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10-15 00:21:08
——“如果产品是一样的,这和百十三举得那些例子有什么区别呢?你为什么说他的例子都是不一样的产品呢?”






百十一举的例子:“1,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成衣,50元一件;如果让个体裁缝用同样布料加工一件式样相同的衣服,加工费都不只一百元,否则他不理彩你。这就是市场,价格低于成本没有人干。”

50 元一件的是什么成衣?在我们这里的家乐福超市,连一件汗衫都可能超过 50 元。裁缝收手工费一百元以上的,是什么衣服?

我查了一下:“用窗帘布做的旗袍,加工费130”
04-04-16 00:20  发表于:《远哲旗袍》 分类:未分类
http://www.xici.net/main.asp?url=/u4940749/d18857717.htm

旗袍和汗衫是一种产品?

怎么一信奉马克思经济学,就都不食人间烟火了?

百十一举的例子:“2,也是人大论坛上,有一个帖子说,在日本,糙米用原始方法去壳而成,而精米是用机器加工出来的,原料是同一种谷子,糙米价格却是精米价格的十几倍。”

糙米和精米是同样的产品?如果一样,为什么取两个不同的名字?


百十一举的例子:“3,印刷厂用机器印出来的字画,一幅几块钱,如果想让画师临摹同样一张画,没有几千块他不干。”

“一幅几块钱”的“印刷厂用机器印出来的字画”能够和画师临摹的油画相比?你自己不会上街去找一家画店看看?都挂在店里呢。临摹的画虽然画得很烂,但有油画的真实质感,“一幅几块钱”的“印刷厂用机器印出来的字画”有这种质感吗?都平整光滑得发亮。

另外,他也太抬举临摹画师了。我随便查了一下:

批发采购油画-尽在阿里巴巴批发__
供应纯手工油画-花卉5,自己手工油画
数量(幅)价格(元/幅)
1-4 100.00元/幅
≥5 90.00元/幅
题材 静物画 制作方法 纯手绘
外框 实木框 流派 写实主义
适用场所 家居 视觉效果 立体
规格 30x40cm 品牌 金艺谷
使用场合 办公福利、乔迁、装饰品 是否提供加工定制 是
送礼对象 送父母/长辈、送女友/老婆、送男友/老公、送朋友、送同事、送客户、送领导、送同学、送恩师、送老外、送哥哥/弟弟、送姐姐/妹妹、其他   
1 纯手绘静物油画.画幅尺寸:30x40cm.带框销售.一口价:100元/幅
2 纯手绘静物油画.画幅尺寸:30x40cm.带框销售.一口价:100元/幅
http://detail.china.alibaba.com/buyer/offerdetail/621142773.html


百十一举的例子:“4,机器织染的精美绣品,一张几十块;而人工绣制的绣品,卖几千上万块,两者图案相同,质地相同。”

你会区分不出“织染的精美绣品”和“人工绣制的绣品”吗?你会认为是一样的吗?他说“质地相同”,你就信了?机器的产品他为什么要写一个“染”字,而手工的不写?“染”(印制)出来的和人工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是一样的产品?

“人工绣制的绣品,卖几千上万块,两者图案相同,质地相同”,也是信口开河。

我查了一下:

怀旧老工艺双面绣龙旗红色
货号: ART0000288098-01   
本店价格: ¥200.00  
藏品运费:   卖家承担运费,
http://shop.artxun.com/goods_288098.html

机器能够“织染”出双面绣?

“卖几千上万块”的绣品是有的,但是整个大型落地双面绣屏风,这是机器能够“织染”出来的?

落地三扇屏风 高档家居装饰品 刺绣艺术品 刺绣双面绣屏风
货号: ART0000218587-01   
本店价格: ¥12,000.00  
藏品运费:   卖家承担运费,
http://shop.artxun.com/ditan_goods_218587.html

互联网这么方便,自己为什么不查一下呢?

马克思捍卫者们都是回避问题的,都是选择性回帖的,我估计这个回帖再也没有人会回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00:26:05
——“国内很多中小民企里员工的工作环境比富士康差多了。曾经调研过浙江的中小民营企业(规模1到3 ”



这个我知道,但和“劳动者的富裕程度比三十年当然是大幅度提高了”有什么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00:26:21
——“三十多年前企业劳动者的工资虽低,但足以养活一家五六口人,并供孩子上学。如现在就惨了,至于工时----到建筑工地了解一下吧!”



