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悬赏大厅
2010-11-6 00:51:56
最近,腾讯与360之争愈演愈烈,从最初的腾讯奋力抗争到目前360小退一步,事态的发展并未能完全平息。在这个过程中受害的是我们广大的客户。二者的相斗是基于经济学最简单的一个假设——利益最大化。此所谓古语所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否则,二者何以开斗。
    二者在相斗的过程中,体现出博弈的精髓。腾讯从开始到目前丝毫没有体现出妥协和退让。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360软件损害了其巨大利益,这是其不妥协的根本原因。第二,基于消费者消费倾向的惯性分析。腾讯要早于360,作为国内最早的聊天工具,更多人对腾讯的依赖要大于360。很多人可以更换一款杀毒软件,但却很难更换腾讯这种通讯工具。因为这种通讯工具里有自己所需大量的人脉关系和联系方式。更换所需的机会成本过高。对那些没有电脑的人,360对其豪无用处,而腾讯则不然,这些消费者可以在网吧里上网而不关心有没有360.这是腾讯抗争360最大的支撑点,同时也间接让我们消费者陷入消费惯性的陷阱里,是对我们赤裸裸的威胁,这点腾讯比360更**。第三,腾讯深深明白360的免费策略树敌过多,与360同类的杀毒软件对这款承诺永久免费的杀毒软件无不恨之入骨。腾讯有IT领域更为广泛的盟友。与这些盟友的结盟势必会让360难以招架。纵观这几天事情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出,360稍稍的妥协,便是对上述原因最好的说明。腾讯慢慢胜出。
    从**的角度来看,**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存在监管不力,甚至失职行为。**作为市场第三方协调力量。对市场中存在的纠纷起到事前预防、事中调节、事后立法规范责任。腾讯与360争端的始终,**监管部门反映迟缓,一方面体现出**职能未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突发事件,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争纷事件的立法解决途径不够。二者私下宣战就是很好的表明。
    从事件的最终结果来看,短期,腾讯会胜出,因为它占有消费者消费惯性倾向的优势。但从长期来看,双方处于双输局面。因为,**势必会出面干涉,并对此类事件进行立法限制,减少二者之间模糊领域的利益之争。另外,腾讯和360双争的过程中,势必会引入其它同类厂家对其的竞争。如微软的MSN这段就可以很好的吸纳一部分对腾讯反感的客户。而360在同腾讯斗争的失败结局下,客户流失也不容小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00:52:28
前两天我在QQ空间上说“看来360和腾讯的角逐很快就会出结果了”,有人问我怎么知道,在这里我用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一下。首先声明:本人只是一介网民,跟两个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在此仅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表达一下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算我抄你。
两个公司的斗争是博弈论中典型的的斗鸡博弈。斗鸡博弈首先要求作为斗鸡的双方力量对比相差不大,且双方都处在一个“势”下,处于这个“势”下的双方会互不相让、“嘴”拔弩张。下面让我们来对比一下两只“鸡”的力量:略去其它,我们直接考虑两只领头鸡的王牌——手中的用户数量。腾讯数据显示他们拥有十亿注册用户,360也号称他们拥有三亿多用户,但是产品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我们假定数据的打折率相同(就像安踏打折的时候李宁也会推出类似的活动),腾讯处在优势地位,但并不是绝对优势,这也就导致了在两只鸡的脑袋没被门板夹坏之前,最终斗争的会走向和解,即另一种僵持。
