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总供给假说,在新古典经济学家的文献里可以概括出两种主要的有关总供给的观点,这些观点的基础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中两个正统的假设:一是工人和厂商作出理性的决策反映他们的最大化行为;二是工人或厂商的劳动或产量的供给取决于相对价格。第一种有关总供给的新古典观点来自卢卡斯和拉平(1969)有关劳动供给的假设的跨期替代模型。这种分析中劳动供给被假设为工人对所觉察的真实工资的当时变化作出更多工作(更少闲暇)或更少工作(更多闲暇)的反应,用目前闲暇替代未来闲暇或相反的替代行为反应即为跨期替代。在跨期替代模型里,用工人的“自愿”选择来解释就业的变化,这里工人改变劳动供给是对所觉察的真实工资的当时变化作出的反应。第二种有关总供给的新古典观点来自于卢卡斯(1972、1973)的著作。这种分析方法的重点放在商品市场和厂商的需求决策上。假设厂商知道自己产品的目前价格,而对别的市场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了解在时间上滞后,厂商就面临“信号提取”问题,即必须区分相对价格的变化和绝对价格的变化。在前者的情况下,厂商应该理性地增加自己的产量,而在后者的情况下,并不需要供给作出反应。实际上,一般价格水平变化越大,生产者提出正确的信号就越困难,从而对任何既定价格变化的供给反应就可能越小。从劳动和商品供给出发对单个经济行为人行为所做的分析,导出了卢卡斯“货币失察”供给函数:
Y - Yn = α(P – Pe)
即产量(Y)对其自然水平(Yn)的偏离仅仅是对实际价格水平(P)对其预期值( Pe)的偏离的反应,也就是对没有预期到的失察的价格水平上升的反应,或者是对实际通货膨胀对预期通货膨胀的偏离的反应:
实际上,货币失察供给函数的这个形式等于重述了附加预期的菲利蒲斯曲线:只有当通货膨胀预期完全正确也就是没有价格失察时,产量和就业才会在其自然率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