那时的“养活”是什么生活水平?全家连一辆自行车都买不起,半导体收音机和电风扇都是奢侈品。农民则更惨,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是破的。

现在的确是存在黑砖窑、血汗工厂,存在失地农民,但这不意味着相比三十年前,劳动者的整体富裕水平没有大幅度提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00:27:31
——“你论证里的甲乙工厂的产品是不是“一样的东西”?”




是一样的东西。但我问的是这句话:“甲工厂不用机器(纯手工)和乙工厂用机器生产的不是一样的东西”。注意其中写的是:“不是一样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00:38:19
——“10,依据你对问题 9 的回答,可以推论出这样一种情形,由 99 个工人用一天时间生产出机器,再由另外一个工人用这个机器花一天时间生产出 1000 个杯子,是否正确?(也许你会说不能同时,但如果生产机器的 99 个工人上早班,另一个工人上中班应该可以允许吧)。这 99+1 个工人合作一天只能生产出 1000 个杯子,平均 10 个/天/人,是否正确?和不与资本结合的工人平均 10 个/天/人杯子相同,是否正确?”


都不正确。

这 1000 个工人只需要专心生产杯子,他们的劳动全部用于生产杯子,不需要去生产机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00:38:35
——“也许你会说第一天似乎如此,但第二天就不需要 99 个人生产这个机器了。但是你又怎么证明这个机器生产了 1000 个杯子后还能继续用呢?”



不需要证明。这是常识。哪有只能用一天的机器?连家用搅拌机的寿命都不止一天。

如果这种机器真的只能用一天,就不会采用这种机器来生产杯子了。

我看你是无话呻吟,问的问题都是不着边际的,这是心里空虚的典型表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00:39:02
——“你怎么能否定我说耐用时间为 2 天的机器需 198 个人花一天时间生产呢?你怎么否定我说耐用时间为 3 天的机器需 198 个人花一天时间生产外还需 1 个人花 99 天时间即折算 99 个人花一天时间来设计这个机器并继续折算出 297 个人花一天时间来生产这个机器呢?”



我无法阻止你犯傻去设计和制作这种纸糊的机器,但我在例子中说的“机器”不是你这种机器。

在我的例子中,机器的成本已经被分摊在杯子的生产成本里了,和 1000 个工人的劳动没有关系,他们只需要专心生产杯子,他们的劳动全部用于生产杯子,不需要去生产机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04:09:05
刚才看到一句话:

The study of the abnormal has always been important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orma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04:10:25
在机器时代的手工生产就是 abnormal,分析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 normal:机器在价值创造方面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09:35:32
69# hj58 首先向坛友及hj58道歉,由于自己的急躁心理,想在10个问题之内解决论述,问题10过于综合及跳跃,以致大家可能不能理解。由于过于综合和跳跃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混乱,请允许我重新设定问题10及之后的问题11、12.......
10.根据你对问题9的回答是否可以推论出这样一种情形:现在有100个工人,先由其中的99个工人花一天时间生产出这个机器,再由一个工人花一天时间用这个机器生产出1000个杯子?注意这里已经没有1000个生产杯子的工人的说法了(要也可以,只是我们要把前面生产机器的的99个工人变成99000个,生产出1000台机器,即设定一个机器是由一个工人操作——比较简单的注塑机确实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10:07:04
——“10,根据你对问题 9 的回答是否可以推论出这样一种情形:现在有 100 个工人,先由其中的 99 个工人花一天时间生产出这个机器,再由一个工人花一天时间用这个机器生产出 1000 个杯子?注意这里已经没有1000 个生产杯子的工人的说法了(要也可以,只是我们要把前面生产机器的的 99 个工人变成 99000 个,生产出 1000 台机器,即设定一个机器是由一个工人操作——比较简单的注塑机确实如此)。”


不可以。

在我的例子中,机器是其它工厂造的,我的原文是“假设和资本结合(不论是什么所有制的资本)——使用机器、大量工人分工协作——的工人每人每个工作日平均生产 1000 只杯子;……”