让我们还原事件的发展过程:2010年5月31日腾讯QQ医生(早在2010年春节期间腾讯就绑定QQ以扫描盗号木马为名强行进行推广)升级版QQ电脑管家发布,直接与360竞争。这可以视为腾鸡的一步前进。斗鸡博弈中哪只鸡前进,哪只鸡后退不是谁先说就听谁的,而是要进行实力的比较,实力占优势的一方就有更多前进的机会。倘若360鸡前进,发布及时通讯工具,腾鸡则会前进,发布QQ管家,很明显,Q鸡的宣传力度和占有力度会在短期内超过360鸡,从而导致360鸡的蛋胎死腹中,得不偿失。腾鸡侵犯了自己的专利蛋,360鸡对这种情况可能没有准备,所以反应有点迟钝,在经过了近四个月的怀胎之后,360鸡于9月27生下了第N个崽子——针对QQ的隐私保护器,严重影响了腾鸡的产蛋量。很可惜的是腾鸡随之前进,并没有出现一方前进,一方后退的严格最优策略,但此时双方的前进限度还在对方的人手范围之内。9月29日腾讯反击360称其借****推广。经过了上次的哑巴亏之后,360鸡学聪明了,早已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在10月18日腾鸡在鸡都法院起诉360鸡,28日联合其它几个鸡联合发布公告抵制360鸡后,360鸡不甘示弱,于29日推出了QQ保镖(360鸡前进超出腾鸡忍受限度,斗鸡对峙即将破裂),不但严重影响了腾鸡的产蛋量,甚至威胁到了腾鸡的身体健康(多种功能被强行禁止运行)。在出“鸡”有名的影响下,短短三天内用户数量突破千万。腾鸡终于感到了出道十二年来最大的威胁:他认为不成气候的360鸡居然已经开始抢占自己的地盘、市场。这样下去,缺少了精饲料(广告费和增值服务费)的自己会在火拼中一点一点被蚕食,最后连个骨头渣也剩不下。
接下来就是整个事件的高潮了:在斗争趋于白热化后,两只鸡实质上已经变成了两只恶犬。腾犬认为自己的实力较为强劲,仗着跟主人的感情深厚,直接在主人抱着它俩的时候就直接对360狗下嘴了(就这一嘴下去,斗鸡对峙的均衡状态被打破,斗鸡变恶犬),还边咬边说:“亲爱的QQ用户: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省略500字)”可能是话说多了吧,也可能是故意没瞄准,一下子把主人的裤子咬烂了,露出了印有360狗的内裤,还对主人狂吠,要让主人脱下来。这可捅了马蜂窝了,大部分主人(据新浪资料超百万的调查资料显示,57.6﹪的网民会在二选一中卸载QQ)是不喜欢裸奔的,所以就把QQ狗晒在一边了,少部分主人(23.3﹪的网民选择会卸载360)跟QQ狗的感情实在太深,就真的把内裤脱了,可是很不幸,脱了内裤的穷主人大部分很快就得了性病。360狗也撕破脸皮开咬了,但是它比较聪明,只对Q狗狂吠:“360致用户的一封公开信:11月3日,我们与亿万互联网用户一起度过了中国互联网上最惊心动魄的一个不眠夜。……(同省略500字)”孰知绝大多数主人(79.1﹪的网民认为这是恶性竞争)在Q狗的狂吠中受到了惊吓,心里产生了恐惧,留下了阴影,对两只狗都不再信任,干脆都扔到地上,谁也不抱了,爱咋地咋地吧。
当Q狗开口的那一瞬间,斗鸡对峙的均衡状态被打破,两只恶犬开始互咬,一部分主人落荒而逃,一部分主人冷静观战,坚持选最后剩下的那只,还有一部分主人则开始扔狗。大量流失的客户引起了自负的腾讯和奇虎的恐慌,他们的不尊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吃了亏,他们才知道谁也吃不了、吃不下对手,为了回到最初的斗鸡对峙状态,他们都选择了后退一步,并且不在主人身上,尤其是脸上打架,为了解除给主人造成的阴影。问题是:阴影是那么好弥补的吗?在QQ医生推广,360推出隐私保护器后双方其实已经达到斗鸡对峙的最佳均衡状态,可惜他们都选择了前进一步,造成惨重的损失。
三方受害,观战的阿猫阿兔们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博弈矩阵如下:
                      奇虎360
                                      前进        后退
腾讯   前进    (-3,-3)   (6,-3)                                    
QQ        后退    ( -6,3 )           ( 0,0 )
PS:有网友说若360在腾讯撕破脸皮厚推出即时聊天工具则会获益,我认为不然。若360在腾讯撕破脸皮后推出即时通讯工具则会被视为是有预谋的挑起争端,这是不诚信的表现。只要消费者是理性的,则360会在诚信资源的博弈中大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00:59:15
不知道有没有人已经转载

