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悬赏大厅
2010-11-7 10:29:10
腾讯QQ与360之争,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之间的发展利益之争。在此之前,360专做杀毒,腾讯则集中于做即时通信以及相关的附带产品,但随着两家在各自领域的发展,他们各自专长的发展空间都在减小,也就是说他们双方都需要进入新的领域进行发展才能满足双方企业对于利润增长的需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360开始做浏览器、隐私保护器…腾讯开始做QQ安全管家、安全管理…双方的利益在彼此扩展发展领域的时候产生摩擦,这应该也是这次360与腾讯之争的最初起因。
不过在一开始,似乎360占据了舆论优势,这可能是由于中国人从骨子里有种同情弱者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许是被腾讯QQ要求用户强制卸载360激怒了一部分人;但是随着百度、金山等一系列公司对于360的集体抵制,360的士气似乎开始有点低落了。其实,在这场网络之争中,没有正义的一方,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因为在这争斗中双方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客户在流失在减少,再打下去只能是双方一起出局。当然,在这次争斗中的受益者也有很多,在即时通信中msn应该受益最大,在杀毒中可能卡巴、金山、瑞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一下市场。不过,从长远来看,从全局来看,这次的网络之争应该有利于促进**部门对网络秩序的制定,以及网络竞争的规范,因此可一这样来理解以下消费者的处境:在这次斗争中无奈的成为了双方斗争的筹码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不过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消费者信息安全的保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11:14:08
要是微软都和他们一样的胸襟,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13:32:37
我觉得 帖子有问题,我们不应该单单去努力寻找并尝试用已有的理论去解释360与qq之争,毕竟故有的理论都是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制度环境有一定的差异。洽洽相反,我们应该尝试根据360与qq之争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或者新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15:07:23
从情感上还是支持360的,不过还是会使用QQ的,并且调查中也反映了这样的问题,并且我认为在此次对战中,QQ还是很有优势的,因为大家放弃QQ的成本还是比较大的,360和QQ都是针对的个人用户但是QQ联系了周围的朋友一个网络,放弃QQ的转为MSN或者其他聊天软件的转换成本比较大,并且是群体行为,但是消费者在对是否采用360时,可能做出决策时多是个人行为,但QQ的优势也是一把双刃剑,若QQ对待这一个问题不慎重对待,可能带来的毁灭速度也是绝对高于360的。
总结起来针对其转换成本我认为:QQ+其他杀毒软件>360+其他聊天软件。QQ还是很占优势的,但是中间还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变量),并且还有**的参与,只能看双方对待这件事情采取怎样的对策,如何去博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16:59:40
qq和360打架最终受害的为3方:一方用户,用户对待这件事是恼火的,毕竟大家都支持360和qq,如今2方打架,用户只可以选一方,360是免费的杀毒软件,而qq有事最常用的通讯工具,用户感到寒心:另一方360,360希望绑定在qq上,却遭到qq的排斥,使得大多数用户放弃了360,导致市场的丢失,许多软件群起攻之;最后一方是qq,qq失去了一些用户,用户开始向msn进军。所以说最好的是和平相处,达到双赢的状态,这样不论是谁都是好事啊……我想作为两个IT业巨头,希望会弃前嫌,通力合作,给网民带来方便和快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17:30:24
如果360存在真实性的对QQ用户进行隐私侵略、腾讯所说的属实,相信360是站不住脚的,必定会败下来,没有360我们还有金山、I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17:40:44
啊哈哈。。。版主是360的忠实拥护者。。呵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19:22:02
360借保护用户隐私发起对QQ的强势攻击,目的是什么?