即机器的使用本身需要大量的工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10:29:47
71# hj58 为什么不可以呢?为什么同样100个人,一个工厂的和两个工厂的差别这么大呢?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了,再探究下去也许不仅仅可以证明你的一个小论点的错误,还可能“顺便”发现工人被剥削的实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11:35:08
55# wzwswswz
第一,生产工具的价值是否会转移到产品中去,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假设你用20小时生产了1件工具,然后用这件工具生产产品,生产了10件以后工具就报废了。请问,你生产的这10件产品中是否包含了这件工具的价值?也就是说,你生产这10件产品的总和的劳动时间中是否包含了生产工具的那20小时劳动时间?如果不包含,那么你那20小时劳动创造的价值哪里去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2978&page=6

1 你假定某工厂用20小时生产的机械只生产10件产品,所以每件产品需要增加2(单)元折旧费。
而如果乙工厂用同样的机械只生产2件产品,则每件产品需要增加5(单)元折旧费。
再如果丙工厂用同样的机械可生产100件产品,则每件产品只需增加0.2(单)元折旧费。
……你认为机械这个东西,它会按照人为设定的折旧期限,自动调整进入产品的折旧比例吗?……或者你认为机械这个东西,它的折旧比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固定不变的吗?

2 如果你花20元买一双鞋,穿一年报废了;你会问那20元哪去了吗?……当然不会!因为你很清楚:随着鞋的报废,那20元也报废了。而要再买一双鞋,你就必须重新去挣20元。
与此同理。资本家花2万元买一台机械,用二年报废或淘汰了,那两万元自然也报废和淘汰了。而要再买新机械,资本家就必须从每个生产周期的利润中,逐步扣除一定比例的折旧费。
——所以:“折旧费”并不是从原有机械中转移出来的,而是从新增利润中积累起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11:59:26
hj58 发表于 2010-10-14 18:25
——“上面是你在27楼写的,你说“…辛苦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于是就放弃手工生产…”,这说明低效率生产方法不可能与高效生产方法同时存在。”

——“可是在5楼,你明明说两种生产是同时发生的,你主帖的前提正是两种生产方法同时存在,下面是你在5楼写的,我复制过来了,请你解释。”



是啊,开始是有可能同时存在的,后来手工工人看到自己这样做不合算,于是就停止这样生产了呀,于是手工生产就消失了呀。

总之不是你理解的:“过去”(假设是1950年)是手工生产,“现在”(假设是2010年)是机器生产。

唉,和没有受过科学思维训练的人对话真累,看看我在《资本异论》里的一段话:

  为了正确认识一个现象的本质,我们必须研究一切可能的情况,即使这些情况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发生,甚至从来没有发生过。

  通过研究某一事物全部可能状态中哪些状态出现了,哪些状态没有出现,某些状态为什么出现,某些状态为什么很少出现,或者根本不出现,可以使我们发现这一事物的本质。这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如果因为某些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就拒绝加以考虑和分析、不和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就会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不仅无法了解事物的本质,反而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学过固体物理的,听说过电子能级理论的,对这种比较方法都应该很熟悉。

在现在,“纯手工生产杯子”就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发生,甚至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状态,这个状态现在之所以找不到,就是因为这样进行生产不合算,这不正好证明我的观点:“劳动者离开资本无法创造价值”吗?

-------我差点忘了,黄佶受科学思维训练,还是博士,真是罪过啊!
-------受过科学思维训练,那好,不妨用热力学名词来描述。市场上,大家都用手工方法生产杯子可以看成一种平衡态、一种静态;大家都用机器生产杯子是另一种平衡态、另一种静态。市场从一种静态变化到另一种静态,有一个驰豫时间。那么,杯子生产方法变化的驰豫时间是多长?你能告诉大家吗?
-------我可以告诉你,在同时同地,驰豫时间很短,特别是在通讯顺畅的今天,驰豫时间非常非常短,与平衡静态存续时间相比,几乎可以忽略。
-------也就是说,黄佶你强调的“没有资本工人就无法创造价值仅仅是市场上几乎可以忽略的短暂现象,其它时间,劳动者离开资本也可以创造价值。那早说啊!
----------你受过科学思维训练,应该知道,任何一个结论,都离不开条件。所以,你的这个观点,必须用一个前提条件来限制,应该表述为“市场上,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极少时间内,工人没有资本就无法创造价值,其它时间,工人没有资本也可以创造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12:07:52
55# wzwswswz
第二,我说的劳动时间都已经折合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使用机器以后,实际劳动时间所折合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已经是1个单位了,怎么还会仍然是10个单位呢?我们也可以把问题设计得简单一些,使用机器以后,劳动的强度、复杂程度等等仍与使用手工工具时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劳动时间减少为了原来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然相当于原来的十分之一。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2978&page=6&from^^uid=1123236

