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5974 3
2006-06-07
4月27日,在新浪网“经济学人”论坛(http://forum.stock.sina.com.cn/cgi-bin/view.cgi?gid=6&fid=1453&thread=41078&date=20060427)的辩论中,“老顽石”提出(丁礼庭845352积极响应)了一个论点――“中国目前处在国家资本主义社会历史阶段”。他说:“我认为,从经济制度上看,我国目前基本上是处于国家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资本主义,是指国家占有生产资料(资本)的一种思想、理想或者说主义。它产生于近代社会。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就是指以国家为一个主体单位,对国内生产资料(资本)实施占有的一种社会制度。说白了,国家或者说政府就是资本的所有者-资本家。在这种社会制度之下,国家对生产资料(资本)享有占有权、使用权、分配权、处分权、收益权,以及对收益的分配权等等权力。因此,在一个国家中,当由国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或者说在全国的生产资料(资本)总量中占有半数以上,并同时建立起维护国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的社会制度以后,这个国家也就进入了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之中。”
对此,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中国目前不是国家资本主义。也不是与国家资本主义相区别的其它资本主义形式。
当我们需要讨论一个社会的性质,自然先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然后,我们才能对我国社会目前的性质与特征进行判断。因此,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

当我们面对一个社会谈及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时,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1,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2,是指与某种生产力特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3,是指与某种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制度;4,是指与某种生产方式与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
现在我们根据上面的理解来分别回答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首先是指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在历史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区分为五个不同时期:1,生产力主要表现为以集体形式存在的劳动力,这就是原始社会生产力。2,生产力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但劳动力可以以个体方式形成生产力。这就是奴隶社会生产力。3,生产力表现为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这就是封建社会生产力。4,生产力表现为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5,生产力表现为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即社会主义生产力。与封建社会生产力相比,资本主义生产力也是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区别在于封建社会生产力是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则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而起主导作用。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因而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要求也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方面的要求,表现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要求。
二.资本主义是指与资产所有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或剩余价值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主要是指体现资产所有权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与经济制度。几百年来,资本主义生产力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制却基本未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怎样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呢?是通过经济体制来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突出表现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生产资料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劳动者只占有自己的劳动力,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就表现为生产资料方面的要求,表现为资产受益的要求,也就是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要求;这种要求是相对稳定、存在于整个资本主义时期,存在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满足生产力发展要求是通过经济体制,首先是通过微观经济体制即企业制度来实现的:在资本主义前期,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形式是资本家独资经营企业,与此相适应的是传统企业制度;在资本主义后期,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形式是股份制企业,与此相适应的是股份制企业制度。从传统企业制度到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变化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满足生产力发展自然要求的过程。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资本家个人占有的生产资料满足不了社会生产的需要,客观上需要有一种制度能化零为整,把各个资产所有者占有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对生产资料整体性的要求,股份制恰恰适应了这种需要。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通过经济体制的变化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企业制度,无论是传统企业制度,还是股份制企业制度,都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在传统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由资本家自己生产经营,企业生产成果也归资本家个人所有,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要求得到了直接的体现;在股份制条件下,由于采用了股份这种按资分配形式,明确区分了不同股东由于资产投入量的差别而形成的分配上和管理上的不同利益要求,从而较好地满足了资产所有者在合资条件下对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通过经济体制的不变(就体现资产所有权而言,资本主义企业制度没有发生变化,同属于产权制度)和变(就体现生产社会化要求而言,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发生了变化)来满足生产力发展特殊要求的,经济体制变和不变的有机结合,全面满足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和社会要求。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它的生产主体是资产所有者,它的生产目的就是形成和占有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表现为以资本面目出现的生产资料吸收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量而不断增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力价值不变,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量的盈亏变化。
三,资本主义是指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即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或国家体制。资本主义国家机器,本质上是体现资产阶级当家作主要求的政权形式。
四,资本主义是指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及相应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
首先,社会主义是指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力表现为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这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力。我国之所以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因为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形成了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的新兴生产力--即社会主义生产力。我们说,我国生产力是落后的,这里的落后指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我们说,我国的生产力是新兴的社会生产力,这里的新兴的社会生产力指的是生产力中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相互关系而言。我国能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依据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是生产力结构特征,因为相对生产关系而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只是社会生产力的量的差别,生产力结构的差异才是社会生产力的本质区别或阶段性区别。社会主义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生产力,它的发展要求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有根本区别的:它的发展的特殊要求主要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要求,而不是资产所有权的要求。
