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起,学者王小鲁与国家统计局之前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居民“灰色收入”数据的争论,引起很大的反响……
一场有关收入统计数据的大论战拉开架势。
屡受诟病的国家统计局是挑战方,拥趸众多的王小鲁是应战方。这场争论既是国家统计局为捍卫尊严而战,也是学者面对挑战捍卫尊严而战,更是直面中国灰色收入、中国寻租空间的一次契机。
对于灰色收入的讨论,事实上是对于我国权力与市场边界的一次厘清。在隐性收入与灰色收入的背后,是中国是否存在市场化与权贵的系统性结合,是中国市场究竟离法治有多远的系统讨论。
【王小鲁论文摘录:】计算表明,中国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的“隐性收入”占城镇居民“隐性收入”总量的63%。而20%的高收入家庭居民的“隐性收入”,占全部城镇居民“隐性收入”总量的80%以上。中国实际居民收入差距要远大于官方统计。
按城镇居民家庭10%分组,2008年城镇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家庭的实际人均收入差距是26倍,而按官方统计算则只有9倍。按城乡居民家庭10%分组,最高10%与最低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而按官方统计算只有23倍。
据作者推算,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为23.2万亿元,这比按国家统计局住户收入统计调查的结果高出9.3万亿元(可视为“隐性收入”),比国家统计局“资金流量表”的住户可支配收入计算高出5.4万亿元。
王小鲁博士的论文见此贴附件: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914625-1-1.html,凡是下载此附件花论坛币的网友,来此回帖,我将给以补偿【happy哥有话说:请各位常来论坛的网友尽量不要上传重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