    有网络报告显示竞争集中在浏览器和软件管理,但是根据艾瑞咨询网去年9月的调查,IE高居榜首,360SE以15.8%居第三,腾讯TT以12.5%居第四。而今年9月,腾讯手机浏览器已经覆盖了iPhone、Android等七大平台。以IT行业的发展速度,360担心腾讯垄断手机浏览器市场而使自己无立锥之地。
而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中用户隐私的保护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各行各业均以各自手段,都在充分利用Cookies文本追踪用户生活价值取向,这已成为业界公开的秘密。对此,Google chrome浏览器推出新策略,允许用户屏蔽第三方Cookies,从而达到间接保护用户隐私的目的。
    此时,360针对QQ发难,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是在承认自己追踪QQ文件对用户电脑的跟踪的基础上发难的(打着保护用户隐私的幌子),否则怎么知道QQ正在读取用户电脑硬盘?可以说,360在隐形竞争无力形成对腾讯的打击的思考中打了明枪,以验明正身。
腾讯也毫不示弱地针锋相对。
    两大家族都明显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导致的机会成本的急剧上升。内外俱疲是双方都是明显感觉到的,但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旦示弱就会造成市场、信誉、能力大幅下挫,这正是双方毫不让步的尴尬。而对于多家公司与360不兼容的联合声明,张朝阳、王小川在发布会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把自己摘干净了:两人都否认不兼容。张朝阳在微博中明确表示:“据我所知,搜狗没有与360不兼容的计划”。还在微博上批评腾讯公司“以抄袭和垄断为立公司之本”并且“将这二者做到极致”。明显,搜狐不想卷进这场纷争,极力避免与自己发生任何关系,似乎张总明显感到了“不值”,因此增加的成本和造成的损失不是短期就可以挽回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20:08:01
二者消费者不但无利,反而受到伤害,貌似与经济学原理不符,其实原因挺简单,二者并非销售同样的商品,二者各自在自己领域垄断,而非在同一市场寡头垄断。而之前的360与金山网盾之争则是典型的经济学中的同一领域的寡头竞争,而我们也得到了好处——双方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20:41:42
本人觉得这件事情可以从商业运作范畴角度研究看待,360出招凶猛,而且直中腾讯要害,事后公关得力,有时候沉默那么一两下,让用户感觉360比腾讯有涵养多了,腾讯像个没有自制力的疯子,被人咬了一口就跳起来破口大骂,最不能令人容忍的是它居然裹挟用户,让老百姓心里很是不舒服,这是你们的事儿,何必拿我们做炮灰,于是乎,舆论纷纷导向360。腾讯说360是一个麻烦制造者,说人家周鸿祎是流氓软件之父,说人家商业不道德,也许真存在这些问题,但是老百姓不关心这些问题,我们最关心的是自己使用软件的感受,腾讯强制用户二选其一,这是处理危机时的大失误,从腾讯股票市场的反应可以窥见老百姓的心态,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谁让你腾讯让人家抓住小辫子,是不是垄断地位久了麻痹了,以为老百姓的钱很好捞啊,中国人聪明人多了,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天了,为什么**的人没有人站出来给360定个恶性竞争的论调,这说明腾讯
确实有问题。如果没有360搅这一棍子,腾讯是不是打算在能扫描用户磁盘这个问题上瞒用户一辈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20:58:35
腾讯公司已经处于垄断竞争地位,希望通过此次事件能达到平衡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23:13:57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竞争会使用户受益,这是基于同一产品供给而言,但是,上述二者是不同类型的二种工具,QQ作为聊天工具、360作为杀毒软件,二者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只有永久朋友关系,真正受益的是其他供应商,螳螂扑唐,黄雀在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23:19:54
围观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23:22:51
呵呵 商人商人 就是伤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8 02:19:57