其次,社会主义是指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特殊要求的经济制度--主要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所有制形式及相应的经济制度--微观经济制度与宏观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所有制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两个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或股东,生产劳动也属于资本家或股东。社会主义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每个劳动者都成为生产资料公共所有者。也就是说,每个劳动者都可以(在不损害公有资产的前提下)利用公有的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因此,社会主义劳动力不再需要作为商品来实现;由于生活消费的个体性质,劳动者的劳动力属于个人,当然,投入企业的生产劳动也属于劳动者个人了。这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需要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因所在。既然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要建立按劳分配制度,当然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因此,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的特征就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以生活消费的个体性为基础或以劳动力个人所有为基础)+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再加上与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需要相适应的宏观经济体制,也就形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整体。社会主义生产本质上是消费价值的生产。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独立完整的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唯一的生产主体。由于劳动者同时也是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劳动者完全可以利用公有的生产资料,和其它劳动者一起,通过自己劳动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因此,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劳动力虽然也归个人所有,但他们不再需要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了,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不再需要以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现,他们的利益要求也不再表现为劳动力所有权,而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并表现为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社会主义生产过程表现为以个体生活为基础的劳动者利用公有的生产资料,通过自己劳动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公有的生产资料价值量保持不变,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生产劳动价值量的多少变化。
第三,社会主义是指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即劳动者当家作主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和相应的国家体制。关于这一点,由于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同时即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无须多说。
第四,社会主义是指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层建筑方面。存在决定意识。当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形成的时候,也就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在这里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
第三个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当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力时,我们首先碰到的是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历史前提和客观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领导广大劳动人民成功进行革命的结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社会主义并没有消灭生活消费的个体性,这又是社会主义相同于资本主义的地方。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个体所有制的同时并存。社会主义生产力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
社会主义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力都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个方面形成的,区别在于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不同:“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马恩选集》第一巻266页),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劳动力处于从属地位;而社会主义生产力恰好相反,是生产劳动、从而劳动力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则处于从属地位。这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出发点。
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的发展要求当然也主要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权利要求:一种是生产资料方面的权利要求,另一种是生产劳动方面的权利要求。前者即资产所有权,后者即劳动所有权。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因而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始终得不到体现。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被消灭了,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社会生产主体;同时也由于公有制本身消除了人们在资产占有方面的差别(至少在同一种所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劳动者的权利要求不是表现为资产所有权,而是劳动所有权。这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特殊要求,亦即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自然要求则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相似,具有多样性和差别性,而且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在这里我们无须多说。
社会主义生产本质上是一种消费价值的生产,而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上是一种剩余价值生产。消费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就构成了两种社会生产方式最基本的区别。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资产所有者,消灭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也消灭了资产所有权赖以产生的基础。没有资产所有者,没有了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当然,剩余价值生产也就缺乏存在的理由或根据。相反,社会主义虽然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却没有消灭生活消费的个体性,而生活消费个体性决定了人们在消费需要和劳动所有方面是存在着差别。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虽然不存在资产所有权的要求,却存在劳动所有权的要求,社会主义生产不需要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却需要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两种生产方式的基本区别突出地表现为生产主体及利益要求的区别,表现为社会生产目的的基本区别,表现为社会总产品构成的基本区别,从而也必然表现为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区别: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生产主体 资产所有者 劳动所有者
利益要求 资产所有权 劳动所有权
生产目的 剩余价值 消费价值
社会总产品构成 C+V+M C+G+X
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消费价值规律
其中:G为公共需要价值量(简称为“公需价值量”)X为消费价值量

总起来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可以用四个方面来回答:其中,“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生产力”是答案最重要的基础,“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特殊要求的经济制度--主要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所有制形式及相应的经济制度--微观经济制度与宏观经济制度”则是答案的基本内容。而“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即劳动者当家作主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和相应的国家体制”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层建筑方面”是社会主义概念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 目前我国社会的性质与特征

当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就可以具体地分析我国社会的性质与特征了。
1, 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劳动起主导作用。
对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从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具有多层次性。关于这一点,经济学家们已经研究得够多的了,在这里,本人不想重复;从生产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考察,就社会生产力的结构特征而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与西方国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具有共同点:这就是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既有落后的一面(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又有先进性的一面(就生产力两个方面生产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来说)。这就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情况。由于决定社会生产力性质的是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不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从生产力角度而言,我国确实具备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与条件。
2,我国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农业是基础。在我国经济中,农业占有很大的比例。那么,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制度是什么性质的呢?首先,我国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是公有的;其次,在农业生产责任制条件下,我国农村实行“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分配模式。从这种模式我们不难知道,我国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本质上是体现“谁劳动谁所有”的劳动所有权的劳权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的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不再是什么剩余价值生产方式,而已经是一种消费价值生产方式了。因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的农业生产制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我国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外资企业基本属于资本主义。