看到一篇好的文章
分享下给大家

摘自:经济观察报

      腾讯几乎从不公开“宣布”进入什么领域,而是让产品悄悄上线。但当腾讯这样做的时候,没有一家领头公司不会心头一凛。 这一切在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的“创新战略”下逐步实施。在马化腾看来,腾讯的一切工作就是围绕用户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创新。



毫无疑问,腾讯(0700.HK)是今天中国互联网的巨无霸。
三个数据,体现这家公司的强大。
      其一,收入规模持续大增。腾讯的单季度收入规模已经超过42亿元人民币,几乎是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季度收入的总和,而且还在保持两位数的增 长态势。
      其二,市值突进。腾讯的市值超过2500亿港元,约相当于100多个新浪或3个阿里巴巴。
      其三,产业布局既广且深。几乎所有的主流互联网公司都与腾讯发生着联系:大部分是竞争,当然也有合作。
腾讯几乎从不公开“宣布”进入什么领域,而是让产品悄悄上线。但当腾讯这样做的时候,没有一家领头公司不会心头一凛。
这一切在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的“创新战略”下逐步实施。在马化腾看来,腾讯的一切工作就是围绕用户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创新。
      只要用户需要,腾讯丝毫不会觉得自己的产品过于丰富。腾讯能达到今天的“江湖”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公司在QQ客户端上捆绑各种功能: 邮箱、财付通、QQ空间、手机QQ……任何一种新产品、服务或者应用,只要捆绑在QQ上,想不成功都难。
      不过,腾讯这个最大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其最大的隐患。如果这种方式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腾讯将失去其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一些分析师对腾讯的唯 一担心。


QQ冲击波


      腾讯身上摘下的任何部分,都可以与其细分领域的巨头进行一场血战。
      最先被腾讯超越的是网络游戏公司。
      腾讯游戏的首款产品休闲游戏平台《QQ游戏》当年是在联众游戏大厅之后上线,之后联众的用户数逐渐减少,而腾讯则在持续增长——对此曾有一 位游戏业内人士感叹,腾讯无声无息地就“灭”了联众。
      盛大也难逃此运。2009年第二季度,腾讯以12.41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微超盛大当季的12.37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到了 2010年第一季度,腾讯的游戏业务已经收入20.24亿元,与此同时包括盛大游戏、盛大在线在内的整个盛大网络的收入仅为13.18亿元。
易观国际2010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腾讯以25.3%的份额稳居第一,盛大第二名的份额为21%。
      在门户上,腾讯门户的收入早已超越了网易,他们现在的目标是超越搜狐和新浪。
      在电子商务的支付工具上,财付通已经成为仅次于支付宝的第二大支付工具,以25.8%的份额排在支付宝之后(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在无线 增值业务上,腾讯的收入也是业界第一。
      即时通讯领域情况更甚。原本被MSNMessenge垄断的办公用即时通讯(IM)市场现在也正开始双轨制:很多人的名片上既留MSN又留 QQ。现在,很少再有公司屏蔽QQ的端口,那些新被提拔的中层主管自己就是QQ的多年用户,他们也意识到QQ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必不可少。
腾讯在无线业务上与其他公司的战事还没有白热化,不过就其对浏览器的重视来看,腾讯的手机QQ浏览器未来必定会与另一家手机浏览器UC形成 激烈竞争,而Google手机搜索、百度手机搜索也是腾讯手机搜索未来必定要面对的两大强敌。
      业内总是对马化腾、李彦宏、马云间的关系津津乐道。在搜索领域,Google退出之后,腾讯的“搜搜”动作频频,开始收编Google的经 销商队伍。
从长远上看,马云和李彦宏被认为是马化腾最大的“敌人”。这两场必定发生在电子商务和搜索上的巅峰对决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发生。因为坊间流行 的一个说法是,腾讯股价到达100元是来自增值业务,到达200元将来自搜索,而要到300元则将依赖电子商务,而广告业务则没有天花板。
腾讯依然在突进。
      7月9日,腾讯启用了二级域名tuan.qq.com,正式涉足团购,取名QQ团购。团购是最新的互联网创业热潮中的一波。有统计说,国内已经诞生 了300-400家团购网站。这些团购网站步调统一的模仿着Groupon(groupon.com)。Groupon以成立后一年半内突破10亿美元估 值而著称。
      QQ团购模式并无特别,都是以低价为卖点获得订单。不过,腾讯的流量将有利于它在最初拥有更高的基点。
      无线部分也正保持 “谨慎”前行——移动互联网是腾讯未来最重要的战略方向。
      目前这部分业务是腾讯第三大收入来源。主管无线事业的腾讯执行副总裁刘成敏已经在腾讯负责相关业务近七年。今年,腾讯的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 在一季度的收入是6.182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季度增长12.4%,占总收入的14.63%。
      在刘成敏看来,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若只简单把PC端的应用搬到手机上是不可能成功的,业界有这样失败的教训。这也是无线服务 最大的挑战。
      现在,腾讯无线业务最重要的产品是手机QQ、Qzone;手机腾讯网、浏览器产品和搜索次之,其中手机浏览器定位是一个平台型产品,未来将 因承载搜索、社区等服务而显得更为重要;排在第三位的是手机游戏;此外,腾讯未来还可能会在电子书、音乐等方面发力。
      随着腾讯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企业被卷入与腾讯的战争。


