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386 7
2006-06-03
<DIV>
<P align=left><FONT size=4><B>以下是引用</B><B><I>ccggqq</I></B><B>在</B><B>2006-6-1 22:39:00</B><B>的发言:</B><o:p></o:p></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土壤是指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o:p></o:p></FONT></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o:p></o:p></FONT></FONT></P></DIV>
<DIV>
<P align=left><FONT size=4><B>以下是引用<I>张三李四</I>在</B><B>2006-6-2 13:00:00</B><B>的发言:</B><o:p></o:p></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曹兄,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你认为这里被定义项和定义项不“同义”?你还是看看我在楼上的发言吧。<o:p></o:p></FONT></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顺便说一句,你这里的第二个定义,不是种加属差定义,或者说,“真实定义”。但是有的朋友以为“真实定义”之外的定义就不是真的定义,那恐怕是没有理解亚里士多德那里“真实定义”的含义</FONT></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o:p>===========================</o:p></FONT></FONT></P></DIV>
<P><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就知你会这么说,但是没想到你会说这两定义不是“属</FONT>+<FONT face=宋体>种差”的定义。第二个定义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是种差——即性质是什么,“物体性质”是属,表明惯性是物质的某种性质。<o:p></o:p></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其实你说所有定义都是同义重复没有错,定义嘛,本来就是给事物取名字,可是呢在文字和语言上与在实际中不同,实际中能用手指着一物说它是“牛”或说是“它”,而文字和语言不能这么做,其结果是所谓的定义只能是“</FONT>A<FONT face=宋体>是</FONT>A<FONT face=宋体>”,这自然是同义重复。但是你混淆了一点,说所有定义都是同义重复只是哲学批判,批判本身只是指出概念逻辑的缺陷,而不否认概念逻辑的正确性。在概念逻辑上除少数概念外,其它的必须按“属</FONT>+<FONT face=宋体>种差”的方式来定义,否则视为同义重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属</FONT>+<FONT face=宋体>种差”在本质上是按“质和量”的哲学规定来描述事物的,其中的内涵就是质,外延就是量;二:“属</FONT>+<FONT face=宋体>种差”是映射关系“</FONT>A=a<FONT face=宋体>”,而同义重复是复制关系“</FONT>A=A<FONT face=宋体>”。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现在的生物学不承认“人”有定义,因为找不出“人”的内涵——即“人”特有的本质,但是人又不属于会得同义重复(类定义)才能定义的概念。<o:p></o:p></FONT></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我发现你们信奉西经的和信奉马经的一样,都有“自恋”症,总是将别人对你们缺点的批判当成对你整个理论的否定,这不好。<o:p></o:p></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均衡的确是西经中的很基础概念,也许的确很难按“属</FONT>+<FONT face=宋体>种差”的方式来定义,所以你们说均衡是不动点,是交叉点等等都是可以的。那么我(们)批判你们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你们没有告诉我们均衡要表达的那个状态是哪个状态。你们只说了均衡是状态,而没说均衡是什么状态,这就不对了。其实我定义价值是商品的量也有类定义之嫌,但是没人批判我这是同义重复,因为别人都知道我只能这么重复定义。我这定义中就指明了“某某”的量,而西经的均衡定义中就没指明“某某”的状态,只是说均衡是状态,是个点。当然如果你们能证明或者人们知道那状态、那个点只有唯一一个,那么西经已有的均衡定义是可以的,但是事实不是这样。</FONT></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一旦你们按“均衡是‘某某’状态”来定义均衡,我敢肯定,均衡点与我或马克思讲的平均点是一致的,因为西经实际上在说均衡是在完全竞争下最后趋于的那个状态。西经很难定义均衡在于其理论要论证的就是竞争导致均衡,这样自然就不能依“均衡是在完全竞争下最后趋于的那个状态”来定义均衡了。你们不惜将争论转化成说概念逻辑是错的,其实也只在于回避这个诘难(你们的确知道西经问题所在,死不认帐只在于自恋)。在“平均利润、平均工资、平均税金”决定的这个点上大家都获得平均利益,自然双方都满意了。你们坚决说我的“均衡”的点不是西经的均衡点,不是你们不知道只有这个点才能使双方都满意,或者只有这个点才是博弈的最终归属,而是自恋症的使然。你们和信奉马经的人士一样,都患了自恋症。——自恋者必自悲,所以你们欣然相信博弈论讲的均衡,就不相信中国人讲的均衡,欣然相信马克思讲的价值,就不相信中国人讲的价值。<o:p></o:p></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与你们在概念逻辑上纠缠,没别的,只是想逼你们多了解一点这方面知识,让我们能更方便交流。我对西经是了解甚少的,我只希望你们能从均衡定义的</FONT>N<FONT face=宋体>个版本中找出几个指明了“某某”状态的定义来,这对我的学术研究很重要。我不再想与中国的马克思者们对话了,我要看看西经的均衡点与我的平均化规律决定的那个点是不是一回事,以便与西经对话。<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4 4:41:3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6-5 08:47:00