4,在大量的私营企业中,也存在着少数规范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5,我国的绝大部分私营企业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不规范的生产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私营经济,而在企业改革中,我国也进行大规模的私有化,乡镇企业,许多集体企业或大集体企业,中小型国有企业等等,基本都私有化了。现在可以这样说,我国的私营企业是多如牛毛。那么,这么多的私营企业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呢?我的回答是:除了少数企业是规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外,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事实上我国并不存在足够的雇佣劳动者。由于我国土地是公有制的,并采用劳动者个体经营方式,因此,广大农村劳动者不是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也就是说,处于农村的大量企业表面上虽然也采用剩余价值生产方式,事实上却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我国的私营企业没有工会,这表明广大劳动者也没有把自己所在的企业看作唯一的生活来源。干得好就干干,干得不好就拍屁股动身,这是中国私营企业最常见的现象,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我国的广大私营企业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非农村经济中存在的私营企业的性质,应根据就业人员的状况来确定。企业员工的成分如果多为没有生活来源的雇佣工人,其性质就视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绝大多数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或有生活来源的其它人为员工的,这种企业也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不规范的生产模式而已。
6,我国的国有企业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对于这一点,应该是十分明白的。尽管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有了27年的时间,但是,改革后的国有企业生产模式依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产权制度”,这与改革前的国营企业生产模式并没有什么两样。国营企业生产模式,作为典型的苏联模式,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它包含了所有制与企业制度的对立:在国有制条件下,企业不存在资产所有者,而产权制度确立的生产主体是资产所有者;在国有制条件下,企业不存在资产所有权,只存在劳动所有权,但产权制度却是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国有的生产资料具有大范围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的企业不能作为独立的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只能作为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但产权制度却是适合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虽然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我们也曾经进行过打破产权制度的改革,但最终还是走到了强化或更新产权制度的道路上来了。用股份制取代国营企业制度,就企业制度的性质而言,并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始终是产权制度――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产权制度,始终是与生产资料国有制相对立的制度。因此,我国的国有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
7,我国的国有企业更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改革后的国有企业由于依然建立了产权制度,因而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那么,建立产权制度的国有企业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呢?回答也是否定的。产权制度,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建立了产权制度的国有企业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呢?因为国有制本身否定了其资本主义性质。我国的国家所有制,本质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所有制形式。这一所有制形式的存在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的国有企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决定了我国的国有企业不能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样是国有企业,我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是有性质区别的: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产生的,它体现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劳动者利益要求,而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只是为了宏观调控的需要而产生的;我国的国有企业实质上的主体应该是劳动所有者,或以劳动所有者为基础的,而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的主体实质是资产所有者或以资产所有者为基础的;我国的政治体制体现的是劳动者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要求,而西方国家政治体制体现的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两者的环境也不同。
8,我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对于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情况有所变化,而且目前政府官员中的腐败现象也相当严重。但是,我国政府作为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体现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总起来说,我国的政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我国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是一头;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与少数私营企业也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这是另一头。而占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则属于不规范的生产方式:既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也还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不规范的生产方式,或者会走向灭亡,或者会向某种规范的生产方式过渡。因此,与其说是不规范的生产模式,不如说是处于过渡中的生产模式。也就是说,作为我国经济主体的大量非农业经济,就整体而言,实质都是不规范的生产模式,或者说是处于过渡状态的生产模式:不仅建立产权制度的国有企业是不规范的生产模式,同样,建立产权制度的广大私营企业实质也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也是一种不规范的生产模式。
9。,国家资本主义之说为什么不能成立呢?
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实践中的存在有两种情形:第一是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国家资本方式来组织社会生产,以满足资产阶级整体的利益要求,这在西方国家,在特殊情况下确实出现过;第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取得革命胜利之初,资产阶级尚未消灭,国家利用既有的企业及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组织生产,以恢复国家的经济实力,这也可以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因为这里虽然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但是,资产阶级尚未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尚有其基础。在目前,首先是我国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依然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这是“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成立的基本原因之一;其次,我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也有性质的区别,其国家所有体现的广大劳动人民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这是国家资本主义不能成立的原因之二;第三,国家所有制本身就消除了国有企业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可能性。所谓的“主体缺位”正是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剥削者,消灭了资产阶级,因此,即使建立了产权制度,但也因为企业不存在真正的资产所有者而不能形成真正的剩余价值生产。

三, 我国社会发展的两种前途

通过对我国社会性质的分析,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目前我国社会既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体制和经济基础,又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外资经济与少量的私营经济,而处于主导地位的大量非农业经济则是不规范经济,或处于过渡状态的经济。这就是目前我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由于现在我国仍然处于改革过程中,清醒地认识我国的社会性质与特征,这对于我们认识我国发展的不同前途,避免出现大的波折,促进我国社会向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们必须了解的主要问题是:在目前情况下,中国的发展前途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推进改革,才能使中国向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
1, 中国能不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在27年的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我们由公有制范围内的企业制度改革转变为所有制本身的改革,事实上走上了私有化的道路。在学习温州模式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大多变成了管理者的私人企业,在“抓大放小”的改革中,大量的中小型国有企业都放到了私人的手中。在产权学派的主导下,我国的经济改革最后终于走向了私有化进程。按照目前这样的发展方向,中国似乎有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可能。然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中国是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更不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首先,从18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如果中国可以走资本主义道路,那么,早在孙中山到蒋介石时期,就已经发展起来了,又怎么会轮得到共产党取得国家政权呢?