你其实并没有搞清楚“实际”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根据你现在的设定:
在使用机器之前,生产一件(净)产品,“实际”劳动时间是10单位,而“必要”劳动——个体手工劳动时间也是10单位。
在使用机器之后,生产一件(净)产品,“实际”劳动时间是1单位,可“必要”劳动——个体手工劳动时间仍然是10单位。

……由于产品的市场价格,并不是由“实际”劳动时间确定,而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确定;所以:相同的产品,不论机器生产,还是手工生产——它们的市场价格都是相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12:21:26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0-15 11:35
55# wzwswswz
第一,生产工具的价值是否会转移到产品中去,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假设你用20小时生产了1件工具,然后用这件工具生产产品,生产了10件以后工具就报废了。请问,你生产的这10件产品中是否包含了这件工具的价值?也就是说,你生产这10件产品的总和的劳动时间中是否包含了生产工具的那20小时劳动时间?如果不包含,那么你那20小时劳动创造的价值哪里去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2978&page=6

1 你假定某工厂用20小时生产的机械只生产10件产品,所以每件产品需要增加2(单)元折旧费。
而如果乙工厂用同样的机械只生产2件产品,则每件产品需要增加5(单)元折旧费。
再如果丙工厂用同样的机械可生产100件产品,则每件产品只需增加0.2(单)元折旧费。
……你认为机械这个东西,它会按照人为设定的折旧期限,自动调整进入产品的折旧比例吗?……或者你认为机械这个东西,它的折旧比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固定不变的吗?

2 如果你花20元买一双鞋,穿一年报废了;你会问那20元哪去了吗?……当然不会!因为你很清楚:随着鞋的报废,那20元也报废了。而要再买一双鞋,你就必须重新去挣20元。
与此同理。资本家花2万元买一台机械,用二年报废或淘汰了,那两万元自然也报废和淘汰了。而要再买新机械,资本家就必须从每个生产周期的利润中,逐步扣除一定比例的折旧费。
——所以:“折旧费”并不是从原有机械中转移出来的,而是从新增利润中积累起来的。
假设甲乙两个生产者生产同一种产品,甲用120个小时生产了10件产品,平均每件用12个小时,乙用40个小时生产了2件产品,平均每件用20个小时,你会认为甲每件产品的价值是12元,乙每件产品的价值是20元吗?如果我告诉你,甲乙的劳动时间中都有20小时生产了同一种机器,并且他们的产品也是用这台机器来生产的,所不同的仅仅在于甲生产了10件产品后机器才报废,而乙只生产了两件产品机器就报废了,那么你是否就会认为甲每件产品的价值是12元,乙每件产品的价值是20元呢?
事实上,机器价值的转移或折旧也有一个“社会必要”的问题,超过这个界限的折旧是不为社会所认可的。
至于作为消费资料的鞋子的价值为什么不转移,道理也很简单,就是因为鞋子不是生产资料,生产鞋子的劳动已经不再与其他任何劳动共同构成生产其他产品的总和的劳动,所以鞋子的价值也就不可能转移到其他任何产品中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12:26:46
55# wzwswswz
第三,使用机器以后产品价值的变化并不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价值的分配。如果说在使用机器的部门产品的价格就可以超过实际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那么不使用机器的部门为什么就要甘心于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格及其利润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2978&page=6&from^^uid=1123236

1 使用机器后,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并不发生变化;变化的是相同时间的产品总额和价格总额。
2 使用机器后,相同时间的价格总额,可以超过“实际”劳动时间,却不会超过“必要”劳动——个体手工劳动时间。
……这里是一个很细致的过程,所以需要很细致的思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12:26:51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0-15 12:07
55# wzwswswz
第二,我说的劳动时间都已经折合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使用机器以后,实际劳动时间所折合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已经是1个单位了,怎么还会仍然是10个单位呢?我们也可以把问题设计得简单一些,使用机器以后,劳动的强度、复杂程度等等仍与使用手工工具时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劳动时间减少为了原来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然相当于原来的十分之一。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2978&page=6&from^^uid=1123236

