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5035 12
2006-06-11

晚生认为:人是一种有逻辑推理能力的动物,知道如何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接触到很抽象的事物.比如说,信仰佛教的人总是去拜那个坐在庙里的佛的雕塑,雕塑又不是佛,人们为什么还要去拜他呀?那是因为人们知道佛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但是佛像却看的到摸的着,因此,人们把佛寄托在佛像上,拜佛就是拜佛像.人们无比的爱钱,也是这个道理.事实上人们应该是爱用一台最新式的洗衣机带来的便利,也爱按摩时的舒适,这些带给人们的效用极大,但是你也要付出你的劳动,也就是工资,因此人们就会认为在此,工资带给他们的效用和用一台最新式的洗衣机带来的便利,按摩时的舒适带来的效用是一样的,但是你的劳动是有限的,所以决定了工资的稀缺性.所以,人们就开始爱钱了.

我们也能在这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人们不把抽象的事物转变成具体的事物,那么抽象的事物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人们才会把自己的精神偏好转变为自己的物质偏好.

各位前辈有何高见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6-11 23:26:00
如何体现精神需要,可能只有物质能达到如此功效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2 16:09:00
以下是引用manager0124在2006-6-11 19:21:00的发言:…人们无比的爱钱,也是这个道理.事实上人们应该是爱用一台最新式的洗衣机带来的便利,也爱按摩时的舒适,这些带给人们的效用极大,但是你也要付出你的劳动,也就是工资,因此人们就会认为在此,工资带给他们的效用和用一台最新式的洗衣机带来的便利,按摩时的舒适带来的效用是一样的,但是你的劳动是有限的,所以决定了工资的稀缺性.所以,人们就开始爱钱了…?

你用工资去交换你想要的东西,这是人与人通过交换(比如劳动)共同提高福利的过程。把“交换”理解成“爱钱”是误入迷途了——除非“钱”本身也可以带来某种效用,而这种效用不是通过交换得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2 16:16:00
以下是引用manager0124在2006-6-11 19:21:00的发言:…比如说,信仰佛教的人总是去拜那个坐在庙里的佛的雕塑,雕塑又不是佛,人们为什么还要去拜他呀?那是因为人们知道佛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但是佛像却看的到摸的着,因此,人们把佛寄托在佛像上,拜佛就是拜佛像…

这说的又是另一个问题。

不妨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有了某种思想,如果他不把它说出来,写出来(比如做出音像、图书等物质载体),别人能不能或易不易理解这个人的想法呢?要知道,语音仍是一种物质载体(物理上,声音不过是一种机械波)。

思想的物质载体有时是必需的。

人们为什么发明语言、文字、书籍等等呢?

音乐家的伟大,也许就在于他们能够利用各种机械波来表达其“内心世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2 16:22:00
以下是引用manager0124在2006-6-11 19:21:00的发言:…我们也能在这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人们不把抽象的事物转变成具体的事物,那么抽象的事物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人们才会把自己的精神偏好转变为自己的物质偏好…?

从物质载体的意义上说,大量情况下,没有物质载体,人们无法实现“精神交流”。

完全靠“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恐怕只有圣斗士式的“第六乃至第八感”了。

即使有了物质载体,人们在交流上仍存在着莫大的困难。所谓“知音难觅”。同样的机械波,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才能听懂这弦外之音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2 16:27:00

主楼的发问将不同的问题搅在一起了。

主楼也许想知道别人的想法,也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可是没有互联网这种“电流媒介”,没有屏幕上的光信号(无非是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这些过程是无法完成的。

人们总说“上网”,其实“上网”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载体意义上说,“上网”与“拜佛”也许没有太大的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