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的根源在于:永恒
马经的庸俗之处在于论述中默认了“生产”的永恒性。
西经比马经庸俗百倍,不仅默认了“生产”的永恒性,而且还默认了附着在“生产”上的皮毛:“市场、货币、所有制、资本...”等的永恒性。
]呵呵,请教。“生产”的永恒性怎么成了庸俗之处?难道还有不需要“生产”的人类社会吗?
经济学从来也没有给出生产的定义,最具欺骗性的就是【生产、创造价值...】
对于自然界中发生的一切过程,描述守恒的是能量:ΔU=Q-W ,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
能量转换不是任意的,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时间之矢)。自然界的能量转化是不可逆的,只能沿着由可作功的、自由的形式转换为封闭的、不可作功的形式。
那么所谓的“生产、创造价值”究竟说的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可以由对开放系统的描述揭露出来,对于任意开放系统有:DS = Dis + Des。
DS(最终的产品) = Dis熵产生(常驻\不变的因素) + Des熵流(变化、消耗)
经济学意义的:“生产、创造价值”: 开放系统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形成“ 一定形式的结构或功能的有序”DS。
但对于DS的根源经济学就出现了根本性的错误:
1)经济学认为Des熵流部分,可以由某种形式的无消耗的功或某种【麦克斯韦那个狡狯的精灵】给出。
以水电为例:水流之所以发电根源在于事先有了势能的梯度,如果发电过程是“先作功来提升水的势能,然后让水降落来发电。”这个发电厂获得的电能一定是个负值。【热机、人的活动(类燃料电池)、动植物的生长...】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这个法则。诸行无常的法则已经消灭了无数永动机的梦想,经济学的大戏还没等开场,主角“生产”已经先死了。这幕枯燥庸俗的戏除了【稀缺--稀缺本身就否定生产观】剩下的全都是胡扯。最的严重错误污蔑在稀缺环境下,自然造就无限倾向的理性经纪人。这个向所有者谄媚的理论,在现实过渡成诸多**的实践。
2)经济学认为Dis熵产生(常驻\不变的因素)是DS的根源,等价的说法即:(机器、工具、知识、)...创造价值。
而实际上只有在过程中消耗,发生巨大变化的Des熵流才可能是价值(有序)的根源,任何Dis熵产生项诸如:机器、工具、知识...都必须以Des熵流为代价才能维持。
事实上, 渔网不仅造不出鱼来,而且会加速鱼的消耗,猎枪造不出猎物,加速动物的消耗,锄头造不出地力,反而会加速地力的消耗。正是人们在狭小的角落里考察过程,错误地将Dis熵产生(常驻\不变的因素)做为秩序的根源,依次造就了 生产迷信->工具迷信->所有制迷信 最终发展成 货币迷信。
人们在货币迷信的指引下,造就了满世界的“产能过剩”Dis熵产生过剩和Des资源顶点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