其次,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就必须建立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要建立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基本前提是必须使我国7-8亿劳动力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显然是不能做到的。因为如果有谁真的进行这种努力,那无异于自掘坟墓,迟早都会被消灭的。
第三,西方列强和国际资本也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成熟的资本主义虽然进入秋冬时节,但依然处于强壮状态,未经过资本主义洗礼的中国如果选择资本主义道路,那么,在大开放的条件下,新生的资本主义婴儿必定会被西方列强、国际资本扼杀在摇篮里的。西方固然不希望中国的社会主义能够继续下去,但同时也不希望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因此,不论中国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都会千方百计阻止和扼杀中国的发展的。
改革开放已经有27年的历史了,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也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而目前的私营企业更是多如牛毛。但是,我们所看到的私营企业的发展却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性质的区别:绝大部分的私营企业长期维持着小规模的简单再生产状态,与农民养母猪差不多;私营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简单复制;企业体制存在根本性缺陷,劳动者最基本的利益要求得不到保障,许多企业所以能够生存靠的是偷税漏税和克扣职工基本利益保障形成的利润;我国的私营企业不仅没有真正的雇佣工人,同时也缺少真正的资本家,更多的是以积累货币为目的的收藏家;在一个地区,一个乡镇甚至同一个村,同种产品同样规模的企业可以长期并存;许多企业的建立和存在靠的不是产品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是某种人情关系。以这样的企业,我们怎能与外资去竞争呢?谈到私营经济的发展,人们因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兴高采烈,不断地肯定私营经济的发展方针,却忽略了投入产出水平的下降。江苏学习浙江,乡镇企业都私有化了,经济总量确实是增加了,但是,投入产出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本来是一个村办企业,私有化之后,同样产品的企业变成了二个、三个,甚至更多,经济总量能不增加吗?但是,这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却严重地浪费了资源。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得可怜,采用这种铺摊子的方式,以追求经济总量为发展目标,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到后来用不着别人来打倒,自己先扒下了。
2,中国的发展前途只有两个:或者成为社会主义强国或者成为新的殖民经济
中国不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那么,除此以外,中国还有怎样的发展前途呢?
第一个前途:
是成为新的殖民经济,成为西方列强与国际资本的附庸。
在目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改革改变非农业经济的不规范状态,从而使我国大量的非农业经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状态长期存在,那么,在大开放的格局下,我国经济就极有可能演变为依附外国资本生存的殖民经济。在我国的现有的经济格局中,外资经济是国际资本的代表,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他们利用我国法律上的缺陷和不足,利用各级政府追求政绩的心理,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占尽了有利条件。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头号强敌,他们不仅会与我们争夺国际市场,同时在争夺国内市场,争夺人才方面也极具有利条件;我国私营经济中虽然也有少量企业成为规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这些企业与外资企业,与成熟国外企业和国内的外资企业相比,竞争力毕竟难与其相提并论。在现有的国有经济中,虽然也有少数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由于大型国企毕竟存在着所有制与产权制度的固有矛盾,从整体上而言,这些企业的竞争力是不能与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的。除此以外,我国大量的非农业经济因为是不规范的生产模式,根本就没有竞争力,而我国的农业经济虽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但由于是采取个体经营方式,也缺乏应有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走的是产权路线,即建立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经济制度,而我国的政权性质上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政权性质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对立。这种对立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形成矛盾激化,最后必将出现政局动荡,社会动乱的局面。这是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只是中国会形成一个殖民经济,同时还可能成为殖民地。所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第二种前途:
是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步富强。
从十月革命胜利至今,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都走向灭亡。为什么,世界上可以在短短的几年中产生这么多社会主义国家,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又会在短短数年中走向灭亡呢?这里的根源是什么呢?根本的原因就因为在进行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各国共产党都执行了体现劳动者利益要求,依靠劳动人民的基本路线,而在建国之后,这些国家都建立苏联模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产权制度,从而违背了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要求,失去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这是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走向灭亡的基本原因所在。因此,吸取社会主义实践教训的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用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适合企业作为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取代产权制度――即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适合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实体的企业制度。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不论是集体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与知识经济形态的企业在性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劳动者起主导作用的企业,本质上都是一种学习型组织。两者的区别在于,知识经济形态的企业是以智力劳动者为主体的企业,而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则是以体力劳动者为主体的企业。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体力劳动主体与智力劳动主体的区别上。因此,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关键就是要尽快把体力劳动主体转化为智力劳动为主体。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的条件下,实现这种转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现实的。因为一旦我们在公有制企业建立真正的按劳分配制度,劳动者必然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劳动技能的提高上面,而劳动者之间的竞争也主要表现在与生产劳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方面,这就必然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企业不断地向知识经济型企业转化。因此,如果我们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权制度相结合的新模式,只要经过三、五十年的努力,我国就会和西方先进国家一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强国。

                   钟建民

1,常用邮箱:zjm0328@sina.com  QQ:448738950
2, 新浪求是BLOG: http://blog.sina.com.cn/u/1082874731
zhongjinaminBLOG: http://blog.sina.com.cn/u/1220655867

                 二○○六年六月一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6-14 16:37:00
转自:原创
评钟建民先生的《论目前中国社会的性质、特征和发展前途》
丁礼庭
在新浪经济学人论坛以“中国目前处在国家资本主义社会历史阶段”为主题的擂台式大辩论前后,网名为老顽石评说的先生和我都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在辩论结束后,钟建民先生在经济学人发表这篇文章。但我本人不能同意钟先生文章中的大部分观点,特在此向他提出商榷。

