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982 0
2010-10-11
 2010年是我国油气行业“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收官年,也是编制和完善“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由于油气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影响深远,因此社会各界对其中长期的发展尤为关切。就整个石油产业发展规划而言,上游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基础性地位。把上游发展的基础夯实了,下游的发展也就有了物质保障。因此,做好上游油气发展规划、确保油气稳定供应,其经济和社会意义尤为重大。
  众所周知,在“十一五”时期后半段,我国经济社会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危机发生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应对严峻挑战,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世界经济大面积低迷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率先走向复苏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在巩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引擎”之一的油气能源消费将有可能再次攀升,我国油气供应体系依然面临严峻考验。因此一定程度上说,做好上游油气发展规划、确保油气供应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尤为深远。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油气供应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需遵循以下思路。

  一、坚持立足国内,努力提升国内油气产量

  从辩证的观点看,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发展我国的油气产业也要遵循这一方法论。具体而言,要解决国内油气供需矛盾,需要强调独立自主的基本理念,坚持立足国内。尽管我国石油供需缺口逐年扩大,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2009年已接近52%,但我国的资源潜力不可低估,克服油气供需矛盾,确保油气供应的立足点依然在国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我国的油气生产具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建国以来我国已先后开展了数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和普查,每一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突破,显示了良好的资源潜力。其中最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显示,我国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为25.3%,勘探尚处于中期阶段;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0.5%,勘探处于早期阶段,其结论足以说明我国未来油气资源开发潜力是具备的,国内石油勘探开发依旧大有可为。

  稳定的资源基础使得我国今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向纵深方向进军的拓展空间,特别是超深层和高海拔地区石油勘探开发、天然气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在我国基本上都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些领域都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未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主战场。与此同时,坚持立足国内,打好国内油气勘探开发这张牌还具有深刻的国际政治和社会经济效应。国内的油气储产量指标上了新台阶,取得新突破,不仅能够有效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能够增强石油公司“走出去”的底气,更能成为击溃所谓中国能源威胁论的有力武器。

  二、海外业务发展由“加快”转向“加强”

  1993年我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由于经济发展导致的资源需求与自身的供应水平存在缺口,依靠国际市场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就成了一个必须的手段,我国石油工业随即开始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近20年来经历了国际石油市场的风雨洗礼和磨练,我国石油公司积累了很多海外经营的宝贵经验,海外经营业绩有目共睹,份额油产量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显著提升。1999年我国开始获得海外份额油,产量为300万吨,2000年为505万吨,2001年增至831万吨。随着国际油价的回暖和持续上涨,我国海外份额油的获取也开始进入一个快车道,2003年达1300万吨,2005年突破2000万吨,2008年尽管经历了国际油价“过山车”式的暴涨暴跌,但中石油与中石化的海外份额油产量依然保持增长,总量接近3951万吨。预计2010年我国海外份额油产量将超过5000万吨,占我国油气总产量的比例达25%以上。可以说这20年是中国石油公司加快海外发展的20年。

  对于“十二五”时期石油公司的海外经营战略,笔者以为应有所转变,具体表现在对待海外经营要由“加快海外”转向“加强海外”。虽只有一宇之差,但个中的内涵却有着实质的差别。“加快海外”更主要的是强调速度,“加强海外”则主要强调质量;“加快海外”更多地体现了粗放增长,“加强海外”则更多体现了集约发展。当我们着手“走出去”的时候,加快速度是必要的,但到了一定阶段就需要强调发展质量。这些年国家石油公司的海外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无论是在经营规模、抗风险能力,还是在管理水平等方面,都与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成长历史的BP、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全球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十二五”期间,国内石油公司的海外经营要开始注重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在做大的基础上强调做强。做强的重点目标在于提高海外业务经营质量,降低运营成本,逐步增强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话语权,为我国今后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博弈中赢得主动。

  三、牢固树立科技为先的经营理念

  科技兴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石油勘探开发更是应该首当其冲,在科技创新方面下足功夫。若仔细研究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历程,不难得出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的结论,科技进步与不断实践创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灵魂。从早期的大庆、胜利油田到如今的塔河油田和普光气田的发现无一不是科技进步的结果。技术水平提升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发现新的油气田,还体现在实现老油田的“焕发青春”。国内的长庆油田的产量近年快速提升,目前已成为仅次子大庆的国内第二大油田,靠的就是技术进步。国外石油行业对于科技进步历来也给予高度重视,国外同行在油气勘探开发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国内参考和借鉴。

  以美国的非常规天然气产业为例,美国现在生产的非常规天然气(包括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和煤层甲烷气)约占天然气开采总量的一半。预计2020年非常规天然气占其天然气开采总量的54%-55%,而2030年前将会达到65%。之所以能在非常规天然气方面取得如此重大进展,与美国对科技进步的重视不无关联。例如,经过多年攻关,美国在非常规天然气领域探索出了一套先进的开采技术,主要有羽状水平井技术、水平井+多段压裂技术、清水压裂技术等。这些先进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大幅提高了单井产量,使美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激增(见图1)。



  整体看来,当前无论是国内油气资源开采,还是“走出去”参与国际油气开采,都迫切需要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国内油气资源虽具备相当的潜力,但近年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持续增大,油田新发现储量品位逐渐变差,新增储量中低渗、稠油、滩海和特殊岩性油藏储量比例逐年增加已具有普遍性。从“十一五”以来的表现看,国内老油田勘探已整体进入中晚期,新发现油田地质条件复杂,生产难度大,成本快速上升,国家石油公司在国外拿到的勘探区块基本上都是开采难度较大的区块。“十二五”时期这一现象还将延续,迫切需要我们拿出行之有效的技术,为国内和海外油气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四、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兼顾

  油气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作为国家石油公司既要追求储产量增长,更要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勇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锋。对于“十二五”时期油气行业如何做到协调发展,笔者认为需要在立足国内、加强海外的基础上处理好两大关系。

  一是协调处理好油和气的关系。国内的石油产量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十二五”时期可能继续保持在1.8亿-2亿吨的水平,这一点已成为石油界的共识,但天然气有实现大突破、大发展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大力发展天然气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力争在提升油气消费比例、改善油气结构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在发展天然气产业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勘探开发、油气管网和调峰、储气设施建设的匹配,使天然气供应体系更稳定,避免影响国计民生的“气荒”现象再次发生。二是处理好常规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关系。积极建立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长效机制,形成对常规资源的补充,重点发展煤层气和页岩气,争取在非常规资源替代常规资源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BP、埃克森美孚以及道达尔等跨国石油公司近几年频繁打出非常规油气资源并购牌,积极介入非常规油气资源领域,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会议(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际果断收购XTO公司更是创下了全球油气行业并购的纪录,也体现了跨国石油公司灵活而敏锐的经营战略和战术。跨国石油公司的经营战略调整一定程度上为全球油气行业的发展树立了“风向标”,国内公司在发展战略和经营战术调整方面可以适度借鉴和参考。



作者:罗佐县 邓景澜 徐腾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0年第09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