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报告(2010年三季度)
2010-10-22
核心内容
延续平稳上升态势发展质量持续改善
2010年三季度,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为101.8点(2003年增长水平=100),较上季度上升0.4点。中经煤炭产业预警指数为96.7点,较上季度下降6.6点,仍处于“绿灯区”内运行。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的变动表明煤炭产业延续了上季度平稳上升的态势,产业发展质量仍然处于持续改善之中。
三季度,煤炭产业的各主要指标大多呈现不同幅度增长。其中,煤炭产业从业人员数同比增速继续加快;煤炭产业利润合成指数、产品销售收入、税金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速有所回落;煤炭出口额同比降幅大幅收窄。
从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走势图看,在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的上升趋势较未剔除随机因素的景气指数上升趋势更加明显一些。这表明,三季度以来,相关调控政策对煤炭产业的景气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目前,国家对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以及节能减排等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需求,加之煤炭进口的不稳定因素,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到煤炭产业的发展。
不过,受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带动,煤炭总体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迎峰度夏的后期效应和冬用煤电高峰的前奏,对煤炭消费需求形成了多重支撑,煤炭供需形势将继续趋于稳定。
总体看来,预计四季度,我国煤炭产业景气度总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
图1: 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101.8

图2: 中经煤炭产业预警指数96.7

图3: 中经煤炭产业预警灯号图

预警灯号图是采用交通信号灯的方式对描述行业发展状况的一些重要指标所处的状态进行划分:红灯表示过快(过热),黄灯表示偏快(偏热),绿灯表示正常稳定,浅蓝灯表示偏慢(偏冷),蓝灯表示过慢(过冷);并对单个指标灯号赋予不同的分值,将其汇总而成的综合预警指数也同样由5个灯区显示,意义同上。
总体景气状况继续攀升
图1:煤炭产业产品销售收入

景气:2010年三季度,中经煤炭产业①景气指数为101.8点(2003年增长水平=100②),比上季度上升0.4点。
在构成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③,保留随机因素④)中,从业人员数同比增速有所上升;煤炭出口额同比降幅收窄;而利润合成指数、产品销售收入、税金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在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见中经煤炭产业景气走势图中的蓝色曲线)为102.3点,高于未剔除随机因素的景气指数0.5个点,继续保持平稳上升的运行态势。这说明相关调控政策对产业景气度产生了影响。
预警:2010年三季度,中经煤炭产业预警指数为96.7点,较上季度下降了6.6点,回落至“绿灯区”中心线以下。中经煤炭产业预警指数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回落,说明相关调控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灯号:在构成中经煤炭产业预警指数的10个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中,位于“绿灯区”的有6个指标———原煤产量、产品销售收入、税金总额、从业人员数、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和产成品资金占用(逆转⑤);位于“红灯区”的有1个指标———利润合成指数;位于“浅蓝灯区”的有3个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额和应收账款净额(逆转)。其中,原煤产量由上季度的“红灯”变为“绿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绿灯”变为“浅蓝灯”;出口额则由“蓝灯”变为“浅蓝灯”;其他指标灯号保持不变。
从整体上看,目前煤炭产业仍处于较理想的景气区间,产业结构亦趋于优化。预计四季度,煤炭产业利润合成指数可能从“红灯”变为“黄灯”,煤炭产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可能从“绿灯”变为“黄灯”,而煤炭产业应收账款净额可能从“浅蓝灯”变为“蓝灯”,其他指标灯号将保持不变,中经煤炭产业预警指数仍将在正常的“绿灯区”内运行。
调控政策作用逐步显现
图2:原煤产量

产量:经初步季节调整,2010年三季度,我国原煤产量为80665.7万吨,同比(与上年同期比,下同)增长1.0%,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回落17.1个百分点;环比(与上季度比,下同)下降3.5%,降幅较上季度扩大2.5个百分点。经分析,受政策因素影响,原煤产量约减少1214.0万吨。
原煤产量同比增长率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回落,且呈逐季加速回落趋势,并创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新低,这表明在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煤炭产能的扩张得到有效抑制。
随着年末临近,一方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进入攻坚阶段,对原煤生产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冬季供暖的刚性需求将会释放,会对煤炭产生增长需求。综合来看,预计四季度,煤炭生产增长有望趋于平稳。
销售:经初步季节调整,2010年三季度,煤炭产业产品销售收入为5915.8亿元,同比增长29.5%,但同比增速较上季度下降15.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5.1%,环比增速较上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经测算,受政策因素影响,煤炭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减少约25.5亿元。
煤炭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回落,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速已略低于历史平均增长水平。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要发生根本性变化仍然有待时日,因此,煤炭产业产品销售收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而从短期看,四季度该指标同比增速仍有继续回落的可能,但回落的空间有限。
图3:煤炭产业出口额

