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记 发表于 2010-10-17 00:35 
hj58 发表于 2010-10-15 21:34 
——“依据比如说劳动时间,劳动复杂程度,劳动强度”
很好。那请你说一下如何测量劳动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
我们很容易测量劳动时间,一旦你告诉了我们如何测量劳动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我们就能够计算出劳动价值了,我们就能够用客观数据来检验劳动价值论了,也许还能够拿到明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学历太浅,冒昧解释一下您提出的问题。首先,计算和测量我认为不是一个概念。从数学的角度讲,定义一个集合,在这个集合之上定义关系。再此基础上,在定义运算。那么从数学意义上来讲,集合元素之间就可以运算了。这里的运算不是指的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加减乘除,而是在集合与关系之上定义的。比如集合{黄教授,黄教授妻子},关系{爱}。如果我在此集合上定义一个运算,显然可以进行计算,只是运算的结果不能变成熟悉的数字而已。这里说一下:加减乘除本质上讲是一种运算,而且是满足了一定性质的运算,比如完备性(实数参与运算后结果仍然是实数)。
而如果想把这种爱关系,映射到我们熟悉的实数集合,显然能够定义我们需要的加减乘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能映射到实数集合上的数量关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英文翻译过来是完备性、传递性、可替代性、可分解性、单调性以及连续性。这样才能映射。显然爱关系不能满足这些性质,如何能映射到我们熟悉的数量关系?更进一步来说,既然数量关系都不能映射,何谈加减乘除(王书记指的计算就是这个吧?)?
其次,测量,王书记的意思是想找一个比如距离、长度等来刻画元素之间的关系。但是爱关系是不能数量化的,上面我已经提到了。
既然这样,劳动复杂程度,劳动强度就不可能映射到数量关系,只能在劳动的集合里面进行运算,变换。从直观的量化上,劳动价值论的就已经输给效用理论。更不用说数学基础上了。如果不能转化为实数集合上的关系,进而进行运算,试问如何能在实践中利用数量关系进行检验?(换一句话,既然压根儿没法和1,2,3这些
数的关系建立联系,加减乘除就更是免谈,那么显然在实践中没法靠计算进行检验。比如利用统计学,统计出来的数据还是实数,如何比较?如何为经济决策提供支持?)
所以,王书记,我认为如果你能找到这种数量联系,必然就解决了劳动价值论最大的硬伤,诺贝尔奖肯定没问题!
PS.还有澄清一下如下概念:比如定义我喜欢苹果是1,喜欢梨子是2。目的不是为了做加减乘除,只是为了表达一种比起苹果来,我更喜欢梨子。但是事实上这里的1,2是不能做加减乘除的。因为那是无意义的。这种数据在统计学上的ordinal scale,表达的是一种序关系。所以不能够随意的给爱关系定义数,然后就说量化了。比如定义黄教授爱妻子为1,黄教授爱家里宠物为0.5,然后来进行加减乘除。显然是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