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10-15 22:28:52
——“你的那个什么《资本异论》就别拿出来献丑了,你那里面的所有言辞表明你离真正的观察和思考问题还差得很远呢。”




如果《资本异论》没有戳到马经的痛处,如果我真的“离真正的观察和思考问题还差得很远”,你会这么心急火燎、大费口舌地批判我吗?

社会上不经大脑的胡说八道多了去了,你怎么不花精力去批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2:33:20
hj58 发表于 2010-10-15 22:25
什么“特殊”“一般”的,不要故弄玄虚。

工人是劳动者的一种。

劳动者离开资本,就不能创造价值。

你批不倒,就不要批。

再说“工人离开资本不能创造价值”也没有错。

工厂里的劳动者是工人吗?昨天工人利用资本生产得好好的,但今天资本家破产了,工人不能利用资本了,只能停工了,不能创造价值了。

不是很简单吗?
这些都不懂,个别与普遍的关系弄明白了再来。也不怕别人笑话。工厂里的“劳动者”,那还有为地主进行劳动的劳动者呢?但一个是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概念,一个是封建社会生产条件下的概念,两者能一样。再说,资本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同样工人也不是生来就有的。既然有产生也就有消失。

你的那个“工人离开资本不能创造价值”其实也可以倒过来说,不信你试试,那就是“资本离开工人也就不叫资本”,不过,这只不过是同一矛盾的两方,而你只看到了一方。所以你的这句话只具有一半真理,这正如这个没有女人,男人不能生小孩一样,也只是半句真理。所以再一次提醒你,每次想问题你要想两个方面,不然你会闹笑话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2:34:59
hj58 发表于 2010-10-15 22:28
——“你的那个什么《资本异论》就别拿出来献丑了,你那里面的所有言辞表明你离真正的观察和思考问题还差得很远呢。”




如果《资本异论》没有戳到马经的痛处,如果我真的“离真正的观察和思考问题还差得很远”,你会这么心急火燎、大费口舌地批判我吗?

社会上不经大脑的胡说八道多了去了,你怎么不花精力去批判?
没有见到如此可笑的!我好是笑你幼稚,顺便也就把你批判一下,你还以为自己真的具有飞檐走壁的三角猫功夫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2:39:19
呵呵,“顺便”,换我的话,我连顺便批判你的胃口都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2:40:28
——“你的那个“工人离开资本不能创造价值”其实也可以倒过来说,不信你试试,那就是“资本离开工人也就不叫资本”,……”



我同意“资本离开工人也就不叫资本”。

但你还是不能否认“工人离开资本不能创造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3:33:18
hj58 发表于 2010-10-15 22:40
——“你的那个“工人离开资本不能创造价值”其实也可以倒过来说,不信你试试,那就是“资本离开工人也就不叫资本”,……”



我同意“资本离开工人也就不叫资本”。

但你还是不能否认“工人离开资本不能创造价值”。
工人离开资本当然创造价值,只要工人不叫工人,比如说小生者就可以,只要小生产者生产的是商品。

你一个帖子弄成两个,你对概念是模糊不清的,不过这与你辩论的风格很相似,规律的东西你会扯上道德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直到把问题搅混为止。不过最后你还是想想你的那个商品交换是为了节约劳动吧,你还是想想为什么这个节约变成都节约就都不节约吧。

这个辩论到此为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5 23:35:59
——“工人离开资本当然创造价值,只要工人不叫工人,比如说小生产者就可以,只要小生产者生产的是商品。”



那太好了,你们出来组织劳动者做小生产者吧,既能够创造价值,又不受剥削,多好啊,让资本家招不到一个工人,都活活去气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6 09:25:09
81# wzwswswz
我们当前是要将生产和使用机器的产品价值与生产和使用手工工具的产品价值作对比,对于我们的这种考察来说,真正有意义的只是劳动的量,因此,在我的假设中,这两种劳动是否具有强度、复杂程度、或熟练程度的区别,本来都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它们的实际劳动时间没有天壤之别,我们只须考察它们所折合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足够了。如果你一定要问这个必要劳动时间与实际劳动时间有无区别,那么我再进一步假设:使用机器的劳动与使用手工工具的劳动的实际劳动时间都恰好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2978&page=9&from^^uid=1123236