1、牐牴赜谧时局饕宓亩ㄒ濉
我认为钟先生对资本主义的定义基本上是马克思在对他当时的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
的分析和定义,我认为谁也不可否认在马克思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资本主义本身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而且这种完善和发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大部分领域,从收入分配、福利制度、政治民主、言论自由、政党自由、司法的独立和完善、工会的作用等各方面都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所以,现代发资本主义和原始积累时期的资本主义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是完全不同的。否则的话,列宁对“垂死的资本主义”的预言和宣判也不会流产。这种现实情况,马克思当然是看不到的,但钟建民先生对它们视而不见是完全不应该的。
钟先生认为:“生产力表现为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生产资料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劳动者只占有自己的劳动力,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就表现为生产资料方面的要求,表现为资产受益的要求,也就是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要求;这种要求是相对稳定、存在于整个资本主义时期,存在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表现为以资本面目出现的生产资料吸收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量而不断增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力价值不变,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量的盈亏变化。”“资本主义是指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即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或国家体制。资本主义国家机器,本质上是体现资产阶级当家作主要求的政权形式。 ”“资本主义是指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及相应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
我认为:一是马克思以来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完善和发展的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完全不是以生产资料为“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了,而是“以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体制了。也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作用的生产资料、流动资金、劳动力、土地等都合理合法、理所当然地获得利润、利息、工资和地租。至于它们各在总收入中占多少比例,那么就通过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来决定。同时由于工会介入劳资间的工资谈判和通过全民普选选出的高效廉洁的政府来宏观调控,有力地保证了收入分配方面的公平竞争。而随着科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市场竞争的天平更是有越来越明显地向智力劳动方面倾斜的趋势,也就是说劳动力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有利、越来越重要。在此我们不得不再举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例子,谁也不能否认,在他的财富积累过程中,他的智力劳动起了绝对关键的作用,可以肯定地说比他投入的资本所起的作用重要得多。而且,在他成为世界首富以后,他多次表示他不会把他的财产传给他的三个女儿,他认为给孩子太多的钱会害了她们,他的孩子应该主要地靠自己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为自己创造财富。他过世后他会把他的大部分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从这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
二是:钟先生说的:“劳动力价值不变,”我不知道是指什么?不知道是不是指“工资”,或者说是“工资”在总收入中的比例,我想,在事实上,一百多年来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无论是工资的绝对值,还是工资在收入总额中的比例都有大幅度的、甚至是惊人的提高。
三是:钟先生说:“生产资料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也不符合事实,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大多数资本家同时也是劳动者,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另外,我在此运用网名为巫山刘老五先生的观点来分析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性质:
自然资源全民共有+过去劳动私人所有+现在劳动私人所有=现代发达资本主义所有制
目前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自然资源都是私人有偿使用,完全是全民所有,而生产资料,包括流动资金和土地都是过去的劳动所有的积累,如果现代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劳动私人所有,即消费资料私人所有的话,那么这种劳动私人所有和消费资料的私人所有的积累,必然地会转化为生产资料,因为市场经济规律必然有把社会上闲置的资金自动转化为生产资料的功能,这也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基本功能之一。如果硬性规定不允许闲置的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料的话,这不但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同时也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的。至于社会上闲置资金,即消费资金的积累是不是劳动所有,关键是承认不承认资本家也是劳动者以及资本家的投资资金是不是他,或者他的前辈的劳动收入。如果要追索到原始积累时期资本的强势和劳动力的弱势之间不公平的竞争,我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只能从不公平逐步走向公平,并力求越来越公平。如果谁想要追求绝对的公平,那么必然会产生公平的“异化”,结果必然是绝对的不公平。比如,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历史证明。另外,至于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是不是真的是:“资本主义是指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即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或国家体制。资本主义国家机器,本质上是体现资产阶级当家作主要求的政权形式。 ”“资本主义是指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及相应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我认为,从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全民普选、政党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自由组建工会和农会、司法独立、三权制衡、福利制度等各种制度性规定和实际情况应该能够说明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尼克松总统因遭弹劾而被迫辞职、克灵顿总统遭到司法调查、以及最近美国国会通过新移民法等等实际事实可以说明目前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还是“民众当家作主”。当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也已经占人口大多数了。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到底是“真民主”还是“假民主”并不是喊几句口号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最终还必须以事实来说话。

2、牐牴赜谏缁嶂饕宓亩ㄒ濉
钟建民先生认为:“社会主义是指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生产力。”“我国之所以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因为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形成了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的新兴生产力--即社会主义生产力。”“我国能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依据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是生产力结构特征,因为相对生产关系而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只是社会生产力的量的差别,生产力结构的差异才是社会生产力的本质区别或阶段性区别。”“社会主义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生产力,它的发展要求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有根本区别的:它的发展的特殊要求主要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要求,而不是资产所有权的要求。”“社会主义是指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特殊要求的经济制度--主要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所有制形式及相应的经济制度--微观经济制度与宏观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所有制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两个方面。”“社会主义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每个劳动者都成为生产资料公共所有者。”“社会主义生产过程表现为以个体生活为基础的劳动者利用公有的生产资料,通过自己劳动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公有的生产资料价值量保持不变,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生产劳动价值量的多少变化。”“社会主义是指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即劳动者当家作主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和相应的国家体制。关于这一点,由于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同时即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无须多说。”
