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到底存不存在
"道恶乎往而不存?"大道到底通向什么地方?我们坐在车上或者到山里边走路,那条路到底通向什么地方?我们人生的旅途到底走向什么地方?我们求道的路径在什么地方?目标在什么地方?这个道到底有没有?大道怎样运行的?
大道是在运行的,我们对宇宙的看法,一个是时间的无限,一个是空间的无限,都是一个运动性。离开了运动就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用列宁当年的话来说,没有离开时空的运动,也没有不运动的时空。时空就是运动的一个坐标,运动必须在时空的坐标上才能表现出它的运动。说起时空,时间就离不开空间,离开空间到哪里去找时间呢?它都是在这中间表现。
既然是道在运动状态当中,那么我们找得到一个运动状态中的道吗?找不到。那它又存在于什么地方呢?佛教中说"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学佛的人都想抓住这个不动,但是又有什么是不动的?一个念头来,一个念头去,一件事来,一件事去,都是在运动生灭之中。老佛爷天天在说无常,孔夫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个无常你怎样能抓得住?"大道恶乎往",是说大道总在运动迁流之中。为什么又说它"不存"?到底这个道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啊?说不存在,那我们还修什么道?成什么道业?说它存在,又存在于哪里呢?到底这个道,该怎么去理解呢?
庄子在这里只是不断提问,自己不作结论。他通过这些问题去打开别人的思路,让各人在自己的思维感觉中去把握。道存在也好,不存在也好,都需要自己用心去琢磨。
"言恶乎存而不可?"前面的问题还摆在那里,这里又是一个问号,又在给我们提问了。你要去找答案呢,实际上答案就藏在问题里边,就像禅宗的机锋转语一样。我们的语言留得住吗?常言道"覆水难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们的语言要想得到别人认可不容易,除非在权力之下,顶头上司说的就是真的,不然的话,即使你说的是真话,人家甩你两个袖头子,也就给你抹了。
现在让你说真理在什么地方,说不清道不明啊。真理到底存不存在?我们的语言、言论、思想到底怎么样才达到标准?怎样才使我们不犯错误?我们经常都处于被别人批判的状态。用禅宗的话说,就是有言就错,出口就错!那么怎样才是不错呢?
逃不出庄子贴的标签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大道往往隐遁乃至消失在那些有小成就的人身上,言语的真义往往会被浮华的辞藻所遮蔽,所以这才有儒家与墨家的是非之争,互相攻击对方的观点。
"道隐于小成",我们看有些人打坐,说自己突然发光了,能够入定了,自己辩才无碍了,写了好多书了,名声在外了,有好多人供养了,但往往就是在这些小成就面前,你就裹足不前了。在一点点荣誉、一点点成绩面前就不行了。
"言隐于荣华",这里的"荣华",既可以指华丽的辞藻,也可以指说话人拥有的荣华富贵。成都有句俗话:"当官不带长,打屁都不响。"因为他荣华了,他说话就响亮了,但是真话、实话,恰恰就在这荣华富贵之中隐遁了。用这里的话说,唐宋八大家、苏东坡、司马迁等的文章写得漂亮,但美中有没有道?它藏在里边你怎样把它找出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表象看到本体,我们怎么通过表象看到里面的本体?
我们经常看这个歌星、那个影星在电视里回答问题,你问他珠穆朗玛峰在哪里,回答说在美国,就给你开这些黄腔。遇到这些人,你没有办法。我们也知道有些领导同志开黄腔,我们都没法过问。为什么呢?"言隐于荣华"嘛。
但是在"荣华"中的语言到底管不管用,是不是真理?谁去管那么多呢?特别是单位里领导说话、老总说话,你还敢说他不对?他说一句要顶一万句,肯定永远是对的!领导说话就是对的。你说不对,就是你不对,你的饭碗就没有了。这在社会生活中是个真理。除非像刘邦那样的领导,有虚怀若谷的心胸,善于改正错误,愿意听不同意见,为了打天下,为了最大的利益,把自己的成见放下,这样面对他的语言才不"隐"。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我们要反复咀嚼这其中的味,因为要通过我们自己的语言来讲《庄子》中的话,很多还是不容易说清楚的。本身就说"言隐于荣华"嘛!所以还是那句话:"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音"。我们说话也逃不出庄子贴的这个标签。
正是因为这样,"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儒家和墨家的是是非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就是你认为错误的东西,我要说成是正确的,你认为正确的东西,我偏要说成是错误的。你要说我错了,我可没错,你才错了。就跟斗鸡眼似的,不管你说什么都是错的,先骂回去再说。我们自己的东西肯定都是对的,错误也都是对的。"文过饰非"这个成语,就是世间实相,众生的实相。我有错误,都要找一万条理由证明是对的,找种种客观原因,找种种理由来证明我是对的。你要说你的是对的,你的东西我可以找一万条理由证明是错的,而且是头头是道。所以我们看这一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在我们生活当中,从古到今,俯拾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