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11-14 09:23:53
增发货币就是国家向人民举债。从人民手中拿物质产品来供自己消费。拿得越多,需求越大,价格也就越往上推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09:24:11
增发了货币大头还是去了那些暴发户那里,两极分化如此严重,如果增发货币能解决了,通货膨胀也就不可收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09:54:14
对于这个问题
我是这样理解

第一步,ZF 发国债,央行印钞票,ZF买国债,那么 是不是ZF手上就有了钞票
第二部,Z F开始花钞票了,手段很多, Z F直接购买,转移支付 等等,我以Z F直接购买为例,假设Z F买了4万亿的商品,各种各样的
第三部,
Z F要买东西,必须要有人卖,假设我是工厂老板,我接到Z F的一份订单,我开始生产,我需要人工和原料那么我必然要到市场上去购买人力和

原料,然而我突然发现,除了我这个“老板”以外 还有很多老板也接到了订单,所以 我只好提高我购买人力和原理的价格,(工人发现涨工资

了!!)--------钞票到百姓的手里了
第四步,(假设我是工人),我突然发现涨工资了~~(很高兴,所以要多消费),原本1000,我储蓄400,现在1500,所以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的

预防和其他的各种可能出现情况,我决定储蓄500,(关于这一点假设,我认为是正确的,虽然不能验证,但是直觉告诉我这没错),花1000元,

我突然发现我花的1000元很爽(通胀有粘性),于是当每个人都这么增加消费后,(需求增加,中 国是例外,因为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原因

,储蓄的倾向更高,我就以美国为例)
生产商开始加速生产,但是,因为每个人在这回中既是消费者 又是生产者
最终工人的工资上涨(也就是成本上涨)还是要由消费者承担的,
几个月后,我发现这1000元的消费不爽了,能买到的东西和从前600元买的商品煤多大的区别了------通货膨胀了
-----原因:社会整体的劳动力 原料价格上涨,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成本上涨,最好这些成本还是要消费者分摊的,

那么这个逻辑就很明确了,央行买国债,Z F花钱,钱到企业手中,企业为了生产,支付钱给工人,发现要发比从前的工资更高的才能让人给他干活,工人觉得工资涨(幻觉),于是多花钱,买更多的商品(刺激经济),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钱其实不值钱的(通话膨胀)

PS.血与泪的教训,发帖先写到WORD里,不小心关掉网页要重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09:54:24
讨论的很激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09:57:17
中央银行系统调控,如果商业银行有钱就会多放贷,没钱就会少放贷,**能控制的有限,就是货币总发行量,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0:06:58
通过外贸获得的外币,这些钱最终流向央行,以此央行可以增发等价的货币,这些钱流回提供外币的外贸企业,整个市场上 的钱多了。央行将外汇储备搞上去了,买外国的国债之类的东西使之不断贬值。创造的财富许多就这样流失掉,国内的财富对应的货币却增加了很多啊,肯定会涨价的吧。
个人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0:08:45
至于工业品价格下降这个就是那些垄断企业的问题啦,为什么现在中国才有价格飞涨还会继续出口呢,不清楚,实在不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0:39:13
**投资,发放国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0:43:01
总结上面的仁兄的回答就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手段: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