腾讯式创新


      腾讯究竟为什么能够成就如此地位?腾讯自己认为是“创新”。
      看起来,腾讯的创新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例如QQ旋风这样的功能性产品,无非都被马化腾要求要“干净、没有广告”,不打扰用户,持续完善丰富 的功能,风格统一和简单易用。不过,这却是很多迫于盈利压力的公司做不到的。
      在倾听用户的声音上,腾讯倒是显得比别的公司更加用心——他们摒弃了用户提意见时只有一个邮件地址的做法,而是几乎给每个产品都开了意见反 馈的坛子。一个用户在早上6点提出“应该为QQ影音增加粘合功能”的建议后,不到十分钟就收到了产品经理的回复:这个功能将在下个版本中被增加进去。“用 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给他们。”腾讯游戏副总裁程武称。
      网游业职业经理人中视网元首席执行官陈阳看来,腾讯的一切从用户需求出发是落实在细节上。陈阳曾经在美国游戏公司EA做到华人最高职位,是 游戏界骨灰级人物。
      陈阳举了一个例子,腾讯在游戏上发明了很多体贴的功能——例如最早开发出了开心农场中的 “一键偷菜”。“这个功能绝对是个小创新,而腾讯的用户就是被无数个这样的小功能吸引过去的。”陈阳说。
      外界的共识是,腾讯永远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腾讯联席首先技术官熊明华并不否认腾讯的跟随策略,但他称,只有把一个产品运营得成功,才算 是真正的创新成功——否则只是一个创意。

      2005年加入腾讯的熊明华负责腾讯整体平台产品的战略规划、新产品创新、核心技术研发和卓越工程管理,还包括即时通信、电子邮箱以及搜索引擎和广 告平台的产品研发和业务策略与运营。
      他在加盟腾讯后提出要建立一个公司级的研发体系,并且在三到五年里达到国际大公司的研发水平。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完成这个目标。“达到了一 半吧。”熊明华对本报称,在过去两三年里,腾讯主要完成了两件事,一是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工程师的晋级考核、评估体系的制度建设和推行,二是腾讯的平台 化建设。
熊明华很注重腾讯的专利建设,目前为止腾讯已经获得授权专利数近600项,预计今年到明年突破1000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02:40:53
专门挑加分的回复看

总的来说

受教了······

没有对与错

只有赢和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09:13:16
就目前来看,最大的受益者好像是msn,也即是目前占上风的是360。由于国内暂时还没有长期的免费杀毒软件,因此好像没有与360一样的同业竞争者。但对于QQ,有msn的强烈攻势。依照此发展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msn。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09:37:07
腾讯与360都说对方偷窥用户隐私,对此我没有任何选择:腾讯金山卡巴等已是同盟,腾讯有问题的话金山卡巴也会有问题;360是否有问题俺不知道,即使是有问题俺也没有办法了——因为对付360的武器也是有问题的。因此,无论是谁在偷窥我的隐私,我都只能在道义上谴责,尽管我可能始作俑者都不知道是谁。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如果我的电脑隐私无法获得安全,我是愿意花钱买来一个偷窥者,还是愿意免费的“享受”呢?