怪不得我们老说不到一块儿去,原来对“必要劳动”的理解有很大差距。
仅仅具有“强度、复杂程度、或熟练程度”上的一致是不够的;例如在这些条件基本一致,但机械化程度大不相同的情况下:
甲单位每人100小时(净)生产10米棉布,从而每米棉布价值10(单)元;
乙单位每人100小时(净)生产100米棉布,从而每米棉价值1(单)元;
丙单位每人100小时(净)生产1000米棉布,从而每米布棉价值0.1(单)元;
由于社会的需求通常要由许多不同等级的生产单位来满足;……所以,现在应该按照谁的劳动时间,来确定每米棉布的市场价格呢?
……最合理的选择显然是:按照最低等级——甲单位的劳动时间,来确定每米棉布的市场价格;即每米棉布的市场价格=10(单)元。
而这个用来确定棉布市场价格的——最低等级的劳动,就成为生产棉布的——“必要”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6 12:17:37
1# hj58
纠正一个前提型错误,社会必要劳动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用劳动时间来平衡量。 记住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楼主把概念偷换了,用个体劳动与社会化的劳动相比。好比用资本主义生产(机器生产杯子),同传统农业手工业时期生产(工人个人手工生产杯子)相比。本身就不是一个时代,结论自然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6 16:18:11
99# CRL1979
——“纠正一个前提型错误,社会必要劳动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用劳动时间来平衡量。 记住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楼主把概念偷换了,用个体劳动与社会化的劳动相比。好比用资本主义生产(机器生产杯子),同传统农业手工业时期生产(工人个人手工生产杯子)相比。本身就不是一个时代,结论自然错误。”


我假设的情形就是:在工业化时代(用机器生产杯子),有一个人,他打算用传统农业手工业的方式进行生产(手工生产杯子)。为什么他要这样?很简单,他想尝试一下摆脱对资本的依赖之后,劳动者能不能创造价值。他要为普天下的劳动者开拓一条道路。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这种假设可以进行吗?

在这种假设情况下,杯子的价值怎么决定?

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理论”,并没有要求生产者的生产方式都是一样的。他使用的例子就是手工织布和蒸汽机织布并存的情况。

“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并不等于大家都用机器,都用一样的机器,而是指一个相对稳定的、现实的状态,其中有的人用好机器,有的用落后的机器,有的用手工。

如果“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是指生产方式一样,还需要特别指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吗?还需要“平均”吗?

百多年来,马克思经济学家们一直在为如何“平均”而烦恼。如果都用机器,都用一样的机器,有什么好烦恼的?个别劳动时间就等于平均劳动时间。

所以,只看文字是不够的,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搞清楚,再做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6 17:59:33
hj58 发表于 2010-10-16 16:18
99# CRL1979

在这种假设情况下,杯子的价值怎么决定?
再说一遍,杯子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不会因为一个人想实验就改变。
在哪种假设条件下,只要社会必要劳动不变,价值就不变。
你说的个体劳动生产杯子,不能证明杯子的价值变了,只能说明他在落后的技术生产,用更多的劳动时间去生产少量价值。
连基本概念都分不清,就别反驳经典理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6 18:40:48
——“再说一遍,杯子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不会因为一个人想实验就改变。在哪种假设条件下,只要社会必要劳动不变,价值就不变。你说的个体劳动生产杯子,不能证明杯子的价值变了,只能说明他在落后的技术生产,用更多的劳动时间去生产少量价值。连基本概念都分不清,就别反驳经典理论了。”



我又没有说他改变了杯子的价值。我只是问你此时杯子的价值是多少。你说没有变化就是了。

我也认为没有变化。因为我认为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须用产量对各个生产者的劳动时间进行加权,而他的产量极小,不会影响原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只能说明他在用落后的技术生产,用更多的劳动时间去生产少量价值”,也可以说成:“只能说明他在用落后的技术生产,用正常的劳动时间去生产极少量的价值”。

而这正是我楼顶文章的观点:劳动者不和资本结合,就无法创造价值。

你还没有搞清楚我的观点,就出来吵吵,有意思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6 18:52:28
102# hj58
仔细看了一下,是我没看清楚。楼主观点正确。
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劳动者(主导)劳动工具(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
楼主在证明劳动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劳动工具当然没有生产力,自然也没有价值创造。理论上阐述的很清楚,楼主只是用自己的表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6 18:56:19
1# hj58
需要指出的是原文论述了生产力的概念,这一过程是正确的
只是论述不能证明观点,偷换概念将消灭剥削等同于消灭资本和消灭生产工具,结论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6 19:08:09
104# CRL1979

