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同点:
同
1.
住宅市场结构相似:日本住宅房地产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公营住宅,由地方ZF和住宅公团承建,用以出租或出售给中低收入阶层,住宅比例约为45%,资金由住宅金融公库提供;另一块是商品房,由私营开发商承建,满足中高收入阶层需求。我国住宅也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块,一块儿是保障房,另一块儿是商品房,供给和需求结构类似,只是保障房所占比例不高,但政策倾斜力度大,发展较快。
2.
货币升值类似:85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日本实现了金融自由化,日元从此国际化,从此步入升值轨道;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仍然保持了较大贸易顺差,国际敦促人民币升值,人民币也步入升值轨道,只是升值幅度和速度相对慢很多。
异
1.
城市化阶段不同:85年日本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6.7%,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人口结构相对稳定。而中国目前城市化率约为50%,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人口主要由中小城镇向大都市转移,人口流动性较大。住房刚性需要较大。
2.
宏观经济环境不同:日本当时宏观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稳定增长”,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主导型”转为“出口导向性”。而中国已基本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经济重回“高速增长”轨道,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同时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决策层也意识到经济发展依靠出口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问题,开始将发展重点转向内需,已取得初步成效。
中国目前不会发生楼市泡沫危机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人口迁徙会创造相当一部分刚性需求。同时随着人口高峰期80后的结婚生子,会强化这一刚性需求。这相比于日本当时主导的改善需求来说,需求弹性要小得多。另外一个就是制度优势,由于日本实现了金融自由化,在私利蒙蔽下,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而中国金融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ZF主导的,国家可以通过调节利率调控需求,信贷政策控制房地产供给。最后,相对于日本的土地私有化,中国土地国有化更容易调节土地供应。
风险点:房地产即得利益集团让中央调控政策落不到实处,继续吹到房地产泡沫,那时不仅使国家城市化受阻,而且也会使中国承受不住房产泡沫刺破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