腾讯单方要求电脑用户2选一,我认为这是一般的弱智还真做不出的策略,在看到第一封投降书以后,我就断定腾讯会很快推出第二封投降书:第一封是自作可怜,第二封是威逼利诱;一行鳄鱼泪,一个打民棒。360一直没有过激言论,但在腾讯的投降书公布不久后,发布了为保证用户电脑兼容腾讯和360进行努力。假如360成功了,腾讯不仅丧失民意,而且在技术上被打败了;假如360失败了,会有人谴责试图帮助你的人吗?因此,360或输或赢,腾讯都没有好处。

此外,腾讯多元化策略是有问题的。它不具备杀软、电子商务、网游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过的QQ堂、QQ旋风下载、QQ飞车、QQ游戏平台、支付通、拍拍似曾相识。模仿可以赢得市场,但只有创新才是王道。腾讯面临360的挑战,或许只是个开端。

腾讯之所以敢以两书相逼,无非是强J了网民的生活习惯和思维定势。QQ是多数人的首选聊天工具,对一大批人来说,QQ比电话省钱,比传真方便,比电邮迅捷。腾讯低估了消费者的适应和调整能力,广大消费者应该认清形势:屈从于威逼和压迫下,久而久之是没有发言权的,腾讯被网民惯坏了。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腾讯单方要求用户2选1的行为,对腾讯用户特别是腾讯付费用户,是不是违约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09:40:18
回顾以往奇虎的融资历程:
        3721创始人、前雅虎中国总裁周鸿袆于2005年5月创办奇虎360。资料显示,奇虎创办几个月后,于2006年3月完成第一轮融资,总额2000万美元。投资人包括红杉投资、鼎晖创投、IDG以及现奇虎总裁周鸿祎,随后,当年6月,美国MatrixPartners又对奇虎进行了追加投资。
  2006年11月,奇虎对外宣布又获得来自美国高原资本联合红点投资以及红杉资本、MatrixPartners、IDG千万级美元的第二轮投资。


      这些数据让我怀疑,是否迫于风投的压力,奇虎对国内的IM市场作出的一步进攻举动?

当然,腾讯也是外国资本占优势的公司

所以,对于两者相争,结果让人无奈和担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09:48:53
很反感我用户的电脑作为战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0:11:38
都是浮云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0:44:40
一、众所周知,腾讯QQ及360并非没有替代品。对于QQ来说,比如MSN、飞信、e-mail等;而瑞星、卡巴斯基等则是360的替代产品。从消费者偏好及产品替代性来说:由于消费者用惯了QQ,从短期看,QQ的替代性弹性较小;如果战争继续下去,继续给消费者带来不利,那么长期来看,其替代弹性将会变大,从而其失去消费者的可能性增加,损失增大。对于360来说,道理亦同。
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360与QQ之战殃及到消费者,致使部分用户选择替代品,从而QQ与360失去部分市场,使第三者受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1:24:24
中国式的商业竞争模式,总是向多元化战略发展,遇到相关领域的大佬了!就大打出手,从来都是这样!这是中国的博弈论,你死我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1:51:48
在这场大战中,我们明显感到,有点儿娱乐圈明星们时不时地放出点八卦新闻,以提升自己的人气和关注度的意味。
   事实上也是这样,当360推出“扣扣保镖”的同时,腾讯阵营的可牛前来助战,放出“361特警”以保护系统文件。“361特警”的功能包括:加速360,清理360垃圾、去360弹窗、保护系统软件等。这将使强制弹窗减少,让360速度更快捷,亦避免了用户对360的反感。这款软件“保护”的对象其实是360安全卫士。
   在360公司的商业规划中,就是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用户,用户越多,商业价值越大。不难看出,360董事长周鸿祎发动口水战的背后目的就是拉拢用户和商业利益。结果,他成功了:扣扣保镖推出72小时,下载量就已经超过了千万级别。从不少权威网站上的投票来看,支持360的用户都达到了投票人数的70%以上。
   尽管360的供给弹性较大,表面上看起来在这场战役中会更吃亏。但事实上,360的用户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极具增多。
   对于腾讯来说,当你所有的好友都在你的QQ列表中,尽管你更支持360,但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卸载QQ,大不了就是几天不用。所谓的“几天不用”,就堪比“禁肉一月”的感觉,只会让你发现,没有QQ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方便。
   这场一方唱“黑脸”,一方唱“白脸”的好戏中,用户情绪高涨,骂声一片。孰不知,双方阵营均从中各自获利,暗中偷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2:06:19
中国企业就喜欢窝里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2:07:12
楼上的都不知道腾讯在股市上损失了多少钱...
这个事早晚得让国家叫停,最坏的想法,国家把网络即时通讯和网络安全都搞成移动联通电信的;
腾讯冒天下之大不韪,要挟客户,直接导致舆论抨击,一旦继续闹大,**怎么对待这个所谓的“高新创新”呢?  
毕竟,不是办不了你,是还没想办你;
黄光裕不都倒了么;
中国也有反垄断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2:52:59
受苦的还是广大网民   建议合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2:56:54
双方斗争的最后结果都会是双输,斗争的目的是利益问题