如果用博弈论来分析的话,此次360和QQ博弈,比较接近的是斗鸡博弈。

为了更好地描述斗鸡博弈,想用一个电视剧中短故事来说明。在前几年一部很火的台湾电视剧《放羊的星星》第17集中,帅哥韩志胤为了帮助男朋友,和黑帮老大发哥为了一颗蓝宝石斗法,就是各自开着车对撞,规定谁先闪谁就输。黑帮老大发哥经常玩这个游戏,从来还没有输过;韩志胤只是个演电影公子哥,他能够不输吗?结果,韩志胤在开车之前居然拿围巾把自己的眼睛蒙上,发动汽车和发哥斗法。难以置信的是,从来没有输过的发哥居然先闪了,帅哥韩志胤赢了这场斗法,不仅仅赢得蓝宝石,也赢得美人归。韩志胤为什么敢蒙眼去撞车?其实这里就是一个博弈论中的基本概念:可置信威胁。蒙上了眼睛,等于告诉发哥:我肯定不会闪的;你是否闪,悉听尊便。韩志胤发出的是一个可至信威胁,即使如发哥这样的黑帮老大,也不敢真的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先闪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具体到QQ和360的此次博弈,可以参照韩志胤和发哥的斗法。QQ就是年轻的帅哥韩志胤(当然,QQ的老板马化腾本来也很帅,呵呵!),360是黑帮老大发哥。过去发哥老赢,把一帮杀毒软件全部干趴下,是因为没有遇到对手,靠的是斗狠、无赖(试想,哪家杀毒软件敢于永久免费??);今天帅哥QQ出马了,不是一般的玩法,而是蒙上眼睛跟你玩:QQ与360的抗议逐步升级,到了最后至祭起“360和QQ二者必卸其一”的重型武器,相当于韩志胤主动蒙上眼睛,抱着“破釜沉舟”的必胜勇气,终于迫使360放弃了扣扣外挂,此次博弈算是告一段落。

如果可以把QQ、360两公司的立场分别简化为类似韩志胤和发哥那样的“闪”和 “撞”, 无外乎四种可能性:
QQ“闪”,360 “撞”,QQ得分-1,QQ在网民面前威信扫地;而360得分+1,对网络安全的实际控制加强;
QQ“撞”,360 “闪”,QQ得分+1,而360得分-1,在网民面前威信扫地,就是目前不得不卸载了扣扣的情况;
QQ和360均选择 “闪”,二者均得0分,是所谓停留在表面的“友好”,但由于QQ是被称为“网络公敌”,360也志在必得,在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QQ和360均选择 “撞”,二者均得-10分,即两公司兵戎相见,两败俱伤,对于理性的离家公司来说也几乎不可能发生。
因此,在360和QQ斗鸡博弈中,最有可能的就是前两种情况:一方“撞”,一方 “闪”。实际的情况也的确是QQ“撞”,360 “闪”,这个回合的博弈结束。结束后局面的确是这样的:360老板人气急败坏地发文抗议,QQ的无赖态度赢得了第一个回合。此次博弈在网络社会上造成的影响更为深远,有可能成为网络争端中的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当然,用简单的斗鸡模型来描述如此复杂的争端未免有些不足,但我个人认为,如果真正来寻找一个比较接近此次360和QQ之争的博弈论模型,还真是非斗鸡模型莫属了。本来想画出一个矩阵来更明白地说明,但发帖的时候格式不对,只有这样文字说明了,希望在此求教于大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8 08:43:46
微观角度,消费者偏好说起,在腾讯和360的争斗中,消费者面临只卸其一的困境,由于腾讯所在行业处于垄断地位,而杀毒软件行业为竞争行业,可替代商品多,虽然为360打抱不平的人不少,但QQ的固定消费人群多,于是QQ才敢发飙,是出于对恶性竞争不会改变其固定消费人群偏好的信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8 09:09:27
持续关注此事件的发展动态  支持腾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8 09:37:40
就目前而言,看不出360和qq有何直接利益纷争。虽然360报告说qq会扫描用户文件,并用扣扣保镖封锁qq。但当qq及部分网民试用软件后反驳此类意见时,360并无后续反应,暂可认定360理亏。 那么现在很有可能是360受指示进行对qq的舆论战。而目前来看,msn昨日单日装机量已突破200万,幕后黑手已然昭然若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8 12:17:50
28# peijiamei
不还有“蒙猪”和“以利”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8 19:13:16
首先是360和腾讯的策略有两种,妥协和竞争,两者之间进行赋值
消费者具有三种选择。qq,360,两者共同,用C表示,由于两者无论如何竞争,消费者均为受害方,因此效益为负
                        360  
                            妥协                竞争
     妥协  (50,60) C:0     (-20,100) C:-20  