原文指出,政府比资本家强大,所以工人受到剥削更严重。
这一论述中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前提,即政府也是剥削为目的。的确在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国家垄断时,剥削的确更为全面和严重。
但,马克思主义不是倡导国家垄断,而是公有制。
举个简单的例子,垄断最高阶段表现为国家垄断和金融寡头,在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寡头可以不顾人民死活,操纵金融工具,甘冒风险,追求利润导致爆发金融危机。危机爆发后,国家出于维护经济稳定全局考虑补贴银行,但却被银行家给经理们发工资了。(奥巴马的尴尬)
这就是私有制不可避免的矛盾。
假设,在中国如果国家金融形势不稳,即使银行赚了再多的钱,行长都会下课。这就是公有制。
发不发贷款看发改委,虽然不符合经济规律,但却减少了盲目性,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6 20:39:25
公有制一定要有民主制度配套,否则会成为官有制。

中国的金融、国有企业里面肯定还有很多很多黑暗的东西,我们老百姓不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6 20:40:37
美国的民主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如果美国搞公有制,也未必能够保证不演变成官有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6 20:45:38
hj58 发表于 2010-10-16 20:40
美国的民主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如果美国搞公有制,也未必能够保证不演变成官有制。
观点正确,但这属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问题,不在人大经济论坛中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2:24:11
hj58 发表于 2010-10-15 20:59
——“为什么不可以呢?为什么同样 100 个人,一个工厂的和两个工厂的差别这么大呢?”



我的例子中这个工厂用的机器很复杂,需要很多工人同时使用,才能达到每人每天平均生产 1000 只杯子的程度。
我对例子的推论是100个工人和10万个工人同样适用的,你对例子的设定为什么复杂的和简单的就不能同样适用呢?说明你的是错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3:05:58
hj58 发表于 2010-10-16 20:39
公有制一定要有民主制度配套,否则会成为官有制。

中国的金融、国有企业里面肯定还有很多很多黑暗的东西,我们老百姓不知道。
所以毛主席为了让群众真正管理国家就发动了伟大的10年革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23:06:22
——“所以毛主席为了让群众真正管理国家就发动了伟大的10年革命”



是的,彻底践踏了本来就极少的民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23:06:39
——“我对例子的推论是 100 个工人和 10 万个工人同样适用的,你对例子的设定为什么复杂的和简单的就不能同样适用呢?说明你的是错误的。”



你的错误就在于,你假设只要一个工人就能够操纵这些机器,每天生产 1000 只杯子。

我知道你的伎俩:把这个本来很清楚的例子,变来变去,把大家都变糊涂掉,实际上却在里面偷换概念,然后引向错误的结论。

我的例子已经足够简单了,你能够说出其中的错误就说,说不出就别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8 10:35:32
112# hj58 我没有假设,我是根据你的例子按逻辑来推论的,我同样可以推论是1000个工人用一台机器啊,只不过这台机器会更加复杂一点,需由99000个工人用一天时间(或275个工人用1年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来生产,一天一共生产了10万个杯子。
其实不要用很复杂的逻辑推理,只要用生活中的思维就可以明白,1组1000个工人有99000个工人合作先造了台机器一天后一共生产出了10万个杯子,另一组1000个工人没有任何人帮手要跟你比生产了多少杯子,有可比性吗?
偷换概念的人是你,其实你想要说明的就是机器能够创造价值,谁占有机器,谁就理所当然的占有了价值。先有了这个结论,再搜罗出一大堆的理由,你这个研究的方式就已经是错误的了。其实你的例子正隐约揭示了资本剥削工人的实质,你把原因和结果完全颠倒了。你扯出什么资本,什么没有资本工人就无法创造价值,只能更加显现你的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8 10:51:43
——“也就是说,黄佶你强调的“没有资本工人就无法创造价值”仅仅是市场上几乎可以忽略的短暂现象,其它时间,劳动者离开资本也可以创造价值。那早说啊!”

