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时候,基本生活品价格上涨和收入倍增计划无疑是普通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与之对应的价格调控和收入分配计划也被众多经济学家热议,一切经济问题或许最终都会成为政治问题,面对当前的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究竟路在何方呢?
      11月5日财新峰会上,吴敬琏先生提到,09年我国M2的增速远超GDP的增速,所以价格上涨是必然的。截止2010年9月底中国M2供给量为696471.50亿元,去年同期为585405.34 亿元,同比增长18.97%。货币的超量供给就是此次基本生活品价格上涨的首要原因。货币超量供给的源头就是对经济衰退所实施的刺激计划,这种暂时性措施,类似于医院对休克病人的输血,短期内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和缓解财政赤字,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但投入市场的超额货币量会很快对消费品的价格产生影响,本质上是将居民的收入重新在国家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如果短期内没有足够的消费品产出吸收过量投放的货币,分配比率将随着货币量的投放而不断增大,具体表现为消费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因此当前所谓的游资根本上就是过量投放的货币,游资对消费品的炒作,就是过量货币对居民财富进行的再次分配,本质上是对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进行的重新估价。所以,平抑此次的物价上涨,并非通过调节单一消费品的供需关系所能实现。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利率这些单纯的货币政策都难以根本解决,技术层面的调控某种程度上只是把问题递延,会给后续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因此解决的最根本途径或许就是将一部分国家财富分配给居民。
      具体层面一方面可以增加国有企业红利上交比例,对内发行**公债对冲外汇来减少外汇储备量。国企作为国有资产的主要经营主体,其实现的利润应绝大部分应分配给其股东,也就是全体公民,因此提高利润的上交比例,本身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另外对冲减少外汇储备,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也是必须的。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较快,2010年1至6月,贸易顺差553亿美元,同比下降42.5%,2010年6月外汇储备总额为24542.75亿美元,同比增加15.14%,外汇储备严重偏离了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根本目的。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不仅流动性风险较高,另外也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量,对国内经济产生通胀压力。在目前我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还未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对于仍然存在的贸易顺差,应该通过发行**公债来减少国内基础货币的供给量,对外减少金融性外汇储备,加强物资性储备,保证国内基础货币币值稳定。增加国企红利的上交比例和减少外汇储备,都会增加**的收入,尽管后一种同时承担了债务,但这或许也是一种转移支付的方式。而此时这些收入应该用于构建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才是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加强税收征缴,调节剩余价值在资本和劳动这两种要素间的分配比例。早些时候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算是对当前收入分配的一种反思和改正,但如何实施至今还不明朗。然而针对其面对来自民营企业、垄断企业和物价上涨方面的压力,有专家支招说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建立工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的高低本身由边际生产率和劳动投入质量决定,而且在当前中国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还未能实现产业升级,制造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经济的支柱,单方面的确定工资标准或者是协商可操作性不强,很可能出现较高的失业率。在这种情况下,深化财税制度,提高税前人工成本的税前抵扣率,提高企业的所得税税负,在政策上引导调整财富的重新分配。这样会减少财政收入,但其效果或许比转移支付更好。另外在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资本收入征收较高的税金,保护实体经济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毕竟,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最终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央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货币调节,收入倍增也在讨论,不管措施是什么,我们关注的只是能不能最终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任何锦上添花的数字。
参考文献:《经济学》(第18版) 萨缪尔森  诺德豪斯 著    萧琛 主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01
                 《直面通胀》 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10
                 《经济学家建议将国资分给13亿民众刺激消费》 中国新闻网 2010.11.06
                 《吴敬琏:货币供应增速远超GDP  价格必定上涨》 腾讯财经 2010.11.05 
                 《中国版收入倍增计划面临三个难点》 中国评论月刊网络版 2010.08.31
                 《进出口活动快报2010年》 商务部
                 《中国外汇储备2009年/2010年》 外汇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