例如昨天央行上调了准备金的政策。

不知这样解释是否正确,简单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0:49:06
这里学术气氛很浓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0:54:15
增发货币,可以通过银行,然后根据当时社会的货币乘数传导到社会,当然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控制货币流向实体经济而非虚拟经济如资本市场。货币流向的控制是一大难题。另外,各国中央银行很难摆脱其财政部的干扰。也就是说,一部分增发货币直接进了财政部来抹平赤字,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不合规矩。但是实际情况是财政部的权利往往可以干扰中央银行的决策。也就是说,央行实际上不可能达到理论上的绝对独立。
推荐 两本书:
《美国货币史》作者:(美)弗里德曼,(美)施瓦茨, 这本书特别的好,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
《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 作者:美联储主席 伯南克。
这两本书揭示了央行在现实操作中的多目标困境,后一本则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0:55:53
我服了,看了几十楼。这个问题问在马经版居然成了辩论赛。摆脱各位先看完曼昆宏观、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和黄达金融学再回答。如果还不懂,到金融版问就完了。主要的知识点在,货币创造,基础货币,货币中性,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平衡。跟什么经济增长、GDP、乘数效应没直接关系。
操作层面上,各国一般都规定央行印钱,不能直接向财政部买国债,所以美国有点过。不过可以央行贴现给商行,商行再买国债,财政得到的钱就可以支出,进入流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1:05:27
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投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2:02:49
钞票如何进入流通,主要三个途径
1,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用印制的钞票购买国债。
2,央行向商业银行贷款,后者再将这些钱贷给个人和公司。
3,兑换外币,放出人民币(印制的钞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2:06:48
顶一下人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2:27:39
我理解应该是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T, 这里个人更倾向于用马歇尔的剑桥方程式解释:M=kPY ,这里M为货币需求量;k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P为物价水平;Y为实际国内产出。PY即为名义国民收入,即名义GDP,可见,在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名义GDP成正比。即经济发展越快,需要的货币量越多。
这是由剑桥方程式解释的货币需求,用费雪方程式也可以作出同样解释。交易量T可以近似看作剑桥方程式中的Y,移项使得V等于1/k,     则:M=PY/V,二者结论是一样的。
现在回答楼主的问题,按经济发展规模增发货币不会引起通胀,但增发的货币不是**的,由中央银行保管,通过再贴现等业务将基础货币投放市场。
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2:31:20
1# yjg30
楼主,我来尝试的回答一下。
首先回答流通中的货币是怎么增加的,也就是货币的供给问题。教科书上都说了央行的三个基本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现实中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比如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要盯住汇率就有外汇占款的发生,我国这部门的货币发行量很大。先说公开市场业务,财政部原来发行的国债,这个其实根本没增加整个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只是进行了货币的转移,从民众手中转移给财政部,但是当中央银行用自己印出来的钱购买国债时,经济中就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因为这块货币是新增加的,并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货币乘数进行放大。至于法定准备金率主要是影响经济中的货币乘数,在基础货币一定时,货币乘数一定时,总货币一定增加。再贴现率可能两种货币都会影响。外汇占款就是把民众手中的外汇换成人民币,这个和公开市场业务差不多,只是从购买国债或称购买外汇,还有就是一单位外汇可能要兑换好几单位人民币,其他的原理是一样的。
其次回答货币是怎么进入流通领域的。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例,我们现在假设三个人,一个叫财政部,一个叫央行,一个民众,当然我们这里没有考虑银行的货币放大效应。一开始市场中就民众有1元钱,并且都是用来流通的,所以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就是1元钱。现在财政部这个人向民众借款,打了一个叫国债的借条给民众,假设借了1元钱,利用这借来的1元人民币去市场购东西,市场现在流通的货币也只有1元钱。而央行这个人和财政部这个人是一家的,看到财政部这个人欠了民众的钱,就对民众说我替财政部还钱,就用自己的债务-货币还钱给民众,而民众把财政部的借条国债也还给了央行,但央行的债务是不要还得,现在民众手里也有1元钱可以用于流通,经济中一共有了2元钱用于流通,假设经济的物品还是原来那么多,你不觉得物品的价格要上涨吗?如果经济中加入银行,那么增加的1元基础货币经过银行的放大会变成好几块货币,那么通货膨胀就更厉害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2:33:53
回答完了才发现,货币的增加和货币进入流通领域是同一个问题,货币的增加就代表货币进入了流通领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2:35:57
我一直以为是财政部向央行借款,央行以此为由发行借款数额的货币,并在财政部的账户上记录,然后财政部以财政拨款,发行国债等方式使用这笔钱,并在一定时期后用财政收入平掉这笔资金。看了上面的解释后,我想这个问题我还要进一步研究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2:53:31
买国债+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业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2:56:42
sfpg1234 发表于 2010-11-14 10:55
我服了,看了几十楼。这个问题问在马经版居然成了辩论赛。摆脱各位先看完曼昆宏观、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和黄达金融学再回答。如果还不懂,到金融版问就完了。主要的知识点在,货币创造,基础货币,货币中性,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平衡。跟什么经济增长、GDP、乘数效应没直接关系。
操作层面上,各国一般都规定央行印钱,不能直接向财政部买国债,所以美国有点过。不过可以央行贴现给商行,商行再买国债,财政得到的钱就可以支出,进入流通了。
问题就在西经这儿,请问国债需不需要归还?如果要还,那么通过国债能将新增货币发行出来吗?