阁下对整体系统的认识还是初中生的阶段,希望按我短消息中的建议,好好学习我说的相关学科理论。我在网络上查找阁下的资料,知道阁下好象是无线电出身,我这样指正阁下:不要以为在一个用数量众多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的相互影响制约的复杂的电路的每个元器件的工作点是平均或将要趋向于平均。这个是不可能的,理论和现实上都是不可能的,。我想用这个阁下了解的专业来说明问题,比用阁下不了解但以为了解的领域的专业问题来说明。阁下比较容易消化。

阁下的思维精神可嘉,但效果很离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5 11:29:00

老曹,说你外行吧,你还别不服气。你以为在后面拖个“。。。。。的性质”就是“种加属差定义”了?笑话。那么我把“均衡”说成是“什么什么”的“状态”是不是就算给出一个均衡的种加属差定义?这倒简便的很,想不到当个逻辑学家或者语言哲学家竟然有这么容易,小学毕业认识汉字就可以了,呵呵。

“性质”“状态”这一类的名堂,是不可能有“真实定义”或曰“本质定义”的。你倒是给我找出一个“惯性”或者“均衡”来看看?这不过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性质”或者“状态”,也根本不是比“惯性”或者“均衡”更大的“类”。亚里士多德说得清楚,这样子的概念只可能“语词定义”,也就是说,真实世界中并没有一个叫做“惯性”或者“均衡”的东西,而是我们规定了某一种状态或者性质叫做“均衡”或者“惯性”。

定义,不论是“属加种差定义”或者语词定义,或者其他定义方法,都必须是“同义反复”。具体形式必须是“A是B”,其中A与B在内涵和外延必须完全一致。“A是A”是同语反复,不是“同义反复”

至于你的大段“哲学”描述以及对“西经马经”的评论,说得难听点,你根本就是在卖弄你的无知。老曹,不懂不是你的错,不懂装懂就是你不对了。作为老朋友,我劝你一句:不要去讨论那些你根本不懂的问题,推销推销你的什么“头规律”吧,也没人拦着你。忠言难免是逆耳的,呵呵,你听得进去呢就听个一句半句,听不进去也就算了。

原本你这个帖子丝毫没有回复的价值,之所以回复你,是因为我还有那么三分敬重你-----不是敬重你的学问,而是敬重你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6 01:23:00
以下是引用hyundai_ok在2006-6-5 8:47:00的发言:

阁下对整体系统的认识还是初中生的阶段,希望按我短消息中的建议,好好学习我说的相关学科理论。我在网络上查找阁下的资料,知道阁下好象是无线电出身,我这样指正阁下:不要以为在一个用数量众多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的相互影响制约的复杂的电路的每个元器件的工作点是平均或将要趋向于平均。这个是不可能的,理论和现实上都是不可能的,。我想用这个阁下了解的专业来说明问题,比用阁下不了解但以为了解的领域的专业问题来说明。阁下比较容易消化。