我认为,第一,请恕我孤陋寡闻,我还从来没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看到“生产力”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另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依据,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钟先生认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的依据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是生产力结构特征”看来钟先生真是发展了,或者说是批判、纠正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
第二,我不知道钟先生所说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如何“体现”劳动所有权的要求的,又是如何“特殊要求”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的,请注意是“生产力”“体现”和“特殊要求”,尽管生产力前面有“社会主义”的定义。另外我更不知道社会主义生产过程又是怎样使“生产资料价值量保持不变”的,是否钟先生在这里宣布凡是社会主义都不会有,或者是不允许有扩大再生产?我还不知道“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如何“表现为生产劳动价值量的多少变化”的,请注意这里钟先生说的是“生产劳动价值量的多少变化”,但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强调“……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7页)也就是说劳动是无价值或价格的,只有劳动力才有价值或价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不知道钟先生是否在此反对或者批判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我认为就是要批判、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必须有强有力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第三,我还不知道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如何使“每个劳动者都成为生产资料公共所有者”的,我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历史上所有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从来没有真正成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真正所有者。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必须对生产资料具有使用权,支配权和劳动成果占有权,而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中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支配权和劳动成果占有权。因为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社会或企业的劳动者集体地使用,支配生产资料和集体地占有生产成果。于是出现了管理、支配,指导和决策权力的归属问题。而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自上而下”任名的管理者不能真正代表全体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从而产生“所有制缺位”现象。因为管理者是人不是神,人的本性和本能是自私的,他们也有个人利益要追求,一旦缺少有效制衡和监督机制,就必然产生特权。在中国现实生活中广大劳动者对于国企在经营和转制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出的无能为力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
第四,至于钟先生所说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使劳动者当家作主的问题“无须多说”,不但体现了一种强权的霸道,同时又流露出一种心虚的违避,在历史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劳动者连自由组建工会和农会的权利都没有,剥夺了他们利用集体的力量来介入工资谈判和市场竞争,更是直接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收入;更何况其他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组党自由、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全民普选等等,劳动者的这些最基本的权利都不能充分实现,怎么能说是当家作主呢?看看目前中国大多数底层工农劳动者的艰难困苦的生活景况就可以有力地说明他们到底是不是“当家作主”。

3、牐犛谏缁嶂饕搴妥时局饕宓那别。
钟先生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劳动力处于从属地位;而社会主义生产力恰好相反,是生产劳动、从而劳动力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则处于从属地位。”“总起来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可以用四个方面来回答:其中,‘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生产力’是答案最重要的基础,‘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特殊要求的经济制度--主要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所有制形式及相应的经济制度--微观经济制度与宏观经济制度’则是答案的基本内容。而‘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即劳动者当家作主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和相应的国家体制’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层建筑方面’是社会主义概念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不知道钟先生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是如何以“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资料虽然在生产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生产资料也是人的劳动创造的,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创造的,既然钟先生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力(请注意这里是‘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劳动力处于从属地位;”那么在资本主义总收入的分配中,生产资料就理所当然的应该拿主要份额。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先把“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力”、“生产资料”等概念搞清楚后,再写长篇论文。
我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就是:在经济上: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收入分配方面名义上是按劳分配,由于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同一企业中不同的劳动者的劳动根本无法计量,所以实质上是按长官意志分配,在资源配置方面是计划经济。而现代发达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收入分配方面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即生产资料、劳动力、流动资金、土地的提供者,理所当然地得到利润、工资、利息和地租,至于各自占多少份额,则通过市场公平竞争来决定,并且具有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是市场调节。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是集权管理体制:包括一党专政,司法、立法、行政、文化、宣传、科技、教育实行一元化集权管理,实行新闻管制和新闻检查制度,不能自由组建工会、农会和政党,在上级政府决定的候选人范围内实行分级选举。而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实行三权制衡,全民普选,司法、立法独立,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可以自由组建工会、农会和政党,保护反对党的权利。在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实行以执政党的思想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是摆黜百家,独尊执政党的思想理论。而资本主义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闻、言论自由。我不知道钟先生是否承认这些事实,我想,如果棕先生否认或者反对这些事实,那么就请钟先生以拿出他的事实来证明,而不是一句“无须多说”可以解决问题的。