腾讯                                   
     竞争 (80,-30)C:-10       (30,10)   C:-15   
                                                            /(-30,-40)  C:30  
双方妥协,由于360为新晋企业,获利比腾讯要高,消费者收益不变
360竞争,腾讯妥协,那么360获利更大,腾讯损失声誉、市场,离开QQ对消费者造成麻烦较大
腾讯竞争,360妥协,腾讯已无法在现有基础上扩大(接近饱和),360损失惨重,几乎退出市场。安全防护产品具有可替代性,消费者损失较少
双方竞争,分两种情况,短期分出胜负,腾讯占优,挤占市场,获利。同时受到社会、道德、法律层面威胁,消费者损失增大
长期竞争,市场出现分裂,两者均受较大损失,相对来说360承受风险能力远不如腾讯,腾讯损失较小,多元化导致消费者选择性上升,效益应该为正。(此处有修改)
在上述模型中,
可以从竞争者、消费者、三方总和三个角度进行博弈,分析收益
1。竞争者角度:
腾讯:最优选择是竞争,利用手上的一切资源包括:GOV关系,用户基数,使用者黏性(重点),舆论关系,多产品多方面,迅速施压,快速压制对手。恶名已经担了,就要做到底,否则不伦不类,畏手畏脚反而不好。所谓成王败寇就是这个道理,过几年,谁还记得这事?
360:在短期中竞争是最好的选择,但决定权不在于360手中,因为双方不存在对等关系,只要腾讯选择竞争,360必定亏损。
2。消费者角度,短期中无疑双方妥协是最好选择。 但长期分析来看,市场多元化是最好的,防止垄断
3.三方总和:计算效益总和分别为:110    60  40  25(-20)
即 双方妥协为最优选择
如果在这个博弈中,考虑GOV角度,那么以强制手段达成妥协是最优
这是本人转载的,觉得分析的很好,嘿嘿

本文来自: http://bbs.*****.org/viewthread.php?tid=125977&from^^uid=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8 21:07:43
管理经济学角度:腾讯和360的纠纷,表面上看是由于争夺市场而引起的,是竞争的结果。但实质上是我国法制的不健全和法制的滞后造成的,我国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频繁出现问题,就360一个公司就与金山,百度好几个公司起过纠纷,但结果都是敷衍了事了。而直到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出台,对于IT业的发展没有制度的保障与约束,导致无序竞争,侵权行为屡屡出现!此次的事件只不过是众多事件中的一例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9 20:03:45
收益者是**,**对新兴产业的监控结果,显然有失水准,国内几乎所有的重要行业都在国企的垄断控制中,这是目前阶段国情的需要,唯独在新兴的信息产业控制失当,不管是为了抗衡国外巨头的强力竞争,保持中国IT产业的独立性,还是**在新兴产业中确实不具备私企的绝对优势,都使得目前IT产业成为中国所有重要行业中,垄断权旁落于国企之外的唯一行业。**有意无意或在无奈之中培育出了几个巨大的怪兽,而其中尤以QQ为最。这里我们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无论在任何市场中,垄断者对客户来说都不是应该笑脸相迎的天使。美国经济达到现在的高度,最大的,得益于“竞争”,然而美国也存在微软、英特,为什么?并非国家已经难以控制这头巨兽。凡事有弊必有利,垄断最大的好处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会带来成本的降低和新技术的涌现,而其中尤以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的进步最为重要。就是说,美国民众之所以还让微软存在,是因为他们认为微软还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好处。而中国,在享受着后发优势带来的经济飞速增长的时候,也没有避免后发的最大弊端,趋同。从制度到产品,当然,除了思想之外的所有一切方面,我们都像一个需要输液来维持生命的人,难以靠自己的血脉自由地蹦蹦跳跳,下地走路。而在最需要创新的新兴产业信息产业中,我们却把抄袭的本事运用得最得心应手。IT业的所有巨头,没有一个不是因为把美国的东西照搬过来,快速抢占市场,而一夜暴富的。这其中尤以企鹅眼光最敏锐,思路最合理,步履最稳健,策略最成功。所以才造就了现在这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私企(是否是最大的还有待考证,没有详细比较)。我相信,**在自豪自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打跑外来狼的农夫之余,不免会惴惴不安,房子里放着条大狼狗,这觉睡得也一定没以前安稳了!