阁下的思维精神可嘉,但效果很离谱。

没有人对相关学科的理解比自己研究的学科的理解还深入,过多说我对系统论的了解不够没有实在意义。你不应该因牛顿、爱恩斯坦对哲学的了解不如哲学家而批判他的理论不该改变的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继续说惯性定律不该违反了“力是运动的原因”这一哲学规定。

我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我说“能是一种量”是很多学物理学的人士居然说我说错了(不知阁下看到这一贴没有)。

如果你直接从经济学角度批判我的平均化规律错了或不完美,那是有意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6 01:55:00
以下是引用张三李四在2006-6-5 11:29:00的发言:

老曹,说你外行吧,你还别不服气。你以为在后面拖个“。。。。。的性质”就是“种加属差定义”了?笑话。那么我把“均衡”说成是“什么什么”的“状态”是不是就算给出一个均衡的种加属差定义?这倒简便的很,想不到当个逻辑学家或者语言哲学家竟然有这么容易,小学毕业认识汉字就可以了,呵呵。

“性质”“状态”这一类的名堂,是不可能有“真实定义”或曰“本质定义”的。你倒是给我找出一个“惯性”或者“均衡”来看看?这不过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性质”或者“状态”,也根本不是比“惯性”或者“均衡”更大的“类”。亚里士多德说得清楚,这样子的概念只可能“语词定义”,也就是说,真实世界中并没有一个叫做“惯性”或者“均衡”的东西,而是我们规定了某一种状态或者性质叫做“均衡”或者“惯性”。

定义,不论是“属加种差定义”或者语词定义,或者其他定义方法,都必须是“同义反复”。具体形式必须是“A是B”,其中A与B在内涵和外延必须完全一致。“A是A”是同语反复,不是“同义反复”

至于你的大段“哲学”描述以及对“西经马经”的评论,说得难听点,你根本就是在卖弄你的无知。老曹,不懂不是你的错,不懂装懂就是你不对了。作为老朋友,我劝你一句:不要去讨论那些你根本不懂的问题,推销推销你的什么“头规律”吧,也没人拦着你。忠言难免是逆耳的,呵呵,你听得进去呢就听个一句半句,听不进去也就算了。

原本你这个帖子丝毫没有回复的价值,之所以回复你,是因为我还有那么三分敬重你-----不是敬重你的学问,而是敬重你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实话跟你说吧,我那两个例子就是从一本“形而上学导论”上抄下来的,网上也查的到,是专门介绍“属+种差”的例子。之所以精心挑选这例子,就是因为从你们在经济学的争论上已看出你们死争的本领。

至于“亚里士多德说得清楚,这样子的概念只可能“语词定义”,也就是说,真实世界中并没有一个叫做“惯性”或者“均衡”的东西,”,你自己去问问你们人大的哲学教授,看这话是什么意思!你乱谈什么琴的?这话是说自然中没有“惯性”或者“均衡”这中存在,是说“惯性”和“均衡”同“牛”和“马”不一样。这话没有说“词语定义”不是定义,只是在给定义分类。

至于“A是A”是同语反复,不是“同义反复”,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说我那两个例子不是“属+种差”的定义,我有专门的哲学书和文章证明它们是“种差+属”的定义,你拿个说它们不是“种差+差”的证据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6 13:30:00
阁下:你说:“没有人对相关学科的理解比自己研究的学科的理解还深入。”既然知道就好好做你的本行。想当然的事情少做点。会消化不良的。还是我在回复阁下短消息里的那句话:“眼界是见识的前提”开阔了你的眼界再做想当然的理论思辩。你不是鲍利(思维极度清晰的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奖获得者。怕你不知道。),少做点哲人王的白日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