4、牐牴赜谖夜目前到底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
钟先生认为:“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既有落后的一面(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又有先进性的一面(就生产力两个方面生产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来说)。这就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情况。由于决定社会生产力性质的是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不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从生产力角度而言,我国确实具备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与条件。”“除了少数企业是规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外,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事实上我国并不存在足够的雇佣劳动者。由于我国土地是公有制的,并采用劳动者个体经营方式,因此,广大农村劳动者不是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也就是说,处于农村的大量企业表面上虽然也采用剩余价值生产方式,事实上却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我国的私营企业没有工会,这表明广大劳动者也没有把自己所在的企业看作唯一的生活来源。干得好就干干,干得不好就拍屁股动身,这是中国私营企业最常见的现象,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我国的广大私营企业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非农村经济中存在的私营企业的性质,应根据就业人员的状况来确定。企业员工的成分如果多为没有生活来源的雇佣工人,其性质就视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绝大多数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或有生活来源的其它人为员工的,这种企业也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不规范的生产模式而已。”“我国的国有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改革后的国有企业由于依然建立了产权制度,因而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那么,建立产权制度的国有企业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呢?回答也是否定的。”“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对于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情况有所变化,而且目前政府官员中的腐败现象也相当严重。但是,我国政府作为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体现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总起来说,我国的政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我国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是一头;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与少数私营企业也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这是另一头。而占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则属于不规范的生产方式:既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也还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不规范的生产方式,或者会走向灭亡,或者会向某种规范的生产方式过渡。”“在目前,首先是我国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依然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这是‘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成立的基本原因之一;其次,我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也有性质的区别,其国家所有体现的广大劳动人民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这是国家资本主义不能成立的原因之二;第三,国家所有制本身就消除了国有企业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可能性。所谓的“主体缺位’正是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剥削者,消灭了资产阶级,因此,即使建立了产权制度,但也因为企业不存在真正的资产所有者而不能形成真正的剩余价值生产。”
钟先生既然认为:一是“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落后的一方面,但我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除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外,我国生产力还有先进的一方面,据说这种先进性体现在“就生产力两个方面生产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在我所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生产力三要素是:人(劳动者,体现劳动能力)、劳动工具(体现科技水平和市场能力)和劳动对象(体现到底是农业为主还是工业化)我怎么也无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找到生产力还有“生产劳动”和“生产资料”的“二方面的关系”的论述。我认为这应该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我更不能理解“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真正含义,据说它还能够决定生产力的性质,根据我的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而生产力仅仅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而这种“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只有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没有阶级属性和政治属性的。只有生产关系才有阶级属性和政治属性的。或许是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低,那么请钟先生出示马、恩原著,就是要发展、批判、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些观点,也必须有事实和理论依据。
二是: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决定因素,我无法理解,钟先生既然认为目前中国的私营企业、国有经济、外资企业都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那么钟先生又是以什么来认定“我国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又是凭什么认定目前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呢?大约他认为:“我国的政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就可以确定中国目前是社会主义社会了。但是社会性质应该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不是由政权决定的。
三是:我无法理解钟先生认为我国的大部分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既不属于社会主义,也不属于资本主义,仅仅是“过度性”的企业。这个“过度性的企业”该不会是属于封建主义吧?这个“过度性企业”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我不知道广大经济学人读者是怎样理解这一观点的,还请能够理解的人,或者钟先生本人多多指教。
四是:钟先生认为决定中国大多数私营企业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理论依据是这些私营企业的雇员“不是真正的雇佣劳动者”理由是因为他们“不是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并且因为这些私营企业“没有工会”所以钟先生认定“表明广大劳动者也没有把自己所在的企业看作唯一的生活来源。干得好就干干,干得不好就拍屁股动身,”钟先生还认为:“ 企业员工的成分如果多为没有生活来源的雇佣工人,其性质就视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我不知道钟先生确认真正的“雇佣劳动者”的条件“一无所有”是怎样确认的,而且中国目前土地国家所有,任何人都不可能拥有私有土地,就算家庭成员或者父母种地贴补家用,但他们的主要收入肯定来自雇佣劳动。如果因此而不能算“雇佣劳动者”了,那么,当前全世界的雇佣劳动者多少总归有点存款利息,是不是都不是“真正的雇佣劳动者”了?以此推理,世界上还有没有“真正雇佣劳动者”了?另外,在当今世界上是很少有就业中“从一而终”的人,大多数人都是“干得好就干干,干得不好就拍屁股动身”的,那么是不是他们都不算雇佣劳动者了?而且,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西方现代经济理论都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来确定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我还真是第一次听到以“被雇佣者”是否“一无所有”和是否就业“从一而终”来确定企业的性质的,这可能也算是钟先生的“创见”。