根据网上的爆料,我比较相信一下一个观点,360的背后有个更为强大的支撑,奇虎的起步比腾讯晚的多,但是最近奇虎发展迅猛,而且很多产品的技术也不错,幕后黑手为了自己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奇虎为了自己的产品能有更好的发展,腾讯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得利的只有幕后黑手,想想也知道,这场争斗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弃QQ转用MSN,很显然,就可以知道这件事是谁在中间作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3:49:31
发表我个人看法,两个中国互联网的大公司,完全没有城府,就像两个孩子在怄气。哈哈,可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4:08:57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想说腾讯与360打的口水战,确实降低了我的效用,没有实现我的效用最大化,以前两个公司没有愈演愈烈的时候,我基本上也不关心会出现什么问题,然而他们这次那么的激烈把我的电脑作为战场,我就极为不舒服。以前我想用QQ聊天就聊天想用360杀毒就用它杀毒,而他们的竞争竟然要我选一个,与以前相比明显我的效用是降低的。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创新以及IT业的发展,以及业务的扩展,而产生激烈的业务重合和竞争,这是必然的。竞争是IT业的灵魂。没有竞争,具有科技进步属性的IT业就是去了其作为科技进步的典型代表。所以,当面临对手的竞争,我们不应该去打什么口水战,而是去让自己去创新,去发展。在进行口水战的同时,恰恰增加了企业了交易成本,以及降低了企业的公信力。这些恐怕比企业去尽心创新的成本还要高。具有竞争的市场,才是符合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IT业其实是最具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特性的,然而在我们中国却不是这样,却被几家大的公司而进行市场分割产生了垄断,究其原因市**没有健全对IT行业的立法,没有对虚拟知识产权合理的保护,而致使一些小的公司好不容易开发出了新产品,而却被一些强大的公司山寨,使他们成本大大高于其收益,而是他们退出市场,**应该加强对IT业的管制,让他们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另外也可以成立一些行业协会来进行行业的自律,也可以降低其交易成本以及对产权的保护,来促进我国IT业的长远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5:54:09
首先,360和QQ 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QQ 实行的是收费制,而360 是采取免费的商业模式。短期看,人们对于Q的 依赖性更大,360 作为杀毒软件,用户还可以选择 其他 软件。但是 QQ不应该 让我们卷入两大公司的分争,使用户 受损,这样,失去民心,必然 会极其广大用户的强烈反应。而 水能载舟 亦能覆 舟。在 叫嚣声中,两公司 的 紧张关系将会持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9:14:47
大家都有才,我不献丑了。。。
同意前面一位说的斗鸡矩阵。渔翁得利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9:36:35
在发表我的看法请 请大家看一个帖子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951751-1-1.html

大意是 IT界对腾讯的看法:腾讯扼杀创造性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我觉得我个人不能评论得比这个帖子更到位