再来看看企鹅本身的贡献,保护了新兴产业的名族独立性,这是头功。但并非这以后你就可以以唯一的能抵抗世界巨头的胜利者自居,并且利用已有资源,任意扩张。你要明白,你现在的成功有多少是得益于**创造的有利环境。而你不是用自己已成就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改善后发者之弊,利用规模优势,鼓励创新,振兴科技,做扭转经济增长方式的典范,而是变本加厉地想占尽抄袭的便宜,趁着没人管,把中国现阶段这个最大的武器的威力,发挥至极,比国企更胜!岂不知,物极必反!一国的长远发展,必将倚重于创新,而QQ这样的企业必将成为中国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进步的最大障碍!到时候就算你是开疆扩土的多尔衮,也没有谁会怜悯你,功不抵过。
希望QQ能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以振兴民族创新精神为己任,做优秀民族企业的典范,助国人以健康的形象屹立于世界!让外国人提到QQ时,都竖起大拇指,流芳百世,世人敬畏!这才是马化腾以及腾讯人应该最求的人生目标与抱负,让人们一想到你就有鹤立鸡群之感,而不是像现在,除了行业内的人知道你有些成绩,大多国人都只知你是一群财富新贵之一,和丁磊、陈天桥、史玉柱等拥挤于财富榜单之中,人们在慨叹之后,便会从脑子里抹去,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如果试着改变发展方式,做创新精神的倡导者,使国内抄袭之风蔚然改观,即使最后在竞争中失败了,也会留下人们的尊敬!因为QQ是最有可能改变中国企业竞争方式,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企业!

其实最简单的道理:竞争很好,但别让外狼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让大家竞争,但又不能真伤了和气,真打起来,外人必定坐收渔利。其实本来也就没有业务交叉,各在各的码头做老大,相安无事,都在**的管控下好好为国家效力。但这次真的是QQ越界了,抄袭抄到抢了别人的饭碗,而且大有遮天蔽日,欲只手遮住IT一片天的野心。就算你有能力压倒竞争者,暂时蒙蔽消费者,你真知zf不怕?难道真的再让你壮大下去?还是好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9 21:41:20
hehe
hehhehehehe 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23:28:44
各位楼主的见解好独到  
受益匪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00:16:37
今天晚上看到360和腾讯的和解申明,现如今再度回首QQ-360这场战役,从最开始的“口水战”到“贴身肉搏”,从“社会道义”到“不正当竞争”,从“单打独斗”到“江湖群殴”,从“坊间口水”到“朝阳法院”,从QQ-360之间”到“挟网民以令对手”,从“口诛笔伐、强制弹窗”到“提示删除对方软件、强迫网民二选一”,软件“大佬”、QQ-360肉搏,颇让我等网民看得眼花缭乱,烦不胜烦。但纵然如此,本人还想用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的诗句奉劝两家别“玩火自焚”。某网站关于“腾讯与360纠纷”调查也显示,近八成网友认为“两家公司为自家利益,不考虑用户权益”,投票人数近30 万人;14%的网友“说不清”,8%的网友选择这是“两家公司的正常商业行为”,八成网友厌恶此类”的做法。
经济学上说,竞争是企业生存之本,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竞争必须遵规守法和恪守商业道德,但我们在这场争斗中既看不到理性,更没看到“QQ-360”如何保障用户的权益。“QQ-360”公案朝阳法院已介入,法律自有公断。而以数亿计的公众利益又该怎么办呢?笔者期待**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公益团体和网民们要以此事件为契机,积极介入,维护、保障互联网安全和公众的权益。
但是与此同时,我更担心的是两者间的斗争转向地下,暗里斗,更会伤及用户权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何等的需要“守夜人”的帮助,是何等的难以完全竞争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01:00:36
