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19273 75
2010-11-17
一、3Q之争概况
近段时间,中国互联网行业上演了一场殊死搏斗,对阵双方为声称有6亿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QQ和覆盖3亿用户的免费杀毒软件厂商360。这场斗争也成网民们争论的热点话题,下面,我们简单回顾本次事件:
第一回合:首次冲突
360警告QQ医生打补丁
2月,在用QQ医生查询时,360会弹出对话框,提示该补丁会造成系统异常,建议用户不安装。
QQ医生升级为电脑管家应对
6月,腾讯QQ发布QQ医生第四代产品——QQ电脑管家4.0,开始与奇虎360全面竞争。
第二回合:隐私战
360推隐私保护器,称QQ侵犯用户隐私
927日,360安全卫士新推出360隐私保护器,目标直接瞄准QQ软件。
腾讯反击:360涉黄
腾讯起诉360不正当竞争,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
第三回合:诉诸法律
腾讯正式起诉360不正当竞争
360称将提起反诉
360称将对腾讯发假新闻污蔑360涉黄,以及封杀360隐私保护器下载地址,提起反诉。
第四回合:外挂战
360推扣扣保镖
1029日,360推出一款扣扣保镖,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包括防止隐私泄漏、防止木马盗取QQ帐号以及给QQ加速等功能。
腾讯邀5大网商围剿360
百度、腾讯、金山、傲游、可牛共同发表一份《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
第五回合:垄断战
腾讯公开信:装有360电脑将停止运行QQ
113日,腾讯发布“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360致网民的紧急求助信
360方面在21:25左右发布致网民的紧急求助信,要求网民反抗QQ霸权
双方的行为是否符合自身利益?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他们的行为又如何解释?广大网民又是如何参与此次博弈的呢?
二、360QQ的“囚徒困境”
从两家厂商的行动来看,双方均展现出对抗态势,采用各种手段与对方展开斗争,颇有一番置对方于死地的架势。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双方处于“囚徒困境”当中。
(一)短期状况
短期来看,双方支付矩阵如下图示,双方如果选择不对抗,各自获得的收益为15,整个社会获得的收益将会是30;如果一方采取对抗的措施,另一方选择不对抗,对抗的一方收益为20,不对抗一方收益为-15;如果双方均选取对抗的措施,两者均会得到-10的收益。
很显然,双方不对抗使社会收益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并且符合双方的利益,而双方对抗是最差的选择。然而在最近的几个月中,两家企业并没有选择最佳策略,而是引发了一场互联网战争。

QQ

360

对抗

不对抗

对抗

-10-10

20-15

不对抗

-1520

151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17 14:11:58
(二)长期状况下
从长期来看,双方的收益将会会发生改变,因而各自采取的策略也将发生改变。由于QQ在中国的即时通讯软件领域一家独大,事实上已经成为垄断企业,业内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撼动其地位,而且QQ也在研发360的替代品——QQ电脑管家。因此QQ在长期博弈中采取对抗策略的收益将会逐渐增加。反观360,尽管其永久免费的营销策略使其在电脑杀毒领域赢得了3亿用户,但是从笔者自己以及对周围人的调查来看,许多用户在使用360的同时,还安装有其他杀毒软件,360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并不是特别高。长时期的采取对抗策略将使360损失大量的客户。双方在长期内的支付矩阵如下图示:

QQ

360

对抗

不对抗

对抗

-15-5

15-10

不对抗

-20, 20

15, 15

此时,如果360采取对抗的策略,QQ将选择对抗;如果360选择不对抗,QQ仍然选择对抗。QQ针对360的绝对优势策略即为对抗,即无论360使用何种策略,QQ均会选择对抗策略,QQ的不对抗策略将会从支付矩阵中剔除。反观360,由于QQ采用对抗策略,360只能采取对抗策略。
而从近几天的情况看,双方并没有继续采用对抗策略,而是转而不对抗,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用户与厂家的博弈(以QQ为例)
当两家厂商杀得分外眼红的时候,被当做战场的用户也没有闲着,开始了与厂商的博弈。113日,腾讯发布“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被迫作出自己的选择。从QQ的角度来看,它的策略有两种:封杀360和不封杀360。反观博弈的另一方,用户有四种策略:只用QQ,只用360,两者都用,两者都不用。双方的支付矩阵如下图示:

用户

QQ

只用QQ

只用360

两者都用

两者都不用

封杀360

21

-20.5

11.5

-1-2

不封杀360

31

-31

22

-2-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7 14:12:27
QQ选择封杀360的策略时,用户选择:“两者都用”策略所获得的收益为1.5,大于其他三种策略;当QQ选择不封杀360时,用户最大收益为选择“两者都用”策略时的2。这样以来,用户对于QQ策略的绝对优势策略为“两者都用”。在此种状况下,QQ选择不封杀360获得的收益为2,大于选择封杀360时的1。用户与QQ此次博弈的纳什均衡为(两者都用,不封杀360)。这从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360QQ为什么没有使用双方在“囚徒困境”中达到的纳什均衡。
四、监管部门与厂商的博弈(以QQ为例)
自从QQ360之争发生以来,双方在用户的桌面上展开了“弹窗之战”,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就苦于两者各种各样的弹窗广告,网民戏称这是一场现代版的“日俄战争”。愤怒的网民将发泄的矛头指向了监管部门,指责其监管不力。于是,监管部门与厂商的博弈开始了。以QQ为例,双方的支付矩阵如下图示:

监管部门

QQ

监管

不监管

不封杀360

510

-5-5

封杀360

-10-5

10-15

QQ选择不封杀360时,监管部门会采取“监管”策略;当QQ封杀360时,监管部门仍会选择“监管”。很显然,“监管”为监管部门的绝对优势策略。而在面对监管时,QQ将会选择“不封杀360”。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不封杀360,监管)。这从另一方面解释了360QQ休战的原因。
尽管360QQ在用户与监管部门的双重压力下停战,但是这种停战又能维持多久呢?双方的利益冲突不会就此了结,也许一场更为惨烈的较量将会在某个时间上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7 14:27:30
顶帖,好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7 15:51:40
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7 21:40:58
好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