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股市继上次暴跌之后再出现暴跌,最后沪指以暴跌119点作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2900点大关失守,指数已经跌至年线附近。说的清楚点,基本已经接近回到从前的水平。通常来说,这种A股市场的百点暴跌,瀑布般的下跌必有原因,众多的“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点。
压力一:货币战争的警号依然响起。
韩国央行11月16日宣布,将基准政策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50%,由此恢复了货币紧缩政策,以抑制经济迅速复苏以来不断积聚的通货膨胀压力。虽然说是不搞货币战争,但周边事态必然影响中国,所以周边利率的警号一响起,市场就震动,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压力二:敏感时刻表明了拐点的存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1月16日表示,价格上升需引起关注。他是在16日举行的“中国全球债务资本市场研讨会”上做此表述的。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宏观数据显示,10月我国CPI达4.4%,创25个月来新高。通胀成为宏观调控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周行长作为真正的货币决策者,释放一些调控信号出来是很正常的,履行了一个央行行长的应尽职责。而最重要的是,市场根据央行行长的“口头干预”立即相应地做出反应,这充分说明了现在的确是个敏感的时刻,就在拐点附近。
压力三:获利回吐和甩盘出现。
大盘自国庆后,展开了连续逼空上涨走势,在这种逼空上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获利盘,这在有色、煤炭、稀土材料热点上尤其明显。国庆后行情的发动者是黄金、有色、煤炭,而发动本次行情的炒作借口是抗通胀。随着美国重启定量宽松计划,使得该题材的炒作达到高潮。因此国庆后即大幅上涨的黄金有色煤炭积累了大量获利盘,而由于这类股票多属于二线蓝筹,流通盘并不小,因此一旦大盘出现风吹草动,资金获利出局意愿强烈。
压力四:创业板高估值风险积聚。
创业板已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处于高价状态,一有点风吹草动,大家扭头便跑,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总的来说,16日股市充满紧张气氛,关键的问题还是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担忧,通胀等因素导致增长前景的不明朗。由于大批人马的干扰,尤其是具有影响力的和相当地位的经济学家们的干扰,高层有关通胀的决策遭遇很多的障碍和掣肘,出现了多次不应有的反复。结果历史的轨迹还是在重复过去,本来力度轻微的多次调整就可安然无事,一切照旧,结果却是不得不采取力度重得多的调控措施才行。但这样一来,股市就成为了必然的牺牲品,人民币兑美元的态势也出现了微妙的反应,前景的不确定性大为增加。
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就此指出,基本而言,他前些时候所预测的“小牛市”,就算是结束了。这个“小牛市”,虽然在最大幅度上还没有达到他当时的预期,但总的来说,一轮三千多点的“小高潮”也实现了。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而言,前景的不确定性是肯定的,美国经济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应该会取得比较大的进展,复苏的可能性大增。我们在声讨美国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并且预料到这种前景。但美国人消费高峰的出现,以及连带中国出口增长的可能性是相当有限的。更大的可能是趋势所造成的问题,而在这些问题当中,人民币汇率如果迅速回软导致的问题和危险最大,必须要优先锁定问题,给予解决。
至于通胀,本质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100元钱能够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无论统计局承认与否,这些都是现实。都是我们为过去“效率低下”所要买的单。股市,只不过是个效率的晴雨表而已。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股市的小牛市基本结束,经济增长陷入不明朗的前景,并且将会持续一段时间。预计今后股市可能处于轮涨的阶段,其表现逐渐处于疲软的状态。