站在企业家的角度 我并不觉得360做错了什么,企业家就是要获取利润
当360面对腾讯这个巨无霸时,正常的手段已经完完全全不可能取胜,市场永远只记住第一,没用人会记住第二,况且根本没有第二,那么使用下作的方式 我个人虽然并不喜欢,但赞同

我们上升到国家的高度,
当中国只剩下马化腾的腾讯是,它就是一个障碍,阻碍创新的障碍
美国为什么反托拉斯?为什么拆分那些大公司? 因为那些企业发展过头了!!!
对于社会已经不是推动作用了

那些骂360的。你们现在觉得QQ好。的确,QQ是不错,哪怕不付钱也很好,
但是十年以后  谁知道呢,那个时候就真没人可以和腾讯抗衡了

GOOGLE 就是最好的例子,当互联网只剩下一种声音后,只能指望 他们不行恶
可能吗??就是一个老板善良,你能保证所有的老板 在未来永远善良吗?

支持360是保护中国互联网、中国网民长远的利益。
不能有第二个GOOGLE,

360虽然下作 但是 我支持36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20:38:19
1.不管是QQ还是360都属于商品,但是QQ,360双方之战,最终却剥夺用户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也就凸现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下,属于一个弱势群体,而这方面,尤其是在于虚拟市场上权利受到侵害时,最终只能是普通消费者忍痛。通过此次事件,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市场法律制度方面的相当不完善,如果在实体市场中消费者还有个315来拨打的话,那么虚拟市场上,消费者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作为互联网的后起之秀的中国,亟待相关法律制度的出现和完善,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2.不管是360还是QQ,两者在进行辩论时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来证实双方之间到底是保护网名还是伤害网名,但在这场博弈中,明显在感情认同上偏向360的多,因为在最终的行为中,QQ的行为是属于正常网名所不能容忍的,但如果战争持续,最终胜利方式腾讯,就目前即时通讯市场是没有与之相抗衡的产品,这也就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QQ主导着目前中国的即时通讯市场,那么作为主流通讯软件,势必会使得个人在QQ中保存着大量的个人信息以及虚拟货币,就算现在又相当范围的群体宣称要使用msn,但肯定会发现这种做法带来的不便。
3.就360的外部环境,现在又多久软件公司宣布与其不兼容,其中有同行业的软件公司,也有不同行业的,如果我们说这是QQ联盟来抵抗,进而压制360的话,那最终也将宣布要么360失败,要么360和解,而和解也就意味着它的失败。反思一下,为何360有如此众多敌人,是树大招风?还是自己本身就有问题?
4.现在的腾讯可以说是即时通讯市场上的霸主,而作为QQ来说,真正兴起时因为他可以让沟通变得简单,因此而迅速而大范围的普及,而之后因为其拥有着庞大的客户群,对于热门产品是相继模范,并陆续获得成功,那么是否可以这么认为,一旦有小企业做出自己的东西获得小范围欢迎之后,由于信息外部性等等,腾讯将会出现及其类似的产品而获得大范围欢迎,从而挤压小公司的市场,进而使其失去生存空间,那么这不是垄断是什么,是否需要对只是产权进行保护!!必然!而这也将决定中国的市场将来的命运是什么,不能总走别人的路,需要自己创造一条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20:39:34
360和qq应该在提高服务质量从正面争夺网民上下功夫,斗争的结果很可能两败俱伤。我想作为两个成功的IT业巨头,希望会摈弃前嫌,通力合作,给网民带来方便和快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20:44:23
对于二者之争,什么不正当竞争、付费用户的利益等等都先不与考虑。只说一个
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两大有影响的互联网巨头居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是什么?背时势而驰!
我想原因可能有两点,1 是当前国内门户网站之争,几年之内可能会有个结果,因此在背后资本的怂恿下,马化腾借二者的恩怨先来个试探,以查看网民们对QQ的关心程度和取舍;2 是疯狗周鸿祎背后的资本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把马化腾逼急了。直觉告诉我,这件事不正常,很可能与各自背后的资本有关系。

