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金融活动更为频繁,相互依存空前密切,各国尤其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溢出效应更加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各国加大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力度。但与此同时,各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利益诉求各不相同,使全球经济政策的协调难度和复杂性不断加大。 这一方面对于全球经济体制治理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更加凸显了G20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分析指出,经过几轮G20系列会议的磨合,G20已成全球应对危机的稳固机制。更重要的是,在华尔街金融危机和欧元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欧美主导的资本主义金融体系已出现分化,体现在G20框架内,就是迎来了多元化博弈的新格局。 财政部副部长李勇日前就此表示,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企稳复苏的关键时期,各国在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应着眼长远,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与改革发展,为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作出贡献。 “此外,各国应就财政货币、金融部门发展、结构改革等政策加强协调,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李勇说,主要发达经济体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结构改革解决其自身在增长就业和贸易失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实施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相对稳定,减少货币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为世界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提供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发展中国家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实现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陈凤英表示,如果各个国家只看自己的利益,就会导致“以邻为壑”的局面。面对国际上的种种压力,中国应该理性看问题,主动创造合作气氛,加强与各个国家的沟通。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一员,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出声音,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困难时期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调,创造合作环境。 陈凤英还说,G20机制的目标是促进世界经济均衡增长,中国应该积极促使G20机制向着原来的方向发展,稳固和加强G20作为国际平台的地位,同时积极推进G20体制的机制化。 还有分析指出,面临人民币汇率和贸易不平衡等诸多压力,中国应利用G20的多边机制,积极投入到多元化的全球化博弈之中。在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必能找到破解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