我发现西经版的人士总是分不清新增货币与增加货币(或增加流动性)混为一体,还自以为是。

新增货币是指由央行增加印制的货币。比如央行自建国来至去年累计印制的货币为50万亿(不包含更换旧币所印制的新币),那么至累计今年印制的货币为55万亿,则这5万亿为今年的新增货币。这5万亿央行是怎么发行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3:03:56
oo0oo088 发表于 2010-11-14 12:02
钞票如何进入流通,主要三个途径
1,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用印制的钞票购买国债。
2,央行向商业银行贷款,后者再将这些钱贷给个人和公司。
3,兑换外币,放出人民币(印制的钞票)
持这种论调的人真多,能怪郎同志总是称大陆教授为本科身。

央行有四大(有的说是三大)职能,其首要职能是印制发行货币,二是监管商行信贷业务。楼主是问央行第一功能是怎么完成的,而阁下却用央行的第二职能回答问题,离题了,得0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3:05:49
呵呵 机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3:26:17
有几个回答的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3:28:39
"最简单的回答不要,比如说什么,流通中的货币多了物价自然上涨等等,这只不过是看到表面现象,而且还看错了,因为在一些物价上涨的同时(其实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上涨),许多工业品价格反而下降了。"

问题首先出在这个所谓“最简单”、“只不过是看到表面现象”的回答上。看样子,楼主试图是要否认“流通中的货币多了物价自然上涨”这一陈述,理由显然是那个粗疏的经验观察——“因为在一些物价上涨的同时(其实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上涨),许多工业品价格反而下降了。”楼主这一结论是如何观察来的?是针对哪一个历史时期的观察?如果另外一个历史时期的价格现象不符合楼主的上述陈述,是否能够证明楼主的陈述是站不住脚的呢?对非“表面”的那个“本质”,楼主似乎有答案吧,那是指什么呢?
增发货币如何进入流通的,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技术和操作层面的问题,也没有深究的必要,根本问题是在于:货币是怎么来的?确切地说,这些不兑现的印着知名人物头像的带颜色的纸张是怎么来的?
窃以为,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似乎更有意义。当然,答案是显然的。然而,进一步地,这样一个货币制度,它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似乎就不是每个人都有把握讲清楚的了,但毫无疑问又十分重要。如果发帖讨论这件事似乎更有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4:50:23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0-11-13 21:11
这是维基百科的结果:
谢谢提供的资料。

仅有下面的问题:

1、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那么,这个证券是企业发的?还是**以前发的,现在回购?如果是企业发的,那么,企业得到货币资本以后,是不是还要还呢?但是这权且做为投资领域货币资本增加吧。但是**或者央行购买这些债券的货币又是从何得来的呢?

答案是:要么央行可以凭空印制钞票,但是这怎么可能呢?如果央行有这样的能力,那么政 府看来要听央行的指挥,而不是央行听政 府的指挥,而且,政 府的财政赤字也可以通过这种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而且,如果再做进一步的推理,那么,政 府有这么大的魔力,即只要印制钞票就可以买得到商品,而不管商品生产需要不需要这么多货币,或者有没有这么多的商品来满足这些增发的货币。但是这可以满足增发货币,通货膨胀的理论,因为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相比货币增加了,也就意味着货币贬值了。

要么又是借款,但这似乎只是货币资本之间的转移,而不是增发。

2、这个量化宽松政策从整个目的看来只不过是通过增加银行可贷款的货币量,增加投资罢了。这可以说是一个现实的增加投资的途径,虽然后果不一定会达到美国政 府的设想,有可能会是一个相反的结果。总的来说还是增加投资。但这还是有赖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即央行可以凭空增发货币吗?