你其实并没有搞清楚“实际”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根据你现在的设定:
在使用机器之前,生产一件(净)产品,“实际”劳动时间是10单位,而“必要”劳动——个体手工劳动时间也是10单位。
在使用机器之后,生产一件(净)产品,“实际”劳动时间是1单位,可“必要”劳动——个体手工劳动时间仍然是10单位。

……由于产品的市场价格,并不是由“实际”劳动时间确定,而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确定;所以:相同的产品,不论机器生产,还是手工生产——它们的市场价格都是相同的。
是我举例子还是你举例子?我在例子一开头就申明了:(以下所说的劳动时间都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2978&page=4&from^^uid=1705312
所以这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实际劳动时间是1单位,可必要劳动——个体手工劳动时间仍然是10单位”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14:19:20
76# wzwswswz
假设甲乙两个生产者生产同一种产品,甲用120个小时生产了10件产品,平均每件用12个小时,乙用40个小时生产了2件产品,平均每件用20个小时,你会认为甲每件产品的价值是12元,乙每件产品的价值是20元吗?如果我告诉你,甲乙的劳动时间中都有20小时生产了同一种机器,并且他们的产品也是用这台机器来生产的,所不同的仅仅在于甲生产了10件产品后机器才报废,而乙只生产了两件产品机器就报废了,那么你是否就会认为甲每件产品的价值是12元,乙每件产品的价值是20元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2978&page=8

看来你还是搞不清“实际”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
在你的实例中,只能把效率最低的乙的劳动时间,设定为每件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不论甲的12小时,还是乙的20小时,每件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都是20小时;所以每件产品的市场价格都是20(单)元。
所不同的是:乙20小时“实际”劳动的价格总额是——20(单)元(1件产品),甲20小时“实际”劳动的价格总额是——33.3(单)元(1.67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14:24:17
78# wzwswswz
是我举例子还是你举例子?我在例子一开头就申明了:(以下所说的劳动时间都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2978&page=4&from^^uid=1705312
所以这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实际劳动时间是1单位,可必要劳动——个体手工劳动时间仍然是10单位”的问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2978&page=8&from^^uid=1123236

你的“必要”劳动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它和“实际”劳动时间有区别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19:01:30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0-15 14:24
78# wzwswswz
是我举例子还是你举例子?我在例子一开头就申明了:(以下所说的劳动时间都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2978&page=4&from^^uid=1705312
所以这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实际劳动时间是1单位,可必要劳动——个体手工劳动时间仍然是10单位”的问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2978&page=8&from^^uid=1123236

你的“必要”劳动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它和“实际”劳动时间有区别吗?
我们当前是要将生产和使用机器的产品价值与生产和使用手工工具的产品价值作对比,对于我们的这种考察来说,真正有意义的只是劳动的量,因此,在我的假设中,这两种劳动是否具有强度、复杂程度、或熟练程度的区别,本来都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它们的实际劳动时间没有天壤之别,我们只须考察它们所折合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足够了。如果你一定要问这个必要劳动时间与实际劳动时间有无区别,那么我再进一步假设:使用机器的劳动与使用手工工具的劳动的实际劳动时间都恰好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19:09:52
黄老头真的十分的死脑筋和顽固,知道错了也不去改,将错就错,对马克思简直是一无所知,看见了马克思的文章,但不知道马克思的意思。
黄老头总是从观念出发去评价,根本不知道从事实出发去评价,喜欢如果……那么……的假设,但是却忽略在眼皮子底下的东西。

这段话,就是一种不懂马克思或者说不懂辩证法的表现。
没有资本,工人不能创造价值,那么,没有工人,有资本吗?要知道,这是一对的谁也离不开谁的概念,是同时产生的。承认一个,就不能不承认另一个,但是一看黄老怪的言论,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他的脑袋里里总是把资本和工人分开,资本没有工人也能存在,而工人没有资本也可以叫工人,这就是形而上学的恶果。
但是黄老怪的形而上学,是不可能了解这个道理的。他脑袋里只是那个要么先有鸡,要么先有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根本不可能想到两者是同时产生的,鸡也是蛋,蛋也是鸡。