五是:我认为关于钟先生否认我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三点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其中1、2二点以我国政权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和“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理由,关于我国是不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我已经在前面分析过,不再重复。关于社会性质应该以经济基础,或者应该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来确定,而不能以政权来确定的观点我上面也已经分析过,不再重复。关于第3点,国家所有制到底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它到底有没有消灭剥削?我认为任何经济实体,只要它不是真正的全民所有,真正地代表和体现全民利益,那么不管它代表和体现哪部分群体的利益,都应该划入资本主义范畴。而且我认为私营企业中由于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生产资料名正言顺、理所当然地应该在总收入中得到应有的份额,所以这肯定不应该算是“剥削”。而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国家所有制中,由于民众对国企的实际所有权被剥夺,或者说被部分剥夺,这种国有资产的流失,才是真正的剥削。因此我认为国家所有制才是真正的、落后的、垄断的、违反生产力发展方向的资本主义。(请读者参阅我的《目前中国处在国家资本主义社会历史阶段》)

5、牐牴赜谥泄社会的发展趋势。
钟先生认为:“中国是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更不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首先,从
18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如果中国可以走资本主义道路,那么,早在孙中山到蒋介石时期,就已经发展起来了,又怎么会轮得到共产党取得国家政权呢?” “中国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就必须建立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要建立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基本前提是必须使我国7-8亿劳动力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显然是不能做到的。”“西方列强和国际资本也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成熟的资本主义虽然进入秋冬时节,但依然处于强壮状态,未经过资本主义洗礼的中国如果选择资本主义道路,那么,在大开放的条件下,新生的资本主义婴儿必定会被西方列强、国际资本扼杀在摇篮里的。西方固然不希望中国的社会主义能够继续下去,但同时也不希望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因此,不论中国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都会千方百计阻止和扼杀中国的发展的。”“许多企业的建立和存在靠的不是产品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是某种人情关系。以这样的企业,我们怎能与外资去竞争呢?谈到私营经济的发展,人们因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兴高采烈,不断地肯定私营经济的发展方针,却忽略了投入产出水平的下降。”
我认为钟先生的中国不可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强国的四点理由也是不能成立的。关于第
一点,因为1840年以来,孙中山货物蒋介石没有建成资本主义强国,就认定中国今后也不能建立资本主义强国,这简直有点荒谬,这好比说因为某人以前没有赚大钱,就认定他必然贫穷一辈子。而且世界公认香港、台湾已经是次发达国家,甚至香港的国际竞争力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位,又如何说呢?
关于第二点:“不论中国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西方列强)都会千方百计阻止和扼杀中国的发展的”的观点,也同样荒谬。幸亏钟先生不是发达国家的决策者,否则第三次世界大战早就开打了。事实上,稍微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明白,虽然大国间存在利益、资源、市场方面的激烈竞争,但是,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科技一体化的历史潮流中,全世界都公认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强劲的推动力。也正因为此,几乎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我们的老对手日本,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给中国提供过援助、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难道钟先生能够否认这些事实?当然,许多发达国家的右翼人士仍旧延用冷战思维,歧视中国、对我们进行尖端技术和军事物资的封锁,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认同、甚至反对我国的集权管理体制,而并不是针对中国民众和中华民族的。
关于第三点,中国企业依靠拉关系,而不是靠竞争力求生存,没有力量和跨国企业竞争
的理由更是荒谬,我们的企业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我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是扭曲的,不规范的原因,这是因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独进,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造成的。这反而证明我们必须规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走规范的,完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才能够强国富民。在此我必须再次强调,市场经济只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所有经济、政治、文化原则都是和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
至于第四点,私营经济的投入产出水平下降的论断更是无稽之谈,我们不能以个别例子来否定和反对整个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
钟先生还认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又会在短短数年中走向灭亡呢?这里的根源是什么
呢?根本的原因就因为…·这些国家都建立苏联模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产权制度,从而违背了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要求,失去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这是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走向灭亡的基本原因所在。因此,吸取社会主义实践教训的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用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适合企业作为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取代产权制度。”“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关键就是要尽快把体力劳动主体转化为智力劳动为主体。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的条件下,实现这种转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现实的。”
钟先生认为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失败的原因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了“全面体现资产所有
权的产权制度”的制度,并指出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而且还必须“尽快把体力劳动主体转化为智力劳动为主体。”就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措施。那么我必须问:在“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中,是否就是从此再也没有“产权制度”了?如果还有“产权制度”的话,那么具体又是怎样的所有制?我想,我们在论述社会性质的时候,是不应该忘记对这种决定社会性质的所有制形式,也就是“产权制度”的分析的。而且钟先生既然否认了“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他既没有详细分析他心目中的社会主义的具体的社会原则,比如所有制产权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方式、政治体制、民主制度、司法制度、新闻舆论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福利制度等等,所以我们根本无法明白他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到底是怎么样的。而且他也没有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来论述为什么中国必须走他心目中的社会主义道路。
另外钟先生是在我在经济学人中发表了《中国目前处在国家资本主义社会历史阶
段》的文章后发表此文的,我衷心希望广大经济学人会员能够把我们这三篇文章对照参阅,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来探讨这个主题。
复制代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8 20:52:00
相关的争论文章请读[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再答丁礼庭老顽石]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0 16:43:00
[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