受益不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07:49:29
战则胜。不战则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08:00:05
11月5日
360 VS QQ,藐视公众权利的战争
    自从腾讯和360翻脸以来,最近腾讯表现的非常高调:自己以为为中国几亿人提供了免费的IM软件,就拥有了“忠实的”拥虿,就可以通过“维护用户安全”为借口,和360同台PK。然而没想到的是,大多数的网络投票之中,都同情和支持360,却对腾讯的霸道没有什么好声气。首先勿论这件事情之中到底谁对谁错,腾讯开始否认自己通过“强迫”安装的软件扫描用户的信息,后来随着一片“你不知道我的信息,你如何得知我安装了360”的质疑声中,不得不承认自己为用户的安全着想,貌似是为了广大用户的利益,“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我们无从得知这到底是不是正义之战,然而从腾讯高调的为自己辟谣,就可以看出这种莫须有的可怜。
     随后,百度等几家公司联合声明,和360势不两立。可惜的是,联合声明的都是一些下三滥的插件,百度、金山、傲游、可牛,而此前这些公司给客户强迫安装的插件,均不同程度的受到360的查杀。360俨然是一副病毒警察的身份,敢于对一切IT软件行业进行挑战,而能够给予它这种权利的,是对广大用户的免费安装和检查,而与此相应的是,中国的电脑用户对于免费和共享版本的软件趋之若鹜。360正是凭借着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敢和一切软件叫板,仿佛是IT软件行业里的叛逆者。
    所以360能够呼吁广大的“被”免费用户团结起来,停止使用腾讯软件,用以击败中国市场上即时通讯软件行业领头羊的腾讯qq。马化腾不是傻子,他立即连续给广大qq用户写了两封信:11月3日,“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我们深知这样会给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您致歉。”11月4日,“一切皆有缘起,如今,我们宁肯背负可能的骂名,以如此激烈的方式来表达的原因,是因为任何的劝说,舆论,正义的声音都无法遏制360没有道德底线的破坏和窃取,是因为我们已经退无可退,让无可让,我们的身后,是悬崖万丈!”
    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看360:
各位亲爱的朋友: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这封事关360公司发来的紧急求援信,然后恳请您耐心的读完,并给予我们您的声援。360在您的支持下成长起来,这是360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也是中国互联网最危险的时刻,希望您能够坚定地站出来,再次给予我们您的信任与支持!
自360公司开发了360隐私保护器之后,腾讯公司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压措施来报复360。这一次腾讯使用了史无前例的狠毒手段——强制用户卸载360安全产品。对此,360公司感到无比的愤怒,同时也感到无助与无奈。
    360的安全软件是一款工具,它通过稳固而坚实的安全体系来保护用户的电脑,保护用户在上网过程中不被肆虐的木马病毒所侵害。很多用户迫于QQ的野蛮威胁,被迫卸载360。对用户的这种行为我们很理解,因为很多用户的亲朋好友维系在QQ上。
    腾讯公司滥用了用户的信任,强制用户卸载360安全产品,这种行为彻底蔑视用户的权益,用户的安全得不到保证,这是对用户的极度不负责任。
在过去的几年中,360公司敢于挑战行业潜规则,也一直在与互联网上的黑恶势力做着斗争,但是360靠着用户的支持走到了今天。
    今天,腾讯公司使出最残忍的手段,试图绞杀360。腾讯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的互联网公司,市值高达3000多亿元,拥有近70亿元的现金,而360公司则是一家只有几百人的、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创业公司。两者的实力有着明显的差距。
    但是,360公司从来就没有惧怕过任何势力。只要是为了用户的利益,为了用户能够保障自己最基本安全的权益,无论前方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们一定会勇往直前!