3、存款准备金的效应,也增加货币投放量。这只不过是存贷之间的技术结果,即利用存贷之间的时间差进行的技术操作,但是根本不能增加现实的资本数,而且,西经如此迷信这个乘数效用,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个效用,因为这个效用即按照推理来说,永远没有终点,和所谓投资乘数效用差不多。

4、量化宽松政策可支持整体经济,并有助纾缓或遏抑经济逆转的影响。这是美国推行这个量化宽松政策的目的,但是西经的缺点也即在于此,因为贷款利率降到零,也没有使国家的投资增加太多,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企业没有销路,也就没有增加投资的愿望;比如企业自有资本很充足,也不需要向银行贷款;比如危机还在进行,投资的前景不明朗; 比如企业的利润降低,以致于贷款无利可图等等,以为降低利率或者增加货币投放量就能够有更多的贷款投资,从而增加就业,而不知市场到底需要不需要这笔资本,这只不过是把矛盾推向了更广大的范围,为以后的危机打下基础。

5、至于减息增加货币供应只不过是在原有货币基础上。这里没有增发的货币。

综合上面的资料,量化宽松的解释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即央行可以凭空发行货币。但是就连这个前提上面的资料也没有讲得很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4:52:54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0-11-13 21:36
其中一段:
Is this printing money?
These days the Bank doesn't have to literally print money - it is all done electronically.
However, economists would still argue that QE is the same principle as printing money as it is a deliberate expansion of the central bank's balance sheet and the monetary base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4&from^^uid=1024607

它的意思是,你银行在我央行有户头吧,好,我买你的债券,钱打到你账上,算我的,反正只是电子数字罢了。别的银行问你要钱,如果他在我这里也有户头,那我就减去你账户上的电子货币,再加到他的账上。如果你实在是要提现,到那时我自然履行我的责任,为你印钞票
这是一个不错的,但也是建立在可以凭空印制货币的基础上的解释。而且,这样做,永远避免了银行可以被挤兑风潮挤垮的可能,但是银行的信用包括政 府的信用或者会被挤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4:59:58
caesarmahujie 发表于 2010-11-13 22:31
额,,当发行的货币过多时,多余的货币并不会仅仅存进银行或者当做现金额,,它们会进入市场中成为投资,,通过乘数效用促进经济增长,与此同时货币贬值,,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进而通货膨胀
投资的乘数效用大家可以去进行推理,但是没有终点。

其实这个投资乘数效用不正确,推理应该用的是减法而不乘法,或者说,如果这个投资额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亏本的话,是否还有除数效用呢?毕竟当时的投资不能算到后来的相关联企业的投资中去。

西经还有一个理论很有意思,那就是经济损失反而是经济的机会。比如说一个国家发生自然灾害等等造成的损失,可以使为了恢复这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的投资增加,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但是损失的毕竟是损失的,如果损失的可以算做增长,那么在不损失的情况下,这个增长不是更多了吗?总之,这里的矛盾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过剩的东西没有地方出售,或者过剩危机在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发挥作用了,原来卖不出(相对于工人的购买力)的东西现在可以卖出去了。
但是这只不过是靠消灭一部分商品的办法来使另一部分本来过剩的商品流通而已。损失的毕竟已经损失了。

但是这里的投资乘数效用是资本家的利益的体现,不管如何,只要我(资本家)能够赚钱就行,管你什么工人损失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5:01:50
jared2010 发表于 2010-11-13 23:16
1,给老百姓发放农业补贴,
2,中国各地受灾的拨款,灾后重建
3,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4,支持国有企业建设,大力扶持支柱产业
5,印发钞票,弥补赤字,
6,全国拆迁,给百姓的补房款
7,变相贪污。。。。
8。公款吃喝。。。。
9,其他
这里只有第5条讲到了货币增发,其他地方没有。

但是这个印发钞票和前提的提问一样,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说说可以,但是具体如何实行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5:07:08
**的这种作法从技术上就是清算所和协议加强制信用,但是经济学里信用强制是外生的,换言之流通是不言自明,不可解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