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379 24
2010-11-01
驳发改委副院长刘福垣的谬论
黄焕金
有以下报道说: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在30号举行的“2010亚洲经济合作论坛”上表示,中国要想成为强国,必须有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刘福垣在谈到当前国内物价时表示,物价涨几个点无需着急,物价上涨正是在拉动内需的一个反应。刘福垣:“我们没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产物,拉动内需物价就要上涨。物价上涨正是在拉动内需的一个反应。所以我认为每年三到五个百分点的物价上升,每年10左右的GDP上升,每年15左右的工资上升,每年一两个百分点的汇率上升,我们中国要想成为强国,非得是“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
此等谬论真是令人感到好笑。这个刘福垣将物价(人价、钱价)高这个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看作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甚至看成了经济发展的一个条件,愚蠢地认为:想成为强国,非得是“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中国要想成为强国,必须有三高”。
但是,有点经济学头脑的人不难知道,经济发展的逻辑绝对不是这样,因为经济发展源于要素价格低廉(比如中国的发展就是这样),而受抑制于价格高。尽管经济发展会使要素价格上涨,但这种价格上涨却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制约因素。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一个事物的演化发展往往会产生出抑制这种发展的因素,从而使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发展下去了。而物价高就是这样的一种因素,它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起相反作用的因素。而中国的这些所谓专家却不懂这个道理,因此冒出了这种愚蠢的笑话!
今天的整个西方世界,无不受困于要素(尤其是劳动力)成本过高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西方国家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价格过高,从而在面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竞争时处于劣势。由于这种成本劣势,因此美国等国家大肆炒作汇率问题,想强迫人民币升值而它们自己的货币则大幅贬值。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它们自己的产品的比价降低,以扭转其成本价格过高的劣势。另一方面,由于本国要素成本过高,使它们的许多公司纷纷迁往海外,迁到要素成本低廉的国家与地区。这种情况也是众所周知的。这样,就会使这些要素成本过高的国家的就业机会大量流失,使它们的经济增长受损。所以,没有人象中国的这些愚蠢专家的低能认识水平那样,竟然认为“要想成为强国,必须有三高”。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了,这是好事,同时也是坏事,如果它导致经济成本提高的话,经济发展导致高物价的话,这绝对不是好事,而是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因素。比如许多人都知道,人体也可能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是人们生活好、营养过剩所常常产生的结果。这个结果当然是一种坏结果,是制约人们生活进一步提高的病态因素。但按这个刘福垣的荒谬逻辑,则会得出:要想生活好,必须有三高;要想生活好,必须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当然,这个刘福垣是打死也不会承认他的逻辑会引致这样的结果的,自己的逻辑最终引致连自己也感到错愕的结果,这就是这些所谓专家的“水平”与“能耐”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必须注意它是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收入而言的,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房价10万元平方算高吗?相对于一个低收入社会来说它当然是高的,但相对于一个高收入的社会来说则不算高。另外,美国人能够忍受美国本地市场的高物价而中国人则不能忍受,但美国人也原意购买价格低廉的物品(所以中国货在美国才有市场),因此追求“消费者剩余”是每个人的本能,而不管他们的收入有多高。
因此,当你说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时,肯定已经是“高”了,已经是相对地高了,肯定超出于相应社会的收入水平了。一个人、一个社会的收入高并不一定会导致“人价高”,因为这要看这个人、这个社会的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因此不要以为人们收入高就等于刘福垣所说的“人价高”。
所有这些经济学道理,这个作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的刘福垣专家,是否懂得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1 19:18:01
hhj分析的很不错,还可以更深入一些的。

八十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就有“三高”理论——“ 高工资、高消费和高福利”,以诠释他们的经济发展成因。其实,真正的成因在于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于:以信息(包括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技术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遗传和航天航空等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以及以金融期货证劵等服务产业发展引领下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归根结蒂,是归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大大提高。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所主张的“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与“中国要想成为强国”相联系,(注:我没有看到刘福垣的原文,不宜评论。)但是,在感觉上,这个“三高”之途,可能走不通。因为,它(“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不符合现实的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19:37: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22:49:14
现象确实如此,物价高好搞,工资高可不好搞~真如他说的三个都高了,那确实是发达国家的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 01:07:41
政府官员主要是级别高,就理论来说,就是弱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 07:04:40
xiaxt 发表于 2010-11-1 19:18
hhj分析的很不错,还可以更深入一些的。

八十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就有“三高”理论——“ 高工资、高消费和高福利”,以诠释他们的经济发展成因。其实,真正的成因在于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于:以信息(包括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技术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遗传和航天航空等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以及以金融期货证劵等服务产业发展引领下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归根结蒂,是归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大大提高。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所主张的“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与“中国要想成为强国”相联系,(注:我没有看到刘福垣的原文,不宜评论。)但是,在感觉上,这个“三高”之途,可能走不通。因为,它(“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不符合现实的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
说得对!关键是创新,而不是什么“三高”。就算有什么三高,它也不是原因,而是结果。要想成为发展上升着的国家,它要么要素低廉,要么创新能力强。中国就是走前一条路,还不能走后一条路。而强国目前所存在的这种三高,恰恰是制约它的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使强国渐渐弱化的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