结论是:黄老怪也缺乏思维训练,而且经常说着自己所不了解的东西,看到偶然就忘记必然,看到个别,忘记一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0:58:51
——“没有资本,工人不能创造价值,那么,没有工人,有资本吗?要知道,这是一对的谁也离不开谁的概念,是同时产生的。承认一个,就不能不承认另一个,但是一看黄老怪的言论,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他的脑袋里里总是把资本和工人分开,资本没有工人也能存在,而工人没有资本也可以叫工人,这就是形而上学的恶果。”





这有什么值得吹毛求疵的?把“工人”换成“劳动者”不就可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0:59:37
——“为什么不可以呢?为什么同样 100 个人,一个工厂的和两个工厂的差别这么大呢?”



我的例子中这个工厂用的机器很复杂,需要很多工人同时使用,才能达到每人每天平均生产 1000 只杯子的程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0:59:54
——“不妨用热力学名词来描述。市场上,大家都用手工方法生产杯子可以看成一种平衡态、一种静态;大家都用机器生产杯子是另一种平衡态、另一种静态。”


这些话没有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1:00:12
——“市场从一种静态变化到另一种静态,有一个驰豫时间。那么,杯子生产方法变化的驰豫时间是多长?你能告诉大家吗?我可以告诉你,在同时同地,驰豫时间很短,特别是在通讯顺畅的今天,驰豫时间非常非常短,与平衡静态存续时间相比,几乎可以忽略。”


这些话也没有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1:00:43
——“也就是说,黄佶你强调的“没有资本工人就无法创造价值”仅仅是市场上几乎可以忽略的短暂现象,其它时间,劳动者离开资本也可以创造价值。那早说啊!”



这段话错了。

从“大家都用手工方法生产杯子”过渡到“大家都用机器生产杯子”,时间的确很短,但现在的平衡状态是“大家都用机器生产杯子”,这恰恰是“劳动者必须依赖资本才能创造价值”的状态,这个状态不仅不短暂,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1:00:59
——“你的这个观点,必须用一个前提条件来限制,应该表述为“市场上,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极少时间内,工人没有资本就无法创造价值,其它时间,工人没有资本也可以创造价值”。”


上面那段话说错了,这段话就没有意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2:09:05
hj58 发表于 2010-10-15 20:58
——“没有资本,工人不能创造价值,那么,没有工人,有资本吗?要知道,这是一对的谁也离不开谁的概念,是同时产生的。承认一个,就不能不承认另一个,但是一看黄老怪的言论,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他的脑袋里里总是把资本和工人分开,资本没有工人也能存在,而工人没有资本也可以叫工人,这就是形而上学的恶果。”




这有什么值得吹毛求疵的?把“工人”换成“劳动者”不就可以了?
你把特殊变成一般了。工人是一个特殊的概念,而劳动者则比较是一个一般(普遍)的概念。我们说从特殊到一般,把工人变成劳动者,把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人变成共产主义的普遍的劳动者。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是在现阶段,想直接取消这种差别,只靠你的观念是不行的。

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你们常吹捧的概念清晰(在形式逻辑里叫同一律),但是事物是一个内部矛盾,所以特殊的工人也要求发展到普遍的劳动者,于是形而上学的不变的工人也就由于辩证法的内部矛盾,转而自己运动了。

所以说,黄老怪这些年没有什么看进步,有的只是牢骚,但是事实就是这样,你想把劳动价值论的符合事实东西歪曲,但是你总是做不到,你以为商品交换是为了节约劳动,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都节约了那么也就转化成都不节约了。

你的那个什么《资本异论》就别拿出来献丑了,你那里面的所有言辞表明你离真正的观察和思考问题还差得很远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2:25:38
什么“特殊”“一般”的,不要故弄玄虚。

工人是劳动者的一种。

劳动者离开资本,就不能创造价值。

你批不倒,就不要批。

再说“工人离开资本不能创造价值”也没有错。

工厂里的劳动者是工人吗?昨天工人利用资本生产得好好的,但今天资本家破产了,工人不能利用资本了,只能停工了,不能创造价值了。

不是很简单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