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705 5
2010-10-12
《论语》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说即使早上才知道真理,晚上就死去了又有什么呢?
我不敢苟同。
      
       正如卢梭所说的一样:“我承认,经验总是有用的。但是,只有我们前面还有光阴时,它才有用。死到临头了,难道还去学习怎么生活吗?”

       所以,“有时拥有知识反而没有蒙昧无知好。”“对于老年人来说,唯一应该学习的,就是学习怎么死亡。”
他还说“逆境当然是位出色的老师,但是,他索取昂贵的学费,而从中获取的收益得不偿失。而且,没等从这晚到的教学中学有所成,运用它们的机会转瞬即逝。”

       那么,真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吗?如果学了却没有机会用,学习的意义又何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12 10:29:39
我觉得你不能只注重表面上的意思,我相信古人也是为了表达一种在看清了某种真理后,为了表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而抒发的情感,只是这种情感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因此,便有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代表群众的眼光。嘿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2 10:52:25
我极其同意二楼,因为我常常就有这种情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2 11:05:11
何不把“朝”视为少年时代,“夕”视为老年时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2 14:36:04
对真理的价值评价,因人而异,
有些书呆子或者一根筋追求真相,只有掌握了真理才能让他们安心,
明显的看不开,放不下,这和守财奴、恋权者、贪酒者、好色者有什么区别?
只是追求的东西不一样,本质上,一样的贪婪。
沩山老人曾言: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我们不把希望和感情寄托于外物,它们怎么会妨碍我们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2 22:23:34
信仰都是超越生死的。求道得道,死算什么?
“道”,不是我们说的真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