这段话错了。
---------错在哪里?
     从“大家都用手工方法生产杯子”过渡到“大家都用机器生产杯子”,时间的确很短,但现在的平衡状态是“大家都用机器生产杯子”,这恰恰是“劳动者必须依赖资本才能创造价值”的状态,这个状态不仅不短暂,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你的这个观点,必须用一个前提条件来限制,应该表述为“市场上,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极少时间内,工人没有资本就无法创造价值,其它时间,工人没有资本也可以创造价值”。”

上面那段话说错了,这段话就没有意义了。

---------没有意义??说一说道理看!
---------你的主帖前提很明确——就是两种生产方法同时存在,也就是说,你论证的是“在两种生产方法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工人离开了资本就无法创造价值”。可是,同时同地,两种生产方法同时存在的时间非常短促,这一点,你也是认可的,是吧。你说我错,那么,错在哪里?
--------在平衡态,工人离开资本就无法创造价值,这一点,你并没有论证过,我看到的只有你的这几句:
时间的确很短,但现在的平衡状态是“大家都用机器生产杯子”,这恰恰是“劳动者必须依赖资本才能创造价值”的状态,这个状态不仅不短暂,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你又大错了。你只盯着生产杯子的那些工人,实际上,还有很多工人离开了资本照样创造价值,比如搬运工人、家政工人等,他们离开了资本创造的价值(领到的工资)并不比生产杯子的工人低。怎么能说离开了资本工人就无法创造价值了呢?
---------你脑子到底怎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8 11:26:43
我喜欢精忠岳父的回复,,,偏没人接下去。
貌似大家的争论许多还是在西方经济学的框架内讨论马克思的政经理论,难怪会出好多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8 21:54:20
——“我没有假设,我是根据你的例子按逻辑来推论的,我同样可以推论是 1000 个工人用一台机器啊,只不过这台机器会更加复杂一点,需由 99000 个工人用一天时间(或 275 个工人用 1 年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来生产,一天一共生产了 10 万个杯子。”


问题就在于你机械地看待了机器的制造。

假设该杯子流水线上有一台电脑,市场购买价格是 10000 元(够贵了吧),相当于 10 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但是 10 个工人用一个月的时间能够造出一台电脑来吗?

从最初的机器计算思想,到最新的集成电路,一台电脑里凝结了多少劳动?

但为什么只花一万元,我们就能够买到一台电脑?因为研究电脑、开发电脑的技术被分摊在了无数的电脑上,所以我们能够这么便宜地买到一台电脑。

其它机器也是这样。275 个工人用 1 年的时间,能够制造出一条流水线吗?显然不可能。他们忙乎一年,能够学会操作流水线上的电脑,就已经不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8 21:54:37
——“其实不要用很复杂的逻辑推理,只要用生活中的思维就可以明白,1 组 1000 个工人有 99000 个工人合作先造了台机器一天后一共生产出了 10 万个杯子,另一组 1000 个工人没有任何人帮手要跟你比生产了多少杯子,有可比性吗?”


问题就在于这 99000 个工人忙乎一天,根本造不出这条流水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8 21:55:00
——“偷换概念的人是你,其实你想要说明的就是机器能够创造价值,谁占有机器,谁就理所当然的占有了价值。先有了这个结论,再搜罗出一大堆的理由,你这个研究的方式就已经是错误的了。”



哈哈,我想说明什么,是完全公开的,有什么必要偷换概念呢?

机器能够创造价值,是科学推论的结果,如果推论不对,结论自然错误。所以你还是继续好好琢磨我的推论过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8 21:55:30
——“其实你的例子正隐约揭示了资本剥削工人的实质,你把原因和结果完全颠倒了。你扯出什么资本,什么没有资本工人就无法创造价值,只能更加显现你的错误。”



既然没有资本也能创造价值,那么你们马克思的粉丝们为什么不创建无数个“零资本零剩余价值”的企业呢?为什么放着这么好的道路不走呢?不去解救广大劳动者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8 21:55:47
——“错在哪里?”



我不是已经把理由写在下面了吗?再复制一下:

从“大家都用手工方法生产杯子”过渡到“大家都用机器生产杯子”,时间的确很短,但现在的平衡状态是“大家都用机器生产杯子”,这恰恰是“劳动者必须依赖资本才能创造价值”的状态,这个状态不仅不短暂,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