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0-12 11:40
1# hj58
我觉得lz的思维在方向上是正确的,但在方法上存在弊端。
即:不应该说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资本家的机器也创造价值。
而应该说:工人的劳动力和资本家的机器——二者共同组成“劳动”,而“劳动”形成价值
……阁下以为如何?
龚民 发表于 2010-10-13 09:01
黄老师变得漂亮了。是何时旧文,确实落伍了。
由政府掌握生产资料只是过渡性,因为政府作为所有者是着重于经济上好用行政手段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社会主义没有先例也要摸索前进。此路不通,另寻通道。所以我国三十二年前实行改革,要政企分开,不再运动员、裁判员一身担,要求公有企业自主经营,并要求公有、私有、股有、外有一起上,千军万马搞建没。那么,劳动者富裕了吗?--------
hj58 发表于 2010-10-12 20:16
——“原来每天产量是10只,价格为1元;后来每天产量为1000只,价格竟然也是1元,市场会按你的意志运行?告诉你吧,日产量从10只增加到1000只后,市场价格会来一次大跳水,不再是每只1元了,动动脑子吧!你其它的文字也做都上述假定——产量增加价格不变。这样的帖子,以后别再帖出来了!”
你看看清楚,我说的是同一时刻发生在两类工人(1,和资本结合;2,自己单干)身上的事情:
假设和资本结合(不论是什么所有制的资本)——使用机器、大量工人分工协作——的工人每人每个工作日平均生产 1000 只杯子;而不和资本结合的工人,只能使用简陋的工具(相信大家都去过陶吧),劳动生产率很低,生产一只杯子所需的劳动时间很长,假设每个工作日只生产 10 只。
这个例子根本不是“原来每天产量是10只,价格为1元;后来每天产量为1000只”,这个例子里根本没有“原来”和“后来”之分。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0-13 14:08
17# 百十一
-------用两种不同方法生产的产品,本身就是不同类产品,而且价格也完全不同,例子太多了:
-------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成衣,50元一件;如果让个体裁缝用同样布料加工一件式样相同的衣服,加工费都不只一百元,否则他不理彩你。这就是市场,价格低于成本没有人干。
-------也是人大论坛上,有一个帖子说,在日本,糙米用原始方法去壳而成,而精米是用机器加工出来的,原料是同一种谷子,糙米价格却是精米价格的十几倍。
-------印刷厂用机器印出来的字画,一幅几块钱,如果想让画师临摹同样一张画,没有几千块他不干。
-------机器织染的精美绣品,一张几十块;而人工绣制的绣品,卖几千上万块,两者图案相同,质地相同。
--------同时同地,一部分人用手工生产,另一部分人用机器生产,竟然卖同样价钱?你说几个例子看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32978&page=2&from^^uid=1123236
1 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原则上要根据个体劳动来确定市场价格;所以一般不会出现成衣只卖50元,而加工费却不止100元的情况(除非是打折产品)。
2 特种糙米和普通精米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所以不能做简单比较。
3 前着是“印”出来的画,后者是“临摹”出来的画,价格当然不同。
4 前者是“染织品”,后者是“绣品”,价格当然不同。
5 相同的棉布,“一部分人用手工生产,另一部分人用机器生产”——它们的市场价格当然相同(除非搞恶性竞争!)。
所不同的是,前者较低的价格总额中只包含工资,而后者更高的价格总额中产生了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