但是,结果只有一个,和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22:41:11
感觉360正在预演一场阴谋,360在事件刚开始时比较高调,自此之后就主要是qq在打口水战了,qq凭借自己在互联网中的绝对强势对360报复,从而也激起了用户的反感,都倾向360这边,360似乎在蚕食qq,等待占领更大的市场,互联网是利益的战场,各个公司都想在这块肥肉上分一点,只不过qq做得太明显了,中国现在的人民对富豪还是比较反感,qq的做法恰恰触动了这根神经,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损害用户的利益,而且电视采访只有360老总出面,而其他人回避,这正是给了360证明自己确实是为用户的机会。可以说qq正在自己将自己毁灭,是因为自己的强势和霸道,以及冲动,不冷静。qq市值下降估计可以说明这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23:02:43
QQ在拥有了超三亿用户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垄断野心表现的淋漓尽致:高度模仿360,欺压新兴的IT小公司,窃取别人的创意等。其实早在08年,QQ就因为剽窃技术加行业垄断而坐上被告席,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大家都知道的),此事不了了之。时隔三年,QQ早已渗透到千家万户,而其网络霸主地位也在短期内难以撼动,垄断似乎指日可待。360作为一款专业杀毒软件,其良好的性能和使用上的便捷得到相当多群众的支持(也包括我),一度,QQ企图与360联手,然而,就是因为QQ得自大和封闭的运营模式使360的周总感到失望,所以合作计划流产,这也就是这次3Q之战的导火索之一。360的服务总是就是尊重并保护广大用户的权益,而其产品也很好的证实了这点,相反的,QQ恶意诋毁360,并强制用户二选一,全然不顾广大用户的权益,大大丧失了民心。QQ的前途是迷茫的,而迎接360的,却是阳光大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23:50:09
第一,从博弈的角度来看,qq的威吓作用基本上是无效的。首先强迫用户二选一腾讯未必会占到便宜,反而激起用户的反感进而对于qq自身的品牌形象有所损害。其次,用户在选择过程中很可能是放弃qq而改用其他网络通讯工具,这样就会使腾讯失去部分用户人数,进一步造成利益损失。这样看来,腾讯所采取的威吓措施是在损害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的,而这部分成本未必会低于360对其软件造成的利益损害。因而可以预见到腾讯公司所采取的报复行为很可能会不了了之。
第二,qq同360软件并非完全替代品,尽管其中牵扯到一些第三方软件,但仅对两家公司来说并不是直接竞争关系,因而没有必要通过降低价格(这里将qq为了使用户删除360而赠送用户q币和360为了提高自己用户对qq兼容性而进行的软件开发提高的成本视为产品价格降低)来增加竞争力。并且两家都存在多种替代产品,基本上可以认为两者均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当中,所以不论从经济学角度还是从管理学角度来说“降价”都是不够理智的商业行为。
其实从腾讯Vs奇虎大战中能够看出来中国企业危机处理能力的缺失和手段的不够成熟。竞争手段的正当与否暂且不论,在产生困难和危机时采取消极的报复性手段对企业来说是完全没有好处和利益而言的。在进行过一切积极的公关手段以期争取双赢而未果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自毁式报复行为,充其量能被看做是边际收益小于等于可变成本而退出市场。而这种情形对于qq来说还不至于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00:15:31
老外的产品获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09:25:46
作为一个消费者,不论腾讯与奇虎两家谁对谁错,谁侵害了谁的利益,消费者都会也都已经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论从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还是消费者对挑起事端的公司的信任度来说,谁先挑起的事端都将会受到消费者的指责。作为一个在国内具有垄断性质的聊天工具,腾讯要求客户进行非A 即B的选择,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得不少的用户怨声载道,这无疑是个很失败的决策。如果哪一天有第二个可以选择的聊天软件,腾讯还敢这样做吗?这无疑是腾讯为了保持他在这些领域的利益和垄断地位所采取的不正当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09:40:46
其实对我来说,我是很见不得QQ的
通过此次事件,腾讯必然流失一部分客源,这部分客源有一些会流向外国的IM例如MSN等;而很多卸载了360的朋友也可能会选择外国公司的产品。这样,外国的公司就在此次事件中获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