我们相信用户的力量!我们相信您的力量!
    所以,我们建议您:
    1、  请您及您身边的朋友们,为了互联网安全的未来停用腾讯QQ三天,以示对腾讯公司不尊重用户权益的抗议。在这三天之间您或您的朋友可以使用MSN或飞信等其他聊天工具代替;
    2 、  如果您及您身边的朋友无法离开腾讯QQ,那就请您及您的朋友们使用WebQQ。
当昔日的王者不但背叛了用户,而且带着军火辎重投奔了资本时,我们将如何奋起自卫?
    好人最大的犯罪,是对犯罪的宽恕。难道未来中国的互联网只允许有一家腾讯公司?难道您和亲友、我们的下一代都要被这个公司挟持?难道正义、阳光、安全将被消灭?!
是的,我们相信您的力量!您参与的力量!

   我们没有从字里行间看到任何关于对公众权利的尊重,我们能看到是:正义和无奈。貌似所有不得不实施的正义,都是迫于一种无奈。然而此时此刻,广大的公众用户却习惯了这两种免费软件,他们的正义顷刻之间成了无奈:两个软件一个都不能少,而这场战争,好比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和俄国战争,战场却设立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最后虽然虽然日本在战事上出现了失利,然而失败的确是贫穷的中国老百姓。360和腾讯的这场战争,却发生在中国广大网民的公众权利的战场,无论输赢,最后输的都应该是广大的网民对这两个软件的依赖。我们明明不是看客,却“被”看客了一回,却还在为战场上的双方摇旗呐喊,最后伤痕累累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信息被盗,我们的安全被侵害,我们的权力被蹂躏,我们的情绪“被高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08:07:28
竞争吧,不要让外国人占便宜了就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08:27:24
网友对QQ的戏谑:一直在模仿从未被投诉。。。360与QQ商战的起因乃是QQ新推出了一个类似于360安全卫士的新软件(本人只把Q作为聊天软件,所以该软件不知道具体啥样子)。而360的不厚道大家肯定有所耳闻,之前做的3721被雅虎1.2亿美元收购。当360转行做安全卫士之后,却一直将3721评为最差的垃圾插件,这种过河拆桥的行为都做得出来,岂能容忍QQ霸占自己的地盘!!!于是乎关于QQ窃取用户隐私的报道就出来了。起因再简单不过,两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我们可以事后诸葛亮一下,看看两家的错误在哪。
QQ的行为坚持了自己一贯厚脸皮的模仿策略,眼见360的用户超过了3亿,有利可图了,挽挽裤腿就趟进这水里。它忘记了一件事情,360的杀毒软件!杀毒软件在电脑上的权限不是一般二般的给力,当360扫描电脑发现之后立即监测QQ,于是爆料QQ扫描用户硬盘予以反击。360也忘了一件事,QQ注册账号有10亿!而网民中真正懂电脑又有几个?拿安全问题为幌子进行反击,从专业角度看是好的,而且此事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也是一些IT业的人员支持360谴责QQ,但是大多数的用户几年来只用QQ进行联系,又怎能弃用QQ?
之后的互联网大战就更精彩了,360的阴险招来了仇家的一致讨伐。禁用可牛,卸载百度搜索插件。。。QQ直接宣布两个软件不能兼容,硬碰硬死磕。哪个的需求弹性大?不是简单的杀毒软件有多少,聊天软件有多少能决定的。当几年的使用形成习惯之后,需求就是刚性的~~是不是隐约记起了当年vista推出的时候不兼容QQ?其实动机都是一样的。。。可怜了我们广大的用户从来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所以360认怂了,不过危机公关比较好,360保证能和QQ一起运行,名为保护用户,实在是心虚使然啊。
可以说这本身是两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利益之战,不管起因如何,手段如何,结局如何。我们广大的用户都成了两个流氓厂商商战的人肉炸弹。顾客是上帝?因为上帝是不存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