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3648 5
2006-06-22

那个美国老太太忽悠了十三亿中国人

曾几何时,国人中悄然流行起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说是有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中国老太太说我工作了一辈子,终于存够了买房子的钱,而那个美国老太太说,我工作了一辈子,终于把银行的房贷还清了。寓言不言而喻,当中国人捂紧钱包节衣缩食的时候美国人却在潇洒地借贷消费。这个寓言似乎要教导我们,作为中国人,你别捂紧钱包,放心地去消费吧。往小处说,等你存够了可以潇洒的钱以后你已经老了,没有岁月留给你潇洒了,看看人家美国人,今天花明天的钱多潇洒;往大了说,只有咱老百姓放开钱包和胆量超前消费,国家才能欣欣向荣,瞧瞧人家美国,就是人家老百姓今天敢花明天的钱,所以人家才那么富裕。于是乎,那些经济学家响应号召,纷纷给咱小老百姓免费上起了宏观经济学教程:刺激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第一位的就是消费,只有刺激了内需,经济才能快速增长,那可是有个响当当的学名叫做“消费拉动型增长”。因此百姓们,响应政府号召敞开钱包超前消费吧。

政府的号召、学者的高论、媒体的宣传、再加上那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美国老太太拿把小扇子在边上扇几下忽悠的小风,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们着实有点眼晕了。孔明老先生不是说过俭以养德吗,我们的伟人不也是都告诫我们要艰苦朴素吗,敢情那都是老黄历了啊。中国不是入世了吗,那就得有世界的眼光,看看老外住小楼,开汽车满世界晃悠,我们守了一辈子的一室一厅和“永久牌”,连我们的友好邻邦新马泰都没有去开过眼,想起来简直差点白活了一辈子。

伟大的领袖曾经说过,咱们国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不,我们国人终于想到了,那就要好好地做得惊天动地一把,怎么着也不能让那个美国的老太太小瞧了中国人吧。打开存折看看还有这么几万,要不先买房子吧。人那儿不是零首付吗,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住进大房子,一家三口四口五口其乐融融。原来天底下最划算的就是借贷消费了,谁说咱国人就得艰苦一辈子,国家都入世了,咱还不得有点世界眼光,否则怎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呢。要保持世界水平首先就得和老外一样消费。打开电视,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原来过去穿的衣服上有个鳄鱼就开始显摆的人傻眼了,敢情老外们眼中的品牌是范司哲香奈尔,那才叫身份。来人啊,信用卡伺候!国人的力量果然是无穷的,这回轮到老外傻眼了。巴黎埃菲尔铁塔边上的免税店里三位中国农村模样的妇女一次买走了50万欧元商品的故事不得不让法国人惊讶地用手托住下巴。

不到10年的时间中,许多国人开始了自己“负翁”的生活。坐拥着上百万市价的房子也承受着上千元甚至几千元一月的还款。当然人们渐渐发现他所承受的远不止这几千元一月的房贷,还有高昂的医疗费,高昂的子女教育费,当然还包括增长速度让世界也瞠目结舌的更高昂的房价。而国人的腰包没有鼓出来多少,催款的账单却越来越多。蓦然回首,国人竟然发现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竟然被一个美国的老太太给改变了。再看看人家美国的老太太原来她生病不用自己花钱,养老有政府包办,怪不得人家腰杆这么硬,直嚷嚷要今天花明天的钱。而现在人家却在反思消费主义的泛滥。再看看我们,原来自费的项目是那么的多,却傻乎乎地跟着那个可恶的美国老太太去当负翁,我们的明天又该怎么办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6-23 11:15:00

几个问题混淆在了一起。

收入结构不均等与负债消费是两个问题。

“巴黎埃菲尔铁塔边上的免税店里一次买走了50万欧元商品的三位中国农村模样的妇女”与“许多开始了自己‘负翁’生活的国人”是不是一类人?

“腰包没有鼓出来多少,催款的账单却越来越多”这种国人也只是一类国人(当然可能是大部分国人),如果主楼文章要为这些国人说话,那就不要把“三位中国农村模样的妇女”卷进去。

推动买房热的主体究竟是不是“腰包没有鼓出来多少,催款的账单却越来越多”的那部分国人?这部分国人的买房选择是盲目还是无奈?如果这部分国人并非买房热的主体,也请不要把各种国人混在一起谈。

现在“经济学民科”的文章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假设“某些国人没有作者聪明”。没有有效需求,政府如何号如百姓“消费拉动经济”,可能也成效不大,即便提倡负债消费。文章作者可以试着探索一下,谁是享用大比例银行贷款的国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3 11:32:00

不管是收入结构不均等,还是负债消费都是经济问题,毕竟不能要求非专业的人准确理解。

但不能否认的是部分国人贷款买房是盲目、冲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3 13:46:00

So what's the point of this article? Do not borrow for consumption or for housing?

Loaning for durables or capital goods is nothing wrong, if the expected rates of returns

are approperiate. If you could foresee 浦東's development potential 20 years ago, borrowing for investment in its real estate would make you a big fortune! Even borrowing for consumption is somewhat reasonable, if you can accept th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That rational agents shift tomorrow's resources for today's use to smoothen consumption and standard of living is not quite a subject to blame for. The only thing the gov't should do is prevent speculation in the real estate.

Finally, what's the relation with the retired life,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medicai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3 18:26:00
以下是引用银舞冰姿在2006-6-23 11:32:00的发言:…但不能否认的是部分国人贷款买房是盲目、冲动的!

也不能据此就说大部分国人贷款买房是盲目、冲动的。

不妨查查,真正能贷到款,多贷款的国人,是哪部分,占多大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3 19:19:00
不知道是潮流还是经济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