出口:经初步季节调整,2010年三季度,我国煤炭产业出口额为6.1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同比增速自2009年以来首次实现由负转正;环比增长7.2%,环比增速较上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煤炭产业出口交货值占煤炭产业产品销售收入的0.3%,与上季度相比基本保持平稳。
预计四季度,煤炭产业出口额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考虑到近期国际煤炭价格上涨幅度较小等因素,煤炭出口的增幅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图4:煤炭产业利润总额

利润:经初步季节调整,2010年三季度,煤炭产业利润总额为820.9亿元,同比增长49.2%,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回落26.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三季度煤炭产业的销售利润率为14.2%,较上季度基本持平,高于同期全部工业6.0%的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虽然煤炭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但其盈利水平仍然比较高。预计四季度,煤炭产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仍会继续回落。
税金:经初步季节调整,2010年三季度,煤炭产业上缴税金总额为564.3亿元,同比增长32.2%,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回落2.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5.4%。预计四季度,税金总额同比增速与本季度相比有望保持稳定。
图5:煤炭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经初步季节调整,2010年三季度,煤炭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156.5亿元,同比增长16.8%,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回落10.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41.5%。
受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兼并重组等多项调控政策影响,煤炭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三季度回落较快,这说明调控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煤炭产业的产能扩张得到有效控制,煤炭产业由传统粗放的增长模式向结构优化、成熟高效的发展模式转变,而投资结构也将从原有的产能建设为主逐步转变为技术创新、更新改造投资等。预计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有望企稳。
价格:2010年三季度,煤炭产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11.2%,同比升幅较上季度上升2.5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保持上升趋势。三季度煤炭产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预计四季度,煤炭产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速有望出现小幅回落。
图6:海煤炭产业产成品资金占用

产成品资金占用:截止到2010年三季度末,煤炭产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额为541.1亿元,比上季度末增加47.2亿元,同比增长15.3%,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小幅回落1.1个百分点。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煤炭产量的下降以及产成品增速的放缓,煤炭产业的库存有所调整;而四季度即将到来的供暖保障任务,亦有库存调整的需要。因此,预计四季度煤炭产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增速仍有可能微降,煤炭资源区域禀赋差异是重要诱因之一。
图7:海煤炭产业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2010年三季度末,煤炭产业的应收账款净额为1812.9亿元,比上季度末增长238.3亿元,同比增长38.9%,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微涨0.4个百分点。经测算,本季度煤炭产业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为25.8天,高于上季度的22.9天,这说明煤炭产业资金利用效率较上季度有所降低。
就业:2010年三季度末,煤炭产业从业人员数为503.8万人,比上季度末增加9.4万人,同比增长5.1%,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这表明煤炭产业从业人员数保持相对稳定。
企业景气指数:三季度煤炭产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55.3,较上季度回落1.5点。这是近7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回落,这表明宏观调控作用显现,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更理性。
行业发展预期与建议
总体看来,我国煤炭产业下一步发展将面临外需和内需变化的双重压力。从外需方面看,国际经济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出口需求难有大的起色。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保持上涨态势,将会影响我国煤炭进口量。从国内市场看,由于水力发电量的加大,在一定程度减少了对电煤的需求量。此外,国家将加大对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力度,实施节能减排等相关政策,煤炭消费的增长可能有所趋缓,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有可能加大。因此,预计煤炭产业景气度总体上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会放缓。
为此,我们建议:一是要加速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探索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有效方式。在财税、金融等多方面支持与引导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前提下,要注意市场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的作用,以期整合后的煤炭企业效率的大幅提升,有效地做大做强煤炭企业。
二是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节能减排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规范和引导新型煤化工行业,发挥煤炭资源优势,有效利用煤炭产能,提升煤炭产业的进出口竞争力。
三是要加强煤炭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这对于煤炭产业的调整和发展具有较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从煤炭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与目标、煤炭企业的生产与增效、矿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与保障等来看,应加强煤炭法规政策方面的体系建设。
来源:《经济日报》2010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