年,可华盛顿没有领取,白干总统,分文不要。美国总统的这一工资标准一直延续到1873年第18任总统格兰特的第二任期,这时的工资为50,000美元/年,美国历史上的第1次总统加薪等了84年!36年后,美国总统第2次加薪,1909年,第27任总统塔夫脱的工资为75,000美元/年。第3次加薪是40年后的1949年,第33任总统杜鲁门在第二任期时的工资为100,000美元/年。20年后,从第37任总统尼克松开始,总统第4次加薪,工资涨到200,000美元/年。现在的第43任总统小布什很走运,一上台就赶上了总统涨工资,小布什的工资为400,000美元/年,这是美国总统的第5次涨工资。

美国总统涨工资,考虑的不是提高总统的待遇,而是维持总统的待遇,因为美元自身贬值的缘故,从购买力角度衡量,总统的实际待遇是下降的。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1美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36美元。现在小布什的工资虽然是400,000美元/年,但也就相当于1909年塔夫脱总统时期的11,111美元/年,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美国总统的工资缩水近7成。难怪有人说,美国的官越当越穷。

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农场主出身,卸任总统后,他债台高筑,不得不卖掉土地和自己心爱的藏书还债,当杰弗逊经济极其困难的消息传开之后,美国各地为他捐款16000美元,但这并不足以偿还他的债务和医疗费用。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也出身农场主家庭,离任总统后也像杰弗逊总统一样,卖地还债,最后连居身之地都没有了,只得搬到纽约的女儿女婿家居住,依赖女儿生活。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是个庄园主,离任总统后无法还清自己的债务,在他的遗嘱要求把他剩余的所有财产出售用以偿还债务及利息,只留给后人3柄剑,要求他的子孙们在必要时用剑保卫合众国宪法。第十一任总统詹姆斯波尔克也是出身家境殷实的庄园主,在任总统期间积劳成疾,离任不久就去世了,妻子只得变卖庄园的土地生活,后来国会给她一笔救济金,使她勉强维持生计。第十三任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由于总统任期内入不敷出,离任时已经债台高筑,无力偿还,所幸他1858年2月获得一位富有的寡妇卡罗琳的爱情,婚后,卡罗琳替他还清了债务。克林顿总统到了后期竟连打官支付律师的费用都没有,靠朋友捐款给他请律师。现任总统小布什也不富裕,妻子经常因为经济拮据而和他吵架。

反思一下中国的公务员工资。我没做过调查,但从现实生活中不管在单位还是在家庭,不管在散步还是在乘车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工资问题,公务员嫌自己的工资低,老百姓说公务员工资高。中国公务员的实际所得谁也说不清,因为好多公务员除了工资单外,有说不清的各类收入。其实中国公务员还有隐性工资,那就是高福利,如公积金、住房、汽车、公款请客、带薪休假等,这些开支老百姓可是自己掏腰包呀。就拿住房和汽车两项举例来说,目前副部长的住房标准是180平方米,按北京地区的房价10000元/平米计算,折合人民币180万元;副部长的汽车标准35万元(实际也是大多超标)。如果汽车和住房分别按70年和10年折旧,两项合计,副部长每月将得到5060多元的实际利益,这还不包括房子的维护费用和汽车的维修、汽油费用。

中国的公务员工资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地区差,东部发达地区工资收入较高,西部落后地区收入则较低,这极大地阻碍了西部落后地区的人才引进。落后地区本来没人想去,工资再比发达地区低,那更没人愿去了。所以,把公务员工资按地区分类,不仅违反了公民同工同酬的基本权利,也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负面影响,使人口分布更加不合理。

其实理顺公务员工资制度很简单,我们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的经验。如法国,他们的公务员按照不同的级别规定工资指数,最高的是812,最低的是217。从指数可以看出,法国公务员的最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3.7倍。这个指数是由法律规定的,不是公务员自己可以改变的。法国每年确定每个指数相当于多少货币,这样一乘就把各级公务员的工资算出来了,只有知道你的职务,知道你的工资指数,任何人都能准确地计算出你的工资,公务员的工资完全透明。例如,你是个处长,工资指数是450,2006年每个工资指数是50欧元/年,那么你的工资就是450×50=22500欧元/年,也就是1875欧元/月。明年如果涨工资,你的处长的工资指数不变,只涨每个指数的货币值。假如明年要涨到51欧元/年,那么你在2007年的工资为450×51=22950欧元/年,也就是1912.5欧元/月。他们的工资管理很简单,小学生就管理了,没有那么多的复杂计算,就是一个乘法、一个除法。需要说明的是,法国的工资并不是只许涨不许落,法国历史上也有冻结公务员的工资增长或增长为负值的情况,这主要根据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公务员与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来调整。

综上所述,中国的公务员工资改革走进了死胡同,认为改革就是涨工资,改革就是把工资制度搞复杂。这样的改革只能使政府更加官僚,使腐败现象更加严重,使政府与人民更加疏远,使社会更加不和谐。我们自己承认自己是在搞市场经济,我们可以从每年报考公务员的“疯狂”程度得出结论:我们的公务员待遇不是低了,而的高了,是因为公务员的待遇太好了,才有那么多人挤破头去报考公务员;公务员不是供不应求,而是供大于求。所以,深化公务员工资改革也要应用市场经济理论,不应该把给公务员涨工资作为改革的目标,而要把给公务员降工资和同工同酬作为改革的目标,要实行“利益回避”制度,谁提涨工资,谁不得利。什么时候没人想当官了,再考虑给他们加薪。如果连“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都认识不到,那我们就别妄谈“市场经济”了。(作者联系:toureiffel@sina.com
)

2006-5-30 9:32:00 鲜花(0) 鸡蛋(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