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hj58 发表于 2010-11-4 19:37 ——“按照劳动价值论,不管商品的价格如何变化,其最终的平均值都将趋向于价值。” 在讨论如何验证劳动价值论时,是不能“按照”劳动价值论来进行分析的,否则就是循环论证。 如果能够循环论证,什么理论不能成立?
hj58 发表于 2010-11-4 19:35 ——“按照西经的这个供求价值论,能够说明为什么抻面的价格总要高于面粉的价格吗?” 当然能。在同样的价格,愿意生产拉面的生产者远远少于愿意生产面粉的生产者(因为生产拉面需要对面粉进行再加工,需要额外的成本),即拉面的供应曲线在面粉的供应曲线的右边或上面,因此,除非对拉面的需求极低,拉面的均衡价格总是高于面粉的均衡价格。 由于拉面和面粉的市场几乎是完全竞争的,因此,两者的实际供应曲线几乎是水平线(拉面的在上面),因此,实际上,拉面的均衡价格永远高于面粉的。
hj58 发表于 2010-11-4 09:23 ——“而价格与供求却不是这样的关系,供求制约着价格,价格反过来也制约着供求。” 你错了。价格能够决定供求量,但不能决定供求情况(供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供求情况能决定均衡价格,但不能决定价格(因为价格是自变量)。 要玩经济学,先要把一些基础的东西真正地学会。讲供求价值论时,要区分价格(自变量)和均衡价格,区分供求量(由价格决定)和供求情况(供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由市场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决定)。 不能因为它们都有“价格”或“供求”二字,就不加区别,然后反过来说人家的理论错了。
hj58 发表于 2010-11-4 19:37 ——“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劳动力的价值(严格来讲是劳动力的“生产”成本)完全是两个概念,商品的价值只决定于前者,而不决定于后者。” 根据马克思经济学,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是补偿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价值。 物价上涨后,必要劳动时间延长,难道资本家愿意缩短剩余劳动时间,使劳动者的总劳动时间不变,以保持商品价值不变吗? 你眼里的资本家怎么变善良了? 资本家为了保持剩余价值率不变,显然要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这样商品的价值不是提高了吗?
hj58 发表于 2010-11-4 21:10 ——“你这个供求价值论怎么变成了成本价值论?” 你去学习一下供求理论就知道了。供应曲线本来就和生产成本是有关的。但这个生产成本可不是你们定义的“价值”,它不仅包括劳动,还包括其它生产资料的成本。
hj58 发表于 2010-11-4 21:11 ——“均衡价格总是一定时期的均衡价格吧?这个时期有多长?十年?一年?一个月?一天?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那段时间?均衡价格也总是一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吧?这个市场有多大?全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商店?商品成交的双方?难道每一次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不都在画着供求曲线吗?每一次的成交价格不都是均衡价格吗?” 只要外部条件没有变化,供求曲线就不会移动,均衡价格就不会变化。 外部条件保持不变的时间,有时长,几个月,有时短,几个小时。 这个市场有多大,就看测绘供求曲线时考察的市场有多大。 每一次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不是在画供求曲线,每一次的成交价格也不一定是均衡价格。
hj58 发表于 2010-11-4 21:15 ——“延长劳动者劳动时间的结果哪是提高了商品的价值,而是增加了商品的产量,增加了商品价值的总量!” 那就这样解释:由于生活资料价格上升,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但工人的总劳动时间是不能随便增加的(虚伪的资本家建立了法律,规定了每周最多工作时间),于是资本家为了维持利润量,就只能提高商品的售价。 商品的价格上升,再次使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延长,…… 总之,根据劳动价值论的话,一旦有商品涨价,就进入一个发散过程。 这也证明劳动价值论是不成立的。
hj58 发表于 2010-11-4 22:39 均衡价格是整个市场的事,成交价格是个别交换者的事。这个差别不能混淆。 这里是马克思经济学论坛,不谈西经。
hj58 发表于 2010-11-4 22:40 ——“均衡价值(价格)理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供求价值论,而是供求价值论和成本价值论的一个综合,仅仅把它称之为供求价值论是不合适的。” 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