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这个“学术”的定义,尽管清晰,也有它的缺陷,与通常意义上的“学术”定义相比,内涵稍微窄一些
,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国内那些不学无术的人依靠权力,道貌岸然的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以下引自维基:
英語的學術一詞「academic」,來自「academy」,意思是「學院的」。而「academy」則來自
拉丁文「academia」,这个詞其實來自于地名「Akademeia」。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雅典的外围。那里的体育馆曾由于被
柏拉圖改為學習中心而闻名。
延伸开来,Academia这个词也可以用來指“知識的累積”,在这个意义上通常译为
学术。學術的發展和傳播跨越了好幾個时代。在17世紀,英國及法國的宗教學者常用
学院(或
学园)來表示高等教育機構。英語稱呼為
academy而法語稱呼為
academe及
academie。
学者,指在大學或高等學府中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員,常常也是教師。学者通常都拥有高等学位。在
美國,學者跟教授幾乎是同義詞。在
英國,根據不同的
學術級別分為
院士、
講師、
高級講師或
助理教授及
教授。学者一词在英文中可对应于academic或scholar,这两者在英文中的意义稍有不同。后者也指在大学大量出现以前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学者一般不包括管理人员。
某些社會學家把學府劃分成四种基本的历史类别:古代學府、早期學府、學術學會及現代大學。學府的模式最少有兩種:自古代發展而成的歐洲模式,以及由
本傑明·富蘭克林在十八世紀中期、
托马斯·杰斐逊在十九世紀早期開創的美國模式。
在中國方面,自宋代開始,學府是以書院為中心,而學者則泛指一般有學問的人。當時最高的學府是
國子監,相當於近代的大學。他們研究的學問主要圍繞著
文學、
歷史、
哲學與
理學,而不是西方常見的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