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0-15 15:03 
看来有必要引入实例来做定量的分析:
个体手工劳动时,每个劳动者100小时劳动可以(净)生产10米棉布;从而价格总额是100(单)元——并且全部成为劳动报酬。
使用机器后,每个劳动者100小时劳动可以(净)生产100米棉布;按照“最小化”原则,这100米棉布的价格总额也是100(单)元。
如果现在的劳动报酬仍然是100(单)元;那资本家的利润从哪里来?机器的费用从哪里来?现代化企业从哪里来?……
而如果现在的劳动报酬也要“最小化”,那他们如何“过上更好的生活”呢?……
一个资本家的利润,是从生产着相同产品(使用价值上具有代替性)的其它资本家的成本耗费中来,因为这个成本耗费使产品价格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从而使这个资本家能够在市场上以这个价格出售,并从中获得一定利润。因此我曾说过:低效劳动为高效劳动创造价值。
对于机器费用的补偿也是如此。
关于劳动报酬,从劳动报酬所包含的成本来看,它同样需要最小化,但这个最小化却要比物的价值(耗费)的最小化更慢一点,所以就算报酬所包含的价值(成本耗费)更小了,但它所包含的购买力也是提高了的。对此,本人的《代价补偿价值论》中曾有过专门探讨。
假如一个劳动者的报酬所包含的成本较高,那么谁来承担这个成本?比如,谁都知道,公务员的工资很高,那么就会体现为回到家税收的增大以补偿回到家花在公务员身上的这些成本。因此,当一个劳动者的工资包含更大成本时,必定要由另外一个劳动者来承担这些成本,从而使这个劳动者的实际报酬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