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103 119
2010-11-12
2010年7月起,学者王小鲁与国家统计局之前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居民“灰色收入”数据的争论,引起很大的反响……

一场有关收入统计数据的大论战拉开架势。

屡受诟病的国家统计局是挑战方,拥趸众多的王小鲁是应战方。这场争论既是国家统计局为捍卫尊严而战,也是学者面对挑战捍卫尊严而战,更是直面中国灰色收入、中国寻租空间的一次契机。

对于灰色收入的讨论,事实上是对于我国权力与市场边界的一次厘清。在隐性收入与灰色收入的背后,是中国是否存在市场化与权贵的系统性结合,是中国市场究竟离法治有多远的系统讨论。


【王小鲁论文摘录:】计算表明,中国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的“隐性收入”占城镇居民“隐性收入”总量的63%。而20%的高收入家庭居民的“隐性收入”,占全部城镇居民“隐性收入”总量的80%以上。中国实际居民收入差距要远大于官方统计。
  按城镇居民家庭10%分组,2008年城镇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家庭的实际人均收入差距是26倍,而按官方统计算则只有9倍。按城乡居民家庭10%分组,最高10%与最低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而按官方统计算只有23倍。
  据作者推算,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为23.2万亿元,这比按国家统计局住户收入统计调查的结果高出9.3万亿元(可视为“隐性收入”),比国家统计局“资金流量表”的住户可支配收入计算高出5.4万亿元。

王小鲁博士的论文见此贴附件: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914625-1-1.html,凡是下载此附件花论坛币的网友,来此回帖,我将给以补偿【happy哥有话说:请各位常来论坛的网友尽量不要上传重复资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12 10:05:29
7月19日,《新世纪》周刊率先刊登了王小鲁研究报告《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摘要,标题为再算“灰色收入”。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国最高10%与最低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而非官方统计的23倍。2008年中国“灰色收入”高达5.4万亿元。
8月24日、25日,国家统计局对王小鲁的估算结果进行了回应,讨论继续升温。
8月26日,王小鲁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对统计局进行了回应。(见王小鲁:为何要回应统计局质疑一文)。
9月1日,《中国改革》杂志刊出诊治中国“灰色收入”一文,详细记录了王小鲁和数位专家在出席财新圆桌时对“灰色收入”进行的讨论。
9月6日,王小鲁再次发表文章《统计局官员是先下结论再找根据》称,统计局两位商榷者并没有做出解释,还是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来判断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2 10:07:25
这个可不好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2 10:10:12
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学者私人观对其质疑:王小鲁博士课题组的调查方法是让调查者找自己的亲戚、朋友或者邻居来做调查,再通过这些人又找他们的亲戚、朋友或者邻居进行调查;且调查城市和调查样本的选择方法存在主观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2 10:11:04
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学者私人观对其质疑:样本量太小,代表性不足;间接推算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数据引用不合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2 10:12:43
王小鲁回应统计局学者:施、王两位商榷者提出的上述几条理由本身就很值得商榷,而除了这几条理由,两位商榷者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根据证明研究报告高估了灰色收入。所以,说“推算结果明显偏高”,是一个过分武断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